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三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知识与技能
1.
理解生物圈的概念,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2.
描述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3.
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4.
提高分析资料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观看照片和课件。
2.引导学生进行“资料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展收集资料,运用资料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2.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保护生物及生物圈的意识,
拒绝破坏环境的行为。
1.生物圈的范围。
2.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1.
理解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
收集生物圈的资料,制作上课多媒体课件
2.
准备生物圈、生态系统的图片等资料
师:课前我们预习了生态系统的类型,现在老师播放几段歌曲,你猜猜歌曲中唱到了哪个生态系统?
歌曲片段:大海呀故乡,赤足走在田埂上;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森林之歌;崔健摇滚这世界变化快――城市生态系;洪湖水浪打浪――湖泊生态系。
(用音乐导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师:歌里唱到的这些生态系统都有什么特点呢?比如说……(抓住每个生态系统的一个特色进行提问)
生:依照预习内容能回答出每年能为地球提供70%氧气的是海洋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森林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生态系统等。
师:虽然各个生态系统特点分明,但是这些生态系统之间有没有联系呢?
生:阅读P30资料分析,讨论:河流生态系统与哪些生态系统相关联?
(教师重点引导:河流蒸发的水分可以飘到森林形成降雨并被森林强大的根系留住――生态系统之间有物质循环;河流中的水草等植物和森林中的各种植物还可以被其他动物利用,也可以被人类利用――生态系统之间有能量流动。)
师:假如农田过量使用农药和杀虫剂,污染的只是农田生态生态系统吗?
生:被农田污染的粮食、蔬菜等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同时污染还会造成河流的水质下降甚至变臭,影响河流中的生物(学生很容易联想到食物链,可以展开讨论)生存,污染物随着雨水进一步还会污染海洋,最终造成恶性循环,使整个地球都会受到影响。(形式: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师:各个生态系统之间是有联系的,它们可以相互影响,也可以通过食物链的方式传递物质和能量。
(以课本上的资料分析作为切入点,以农田生态系为特例,避免了学生在讨论时观点过于分散。以点盖面,帮助学生通过深思和探讨,形成观点:各个生态系统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紧密联系。为突破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做好铺垫。)
师:就我们之前关于生态系统的学习,加上今天讨论的话题,相信大家已经理解了:生态系统有大有小,不仅每个生态系统内部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之间彼此联系,相互作用,而且各个生态系统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
师:大家都看过西游记吧?孙悟空本领很大,能七十二变,关键时刻都是他战胜妖魔,救出唐僧。但是有句话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孙悟空再有本事,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我想问问大家,如果孙悟空七十二变变出来的是各式各样的生态系统的话,那你们知道如来佛的手掌心指的是谁吗?
生:经过思考能答出是整个地球。
师:整个地球都适合生物生存吗?
师: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足球大小,那么适合生物生存的范围比一张纸还要薄呢!这么薄的一层被我们称作什么呢?
生:是生物圈,因为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和它们生活的环境。(突破难点)
师:不管是哪个生态系统,都包括在生物圈内,所以说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另外在生物圈内,生物和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制约,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用学生们熟悉且十分感兴趣的孙悟空――如来佛打比喻,把之前讨论过程中分散的注意力收回来,让“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这样一个比较抽象的概括在头脑中快速建立起空间感,真实感,符合七年级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和认知规律。突破本节的难点的同时,也为接下来讨论保护生物圈埋下伏笔。)
师:生物圈究竟是多厚呢?(出示生物圈范围的图片)如果以海平面来划分,向上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约10千米的深度就是大多数生物生存的范围。
生:看图片可以明白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师:除了阳光外生物圈为生物提供了合适的条件(水分、空气、土壤、空间等),不同的圈层中生活着不同的生物,多数生物因为受到生活习性和生理结构等方面的限制,是不能同时到达各个圈层的。那请问人类的活动是否也受到限制了呢?人除了在岩石圈表层活动外,能否到大气圈或者水圈活动呢?
生:人类制造飞机、火箭、飞船畅行在大气圈,人类制造船舶、潜艇漫步于水圈。
师:人类可以在生物圈的各个圈层活动,那么人类哪些活动对生物圈有破坏呢?人类有哪些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是好的、建设性的?
生:如,地球一小时(节约能源),“国际绿色和平组织”阻止捕杀鲸鱼和海豚行动,2011感动中国的杨善洲种树22年,绿了荒山白了头发。
师:我们身边有没有保护环境的好行为呢?如果我们人类不爱护环境,不能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个比喻恐怕就将成为现实了!要想把泪滴变成珍珠,我们人类该怎样做呢?
课堂活动:我们在行动――倡议书
背景介绍:(1)广西新闻网曾报道柳州市场查获少量虎纹蛙、眼镜蛇、猪仔狸、竹鼠等国家明令禁止的野生动物。(2)目前在很多高档酒店里鱼翅仍然是很多人争相品尝的美味。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写一份拒绝食用野生动物的倡议书,题目自拟,字数不限,说理充分,能引起共鸣。
表达形式:小组代表发言,课后张贴在班级板报上。
(学生们很容易偏向从生活现实中找到那些人类活动破坏环境的事例,而对人类积极的保护环境的活动往往视而不见,所以教师有责任要引导学生既看到人类对环境的治理,又不回避问题,以积极的、建设性的态度去寻找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办法和策略。如何保护生物圈涉及的话题很多,教师只是在课堂上抛砖引玉,引导学生从拒食野生动物这样一个具体的行动做起,把对生物圈的保护落到实处。)
第3节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生物圈的概念
2、生物圈的范围
1.大气圈的底部
2.水圈的大部
3.岩石圈的表面
3、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4、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完成本课时对应的练习题
本课为七年级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对比旧版教材,不难发现,旧版教材中有关内容被安排为两节,而新版教材则被放置于一节中,且课时只有一课时。所以,本节内容的容量明显增大,对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把握上存在较大的难度系数。如何既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主要的知识点传授下去,是其中的一大考验。
此外,本节内容相对于其他章节内容而言,较为单调、浅表,陈述性的介绍较多,作为公开课来讲,不好发挥,难有亮点。因此,怎样将本节课上的让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接受知识,理解生物学观点,又是一大考验。课前对班级学生进行了分组,让各小组合作学习,提前对各生态系统类型的有关特点进行归纳整理,这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课堂教学的时间,有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本节大容量的教学。在本节教学过程中,我突然意识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环境保护理念有较强的关联,是一个很好的情感目标的体现。因此,在教学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时,教师需引起学生感受环境保护的意识。
当然,在本节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例如:怎样更为有效地整合教材资源,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教学内容不紧不慢地传授下去,使课堂不再过于赶时间;怎样在这种单调、浅表的教学内容前提下,更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活跃起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