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散文诗二首
第二单元 体验亲情
金色花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走近作者 4 文体知识
5 字词梳理 6 整体感知
7 精读细研 8 疑难探究
7 疑难探究 8 主旨归纳
主旨归纳
9
写作特色
10
目
录
CONTENTS
1.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通过各种朗读方式使学生准确把握诗歌感情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美”的能力。
3.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学习目标
母亲似一棵大树,它庇护着我们成长;母爱似一盏明灯,它照亮我们前行的路,母爱似一泓清泉,这滋润着我们的心田。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以母爱为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沐浴一次美的洗礼!
新课导入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代表作有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吉檀迦利》。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
走近作者
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文体﹐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文体知识
嘻 匿 嗅 戈
祷 衍 膝 棚
dǎo yǎn xī péng
xī nì xiù gē
瓣
bàn
沐 浴
mù yù
字词梳理
1.请同学们朗读这首散文诗,说说文中写了几个人物?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事件:
“我”(一个孩子)和妈妈
人物:
写了“我”(一个孩子)突发奇想,变成金色花,与妈妈嬉戏。
整体感知
2.课文写了“我”和妈妈的哪几次嬉戏?
三次嬉戏
母亲读书时,“我”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我”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母亲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我”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整体感知
1.再读课文,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一位什么样的妈妈?
孩子 妈妈
快乐、调皮
活泼、可爱
聪明、伶俐
爱妈妈
温柔沉静
善良
慈爱
虔诚
精读细研
2.第8段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情?如何理解“坏孩子”的含义?
表现了孩子不见了,母亲内心焦虑惶恐,突然见到孩子又惊又喜的心情。“坏孩子”是母亲疼爱孩子的特殊表达方式,把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假愠之态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精读细研
1.诗人为什么把孩子想像成一朵金色花?金黄的色彩象征什么?结合注释,谈谈你的看法。
世人总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最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孩子为什么那么活泼可爱、快乐天真?因为沐浴在母爱中。诗中的孩子跟妈妈三次捉迷藏,主要出于孩子活泼调皮、机灵可爱的天性;同时,他对母亲无时无刻的关注,也体现出对母亲的热爱和亲昵。
疑难探究
2.如何理解《金色花》中的孩子的形象?
世人总喜欢用花朵比喻儿童,泰戈尔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赞美了孩子的纯洁、可爱。孩子之所以会那么活泼可爱、快乐天真,是因为他沐浴在母爱中。文中的孩子跟母亲的三次嬉戏,体现了孩子活泼调皮、机灵可爱的特点;同时,他对母亲时时刻刻的关注,也显示出他对母亲的热爱和依恋。
疑难探究
《金色花》作品由“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引发想象,描绘了孩子与母亲嬉戏的画面,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爱,表现了家庭之爱与人类天性的美好与圣洁。
主旨归纳
1.富有童趣。
《金色花》是以一个活泼、调皮、可爱的儿童的口吻写的。一开始,这个孩子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长在树的高枝上。为什么要长在树的高枝上呢?“为了好玩”,这样的回答完全符合儿童的心性。当妈妈寻找他时,他“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顿时,一个调皮、可爱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文中孩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我不告诉你,妈妈”,更是将儿童的调皮表现得淋漓尽致。
写作特色
2.托物言情。
托物是手段,言情才是目的,本文就是借“金色花”(孩子的化身)来表现神圣的母子之爱的。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把儿童想象成一朵金色花,按时间顺序写了一天里孩子与妈妈的三次嬉戏,在温馨的氛围中,突显出纯真的母子之爱。
写作特色
荷叶·母亲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走近作者 4 字词梳理
5 整体感知 6 精读细研
7 疑难探究 8 主旨归纳
7 疑难探究
写作特色
9
目
录
CONTENTS
1、有感情朗读诗歌,在反复品味诗歌语言(尤其是关键词)的过程中,真切体会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母爱。(重点)
2、初步体会诗歌借助具体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难点)
3、感受诗中浓浓的母女之情,并联系生活实际,体味自己的母亲给予的平凡又伟大的母爱。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
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走近作者
姊 妹 花 瑞 梗 菡 萏
徘 徊 斜 攲 荫 蔽
bì
zǐ
ruì
gěng
hàn dàn
pái huái
qī
字词梳理
1.文中几次写到作者看红莲?作者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E8B1032C-EA38-4F05-BA0D-38AFFFC7BED3}
红莲
心情
第一次
开满、亭亭
有些烦闷
第二次
左右欹斜
不适意
第三次
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不宁的心绪散尽
第四次
不摇动
深深地受了感动
整体感知
2.想一想作者的情绪是随着什么而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是随着红莲的状态而变化的。
因为作者从红莲的变化中想到了自身境遇,当荷叶倾斜过来保护红莲的时候,作者想到了母亲对“我”的呵护,由此心态发生了转变。
整体感知
1.读完本诗,你觉得哪个画面最让你感动?试着说说理由。
①荷叶护莲图。雨,打谢了那朵白莲,让人心生怜悯,但“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感到欣喜并为之感动。这多像母亲啊,当我遇到人生的风雨时,母亲就如那勇敢慈爱的大荷叶一般呵护着我,让我倍感温暖。
精读细研
②红莲盛开图。白莲在雨中凋谢了,而那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这令我感动,让我想到了风雨中的坚强,启迪我直面人生的风雨,努力向前。
精读细研
这里的母亲并没有正面出场,只写到一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作品写母亲,完全使用象征手法,对雨中红莲与荷叶情态的细腻描写是作品的精彩之处,既表现出了母爱的动人,也表现出女儿对母亲的深厚依恋。“母亲”正是这样一个母爱的化身。
3.作者通过对荷叶的描绘,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精读细研
1.课文重点写莲花,为什么要写与祖父赏莲?
写“三蒂莲”初开,与大家庭中添了“三个姊妹”映衬着写,暗示花即是人,花瑞即人祥,为下文以花比喻子女做好充分的铺垫。
2.“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中“无力的水珠”象征了什么?
象征着在母亲的保护伞下,一切的困难阻碍只不过是脆弱无力的水珠而已。
疑难探究
3.“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怎样理解“心中的雨点”?
点明了文章主旨,深化了中心。字里行间充溢着对母亲炽烈的感激、爱恋和赞美之情。这样讴歌母爱,联想丰富,自然贴切,新颖独特。
“心中的雨点”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坎坷磨难,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疑难探究
《荷叶·母亲》作品由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联想到母亲对子女的呵护及关爱,歌颂了伟大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依恋和感激之情。
主旨归纳
1.托物言情,联想、想象丰富。
本文中,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画面,并由此联想到母亲对儿女的呵护,托莲花抒真情,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
写作特色
2.语言质朴平实,宁静淡远。
作者以清丽的笔调描绘了雷雨之日的一朵红莲被风雨打得左右倾斜,红莲旁的大荷叶覆盖在红莲上,无惧无畏地守护着红莲的画面,正如母亲呵护着儿女一般的情景,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和爱恋之情。平实中蕴含真情,让人回味无穷。
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