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济南的冬天》2课时课件(共30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济南的冬天》2课时课件(共30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02 09:38:4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济南的冬天》课文讲解
学习这篇课文仍然要加强朗读训练,即通过美读来想象课文中的情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经典散文的语言之美。
与上一课的教学略有不同,既要通过朗读想象课文情境,更要体会作者的心意、心境,感受老舍热爱山水、热爱平民生活的人文情怀。
通过朗读体会课文中的拟人句的表达效果。同时还要巩固上一课的学习成果,继续理解、品味比喻句。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一些要点:济南冬天“温晴”的总体特点,济南的山、济南的水,作者对济南山水的赞美。其中体会融情于景是教学的难点,又是掌握这篇课文的必经之路。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反复体会景中情,明白经典散文的抒情多是以写景为依托的,同学们在写作文时要借鉴运用这种写法。
多读成诵,可以背诵课文片段,也可以背诵全文。
关于本课练习,第一题的要点:冬天,景物。这是一道整体把握的题,要引导学生总结对课文的总体印象,从课文中找出最能表现济南冬天的词,并找出与这词相适应的景物描写的语句。可能对有些学生来说有难度,老师多加引导,必要时直接点明。
第二题的要点:境界,感受。同样需要整体感知课文,既体会济南冬天的自然特点,又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此题可能有些大,有点难,可以从大自然山水和作者情感两方面分别理解。
第三题的要点:拟人,效果。这一课学习拟人修辞法,还可以扩大范围,查找更多的拟人句来品味。
第四题的要点:朗读,重音,停连。这些标记符号是辅助性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的朗读课文。要朗读得自然流畅,防止矫揉造作。?
第五题的要点:模仿,风景,特点,片段。叫学生不急于下笔,静下心来回忆冬天的景象,选取印象深刻的风景,写出风景的特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济南风光
情境导入
人教版
1.熟读全文,知道济南的冬天的特点,体会
作者赋予景物的深厚感情。
2.体会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精妙。
3.学习本文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4.学习老舍先生的写景方法(情景交融)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老舍(1899-1966),现代作家和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市人,出生于城市贫民家庭。幼年丧又靠母亲抚养长大。被誉为“语言大师”。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四世同堂》、《龙须沟》等。《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走进作者
本文的写作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关系,老舍25岁前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他应邀去英国任教,在伦敦生活了6年,离开英国途中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
生活在济南温暖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异常陶醉,于是写出了《济南的冬天》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写作背景
济南(

着落(

宽敞(

贮蓄(

澄清(

暖和(

发髻(

水藻(

看护
(
)
薄雪
(
)

zhuó
chǎng
zhù
chéng
huó

zǎo
báo
kān
读准字音
1
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
2
济南冬天的山、水各有怎样的特点?(抓住关键词概括)
3
作者如何描山绘水?
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
勾出你自己喜欢的词句,并谈谈其妙在何处?
整体感知
文中哪一个词写出了济南的冬天独具一格的风貌?


整体感知
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
1
与北平相比
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
无重雾
与热带相比
无毒日
喜爱
对比
温晴
宝地
整体感知
冬天的山
阳光朗照下的山
可爱
薄雪覆盖下的山
秀气
城外的远山
淡雅

整体感知
绿萍、绿水藻、绿柳
澄清、清亮、蓝汪汪(蓝水晶)
“清”——冬水清澈透明
“绿”——冬水温暖多情,
富于生机。
(衬托水的绿)
冬水
整体感知
冬天的水
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
绿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
第四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啊。
细读探究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
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
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1.妙在雪光、雪色
细读探究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
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2.妙在雪态
细读探究
薄雪覆盖下的山
山上
松树的尖上顶白花(像看护妇)
山尖
全白(镶银边)
山坡
白雪黄草(穿花衣)
山腰
薄雪露粉色 (
害羞
)


美丽秀气
用词凝练,色彩斑斓
细读探究
我认为阳光朗照下的山好美,因为这句话用了比喻的方法,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突出了山景的小巧暖和安适的特点;
又用了拟人手法,把济南人格化了,比作“婴儿”,躺在摇篮里享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进而表现了济南的温晴的特点,表现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示例:
赏析语言
比较下面几组语句的优劣,说说好在哪儿。
甲: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乙:这一圈小山围着济南,使济南在冬天也特别暖和
运用了比喻、拟人,把山写得小巧秀丽,充满温情。
赏析语言
甲: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
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乙:快日落时,阳光斜射在山腰上,薄雪露了点粉色。
甲: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
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乙:天儿越晴,水藻越绿,水也不结冰,垂柳的长枝倒映在水中。
拟人手法把薄雪写得情态可掬。
拟人,使水有了灵气,表现了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和在冬天孕育着的朦胧春意。
赏析语言
修辞的答题方法
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把……比作……/把……人格化了。
形象生动了写出了……内容。
表达了……
知识点
武功秘笈
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1.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合作探究
结尾点题,又和标题在语言结构上有所变化,显示了作者的匠心。结尾句用“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观感。这样结尾,与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抒发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赞美之情,使人回味无穷。
2.本文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合作探究
1.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
2.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3.暗示主题,强化作者感情。
结尾段的作用
武功秘笈
为什么作者描写的济南的冬天景色会如此动人?
想一想:
济南的冬天
写景文章
抓住特征
安排顺序
运用修辞
情景交融
合作探究
总体感知
济南的冬天
温晴
(宝地)
对比
与北平相比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
无重雾
与热带相比
无毒日

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
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
城外的远山
淡雅


绿

赞济南冬天之美,抒作者喜爱之情
学习小结
课后作业
仔细观察自己家乡冬天的景色,倾注你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借鉴本文的写法,将最有特色的景物写出来。
拓展延伸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全文,知道济南的冬天的特点,体会
作者赋予景物的深厚感情。
2.体会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精妙。
3.学习本文由里到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4.学习老舍先生的写景方法(情景交融)
【教学重点】
感受课文中不同的景物之美,揣摩语句背后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老舍先生的写景方法(情景交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趣引思
师:同学们,我们经历过冬天,那么,家乡的冬天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说到北方冬天的时候,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浮现出那白雪皑皑的画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也会想到呼啸的北风,迎面如刀割的凛冽寒风,刺骨的寒风。然而,在北中国有这么一个地方,不但那里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而且冬天里没有呼啸的寒风,却有着无限的温暖,那水不但不结冰,反倒冒着点热气,同学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今天,我们一起跟随老舍的脚步一起走进《济南的冬天》,去观看济南冬天的美景,去感受那冬天里的温晴吧。
二、资料链接
1.走近作者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老舍是
他最常用的笔名,著名作家,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著名作品有《骆驼祥子》
《龙须沟》《茶馆》《四世同堂》等。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小说《骆驼祥子》影响最大,这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1966年8月24日,老舍被林彪、江青及反革命集团摧残迫害,不幸逝世,终年67岁。他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大学任教七年,对山东产生了深厚感情,
他称山东为“第二故乡”。
写作背景
本文的写作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着密切关系,老舍25岁前一直生活在北京,1924年他应邀去英国任教,在伦敦生活了6年,离开英国途中在地处热带的新加坡住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而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
生活在济南温暖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异常陶醉,于是写出了《济南的冬天》这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三、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学生自由朗读,自己查字典、词典,弄清生字、生词的音和义。
1.音。
2.释词
设若:假若。
水墨画:中国画中纯用水墨的画。
贮蓄:存放、储藏。
空灵:灵活而不可捉摸。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写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


2.济南冬天的山、水各有怎样的特点?(抓住关键词概括)
可爱
秀气
淡雅
3.作者如何描山绘水?你最喜欢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色?勾出你自己喜欢的词句,并谈谈其妙在何处?
“绿”——冬水温暖多情,
富于生机。
“清”——冬水清澈透明。
归纳升华,拓展应用
师:如果用画来比喻《春》和《济南的冬天》,那么《春》像什么画?而《济南的冬天》又是一幅什么画?
学生讨论体会后,教师明确:
《春》像油画,像一位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在诉说对春的喜爱赞美。而《济南的冬天像一幅水墨画,又像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在给我们讲故事。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激趣引思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和作者一起分享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从总体上欣赏了一幅幅水墨画。这节课我们共同合作看看这些画“妙”在何处。
细读课文,思考探究
研读第二~五自然段,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四人一组进行讨论)。
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提示:学生抓关键词概括)
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这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小组讨论后,教师明确:
1.小山摇篮图温静;雪后初晴图—秀
色—绿美;空灵水晶图一绿、活。水
2.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3.学生讨论、找图、谈感受。
合作探究:谈完感受后,每个小组就自己最喜欢的图来探究为什么写得好写得妙
每个小组的发言人把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或疑惑告知大家。
例如:
小组读第二自然段,想想,文章是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1)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一“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的小山特别可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雪后初晴图
1.小组朗读第三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学生抓住“妙”字讨论并归纳。
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
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
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3.这段文字用什么手法写雪后的山景这么“妙”?
讨论并归纳:运用修辞。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
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雪后远山图
小组朗读第4自然段,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空灵水晶图
1.小组读第5自然段,讨论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
(1)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2.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3.研读思考: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三、反复朗读,品析关键词句,揣摩写景特点。
(一)词语品析——朗读这些句子,在句子里找到你认为有韵味的词语,用自己的话说说它的意思。
1.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永远那么毒,响亮(晴朗热烈)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2.能有温晴(温暖晴朗)的天气。
3.因为有这样慈善(对人温和)的冬天。
4.整个是块空灵(清澈灵动)的蓝水晶。
(二)句子品析——朗读这些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句子中的什么地方打动了你?为什么?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的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可爱”,小山慈爱,舍不得济南在冬天受冻,所以把它放在一个暖和的地方。)
2.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害了羞”,小雪在冬日黄昏中显出娇媚之态,把济南的冬天装点得更美好。)
3.天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不忍得”,水多情,帮水藻焕发蓬勃生机。)
以上句子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景物着上了生动鲜明的色彩,作者的喜爱之情也感染了读者。
(三)自主勾画,进一步品味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用批注的形式进行赏析。朗读这些语句,与同学们交流自己的批注,互相点评。
四、合作探究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标题不可以换。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2.本文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结尾点题,又和标题在语言结构上有所变化,显示了作者的匠心。结尾句用“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观感。这样结尾,与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抒发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赞美之情,使人回味无穷。
【学法指导】结尾段的作用
总结全文,点明题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
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暗示主题,强化作者感情。
3.为什么作者描写的济南的冬天景色会如此动人?
抓住特征
安排顺序
运用修辞
情景交融
五、拓展阅读,揣摩两文的共同感情,迁移语段写作。
仔细观察自己家乡冬天的景色,倾注你对家乡的无限热爱,借鉴本文的写法,将最有特色的景物写出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