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
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速为
B.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液体中的块
C.
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D.
声音从空气中传播到水中,声速变小
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小梦同学用二胡演奏了优美的乐曲。关于二胡演奏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胡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
手触摸发声的弦,弦停止振动后还会发声
C.
二胡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
二胡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
A.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
空气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D.
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B.
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C.
声音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D.
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让寒山寺声名远扬,诗句中客船里的人听到的钟声主要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到人耳的
A.
客船
B.
水
C.
空气
D.
地面
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
C.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A.
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B.
吸收了声波
C.
改变了鼓面的振动频率
D.
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无关
B.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C.
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
D.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
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______Hz,人的听觉范围在______Hz到______Hz之间,人类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种昆虫翅膀振动的声音。
老师的讲话声是通______传入学生耳中的;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的而产生的。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______选填“快”“慢”或“相同”。
雷雨中,小明看到闪电后才听到雷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响雷处到小明的距离是______小明听到的雷声是通过______传来的。
抗日战争时期,歌曲黄河大合唱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歌中唱到:“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面涉及到的声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图是天坛的回音壁全景图,是我国古代高水平的建筑声学。人站在圆形围墙内附近说哈,可以在围墙的任何位置听到。人说话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______产生的,其他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到耳朵里的。
如图所示,演员在腹语表演。腹语并不是真的在用肚子说话,任何人都不可能用肚子来说话,用腹语表演时的声音仍然是声带______发出的。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
小明做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如图所示。
如图,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______。
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______。
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_____;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电铃响铃的声音了。
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真空不能______。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中:
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__;选填序号
A.推理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
敲击图乙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声速的有关知识,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等因素有关,与响度的大小无关;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解答】
A.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与响度的大小无关,故A错误;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的声音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所以B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液体中的快,故B错误;所以D声音从空气中传播到水中,声速变快,故D错误;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等因素有关,故C正确。
故选C。
2.【答案】C
【解析】解:A、二胡声是胡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二胡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
D、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故D错误。
故选:C。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和声速等,是一道声学基础题。
3.【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实验,记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没有介质就不能传声。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用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
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传声的介质逐渐减少,所以听到声音逐渐减小,推理得出,把空气抽净,即玻璃罩内是真空时不能听到声音,得出结论为:真空不能传声。逆向思考:传声就不能真空,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B
【解析】解: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为,故A错误
B、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故B正确;
C、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C错误;
D、物体不振动,是无法发出声音的,故D错误。
故选:B。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
本题考点较全,重点考查学生对声音全面知识的掌握,要对其加以强化记忆。
5.【答案】C
【解析】解:寺庙里的大钟和客船里的人都在空气中,所有寺庙里大钟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上的,故C正确。
故选:C。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属于基础性题目。
6.【答案】A
【解析】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B、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和声速,是一道声学基础题。
7.【答案】A
【解析】解: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手掌按住鼓面,鼓面停止振动,因此鼓声消失,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是声学的基础知识,属于识记性内容。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涉及的一些物理情景模糊性较强,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是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介质,温度不同,其传播速度也是不同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肯定能发出声音,但由于人的听觉范围、响度大小、是否有介质的限制,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见;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解答】
A.同种介质,其温度不同,声音的传播速度也是不同的,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振动的频率范围如果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人也听不到声音。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故C正确;
D.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300?
20?
20000?
能
【解析】解: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
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300Hz在人类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
昆虫的翅膀每秒振动次数越多,则频率越大。
故答案为:300;20;20000;能。
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根据翅膀2s内振动了600次,可以求出频率;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发声体每秒振动次数越多,则频率越高。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能求频率;记住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10.【答案】空气?
振动?
340?
快
【解析】解:
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学生耳中的;
当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音叉的振动使水面溅起水花,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水面溅起水花的现象,这是用物理学中常用的“转换法”来研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快。
故答案为:空气;振动;340;快。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最慢;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1.【答案】850?
空气
【解析】解: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发生雷电时闪电的传播时间极短,可以忽略不计。
因为,
所以雷电发生的位置距小明的距离;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我们听到的雷声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故答案为:850;空气。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光速远大于声速,所以雷电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此题考查了速度变形公式的应用及声音的传播条件,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难度不大。
12.【答案】空气?
马的声带?
水
【解析】解:
风在吼,“风吼”的声源是空气;
马在叫,“马叫”的声源是马的声带;
黄河在咆哮,“黄河咆哮”的声源是黄河水。
故答案为:空气;马的声带;水。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产生的条件--物体的振动发出声音,基础性题目,比较简单。
13.【答案】振动?
空气
【解析】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说话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振动产生的,该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以及传播的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振动
【解析】解:腹语表演时,虽然说话、唱歌嘴唇不动,但演员的发声仍是由声带振动引起的,只是从外表没看出来。
故答案为:振动。
根据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特性进行作答。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等知识,内容较多但难度不大,此题联系实际是一道好题。
15.【答案】减小?
增大?
小?
介质?
传声
【解析】解:
在抽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减少,所以声音传播的介质减少,因此听到声音将会减小;
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由于声音传播的介质增多,因此听到声音将会变大;
由于介质空气逐渐减少,故声音逐渐减小。如果完全没有空气了,将会听不到声音;
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真实的实验是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铃声越来越弱,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如果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于是形成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减小;增大;小;介质;传声。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的了解和掌握,真空铃实验,采用了理想实验法的研究思路。
16.【答案】B?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空气能传播声音
【解析】解:
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被称为类比法,故B符合题意;
如图甲,用竖直的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用乒乓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如图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故答案为:;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将微小的振动放大;空气能传播声音。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看不见,用水波来类比声波;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此研究方法--转换法,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产生的条件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同时也考查了各种研究方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
第2页,共7页
第3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