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4.3《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02 08:3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面镜成像
【授课地点】多媒体教室
【授课时间】1课时
【仪器材料】平面镜、平板玻璃、蜡烛、纸、刻度尺,三角板,火柴、棋子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像原因。
(3)了解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及其他领域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过程,进一步学习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山水的图片观察,感受大自然的美。
(2)通过对平面镜的物与像对称的讨论,领略平面镜中的简洁对称之美。
(3)使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成功的喜悦。
(4)通过利用平面镜的小发明、小制作,认识平面镜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一、新课引入
先投影魔术师—刘谦的照片,引出魔术隔山打牛.引入新课,想破解,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出示一块平面镜。
教师: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镜子,它的表面是平的,我们把它叫做平面镜。用它照自己的时候,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说明平面镜可以成像,那么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平面镜成像原因?以及平面镜有哪些应用?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探讨的三个方面。(播幻灯片2)拿起桌上的镜子,把它对着学生。教师:看一看,你在镜中的像有哪些特点?
 同学纷纷拿起镜子观察,在教师引导下讨论得出结论:
(1)
我看到的像和我长得一样。(2)
我靠近镜子,像也靠近。
教师问:当我们远离或靠近镜子时,镜中的像是否会变化呢?
有的说会,有的说不会,意见产生分歧。
教师:刚才,大家谈了平面镜成像的一些特点,是不是都正确呢?是不是全面了?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板书: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演示实验:点燃一支蜡烛,拿一面镜子放在前面,让学生观察镜中是否有像。教师问:再把一张白纸放在镜后,让学生观察纸上是否有像?找不到像,如何来测像的大小和位置呢?实验失败了!
教师问:原因在哪?镜子不透明,教师问:怎么办?教师边问边演示: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作平面镜?用玻璃板代替镜子。教师问:怎么确定像的位置?
演示实验:拿一只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教师:这个位置就是蜡烛像的位置。学生答:有。学生答:没有。学生答:镜子不透明。学生答:换玻璃板学生答:这样既能看到像,又能看到平面镜的后面。
学生答:拿一只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蜡烛像的位置。
多媒体课件演示探究过程。
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
平面镜成像特点: A.像与物大小相等;
B.像到镜面距离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C.像与物相对于镜面是对称的。
可由学生进行叙述,教师再加以总结。
演示:水中的蜡烛。
把一块玻璃立在桌面上,在玻璃的前方放一支蜡烛,在玻璃的后面,放一只盛水的大玻璃杯。玻璃杯和玻璃之间的距离要和蜡烛到玻璃之间的距离相等,将蜡烛点燃,会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蜡烛正在水中燃烧。
教师问:这一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结合实验时在玻璃板后面用屏幕接不到像的事实,使学生理解虚像不是光的会聚形成。
结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学生立即被这一奇怪情景吸引,议论纷纷。
?学生答:虚像。
?学生通过视觉和触觉感知虚像。
三、探究平面镜成像原因
教师:平面镜可以成虚像,那么平面镜成像的原因是什么呢?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光的传播过程及成像原理。
解释:以点燃蜡烛为例分析平面镜成像原理。
物点S
发出的光射到镜面上,经过镜面的反射后,反射光线射入人眼。人的眼晴会认为光是从S'点沿直线传来的,S'就是S的像点。蜡烛由无数点组成,每一点在镜中都有一像点,所有像点就组成了整个蜡烛的像。
结论: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让学生讨论、猜测几分钟。
??学生观看课件演示。
四、平面镜的应用
教师: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到平面镜,哪位同学来说说我们平常的平面镜有哪些应用?
拿出潜望镜模型给同学观看,并让学生讨论、猜测潜望镜中光的传播路径。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潜望镜对光路的改变。总结:平面镜的应用 A.成像
B.改变光路
学生答:练功房中的平面镜。
学生答:潜望镜。
学生答:牙医用的小平面镜。学生答:物体发出的光经过潜望镜多次反射,最后被射入人眼。
五、小结
同学们,平面镜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例如:平滑的桌面,平静的水面,平滑的金属面,它们都相当于平面镜。它们的作用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美丽的风景。(多媒体课件再现“桂林山水”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湖光山色美如画,这其中就有平面镜的巧夺天工。
 【实践活动】1.
利用光在两平面镜之间多次反射,用身边的一些物品制作一个万花筒或潜望镜。
2.
用一个纸条,模拟虚像的形成,认识物和像关于平面镜的对称关系。
PAGE
/
NUMP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