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02 16:3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物理2.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
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速为
B.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液体中的块
C.
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种类和温度有关
D.
声音从空气中传播到水中,声速变小
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上,小梦同学用二胡演奏了优美的乐曲。关于二胡演奏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二胡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
手触摸发声的弦,弦停止振动后还会发声
C.
二胡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
二胡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
A.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
空气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D.
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以下有关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B.
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
C.
声音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D.
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让寒山寺声名远扬,诗句中客船里的人听到的钟声主要是通过什么介质传播到人耳的
A.
客船
B.

C.
空气
D.
地面
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声音不能在固体中传播
C.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手掌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鼓声消失了,原因是手
A.
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B.
吸收了声波
C.
改变了鼓面的振动频率
D.
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无关
B.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
C.
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
D.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
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频率是______Hz,人的听觉范围在______Hz到______Hz之间,人类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该种昆虫翅膀振动的声音。
老师的讲话声是通______传入学生耳中的;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的而产生的。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______选填“快”“慢”或“相同”。
雷雨中,小明看到闪电后才听到雷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响雷处到小明的距离是______小明听到的雷声是通过______传来的。
抗日战争时期,歌曲黄河大合唱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歌中唱到:“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面涉及到的声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图是天坛的回音壁全景图,是我国古代高水平的建筑声学。人站在圆形围墙内附近说哈,可以在围墙的任何位置听到。人说话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______产生的,其他人听到的声音是通过______传到耳朵里的。
如图所示,演员在腹语表演。腹语并不是真的在用肚子说话,任何人都不可能用肚子来说话,用腹语表演时的声音仍然是声带______发出的。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
小明做探究真空是否能传声的实验,如图所示。
如图,把正在响铃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在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空气的过程中,会听到铃声逐渐______。
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又会听到铃声逐渐______。
推理过程:玻璃罩内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越______;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电铃响铃的声音了。
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真空不能______。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中:
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是______;选填序号
A.推理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______;
敲击图乙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声速的有关知识,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等因素有关,与响度的大小无关;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解答】
A.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与响度的大小无关,故A错误;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的声音在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所以B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比液体中的快,故B错误;所以D声音从空气中传播到水中,声速变快,故D错误;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等因素有关,故C正确。
故选C。
2.【答案】C
【解析】解:A、二胡声是胡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二胡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
D、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故D错误。
故选:C。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和声速等,是一道声学基础题。
3.【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实验,记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没有介质就不能传声。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用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
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传声的介质逐渐减少,所以听到声音逐渐减小,推理得出,把空气抽净,即玻璃罩内是真空时不能听到声音,得出结论为:真空不能传声。逆向思考:传声就不能真空,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4.【答案】B
【解析】解: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为,故A错误
B、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故B正确;
C、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故C错误;
D、物体不振动,是无法发出声音的,故D错误。
故选:B。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空气中的速度大约为。
本题考点较全,重点考查学生对声音全面知识的掌握,要对其加以强化记忆。
5.【答案】C
【解析】解:寺庙里的大钟和客船里的人都在空气中,所有寺庙里大钟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上的,故C正确。
故选:C。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属于基础性题目。
6.【答案】A
【解析】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该选项说法正确;
B、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和声速,是一道声学基础题。
7.【答案】A
【解析】解:敲鼓时鼓面振动发出声音,手掌按住鼓面,鼓面停止振动,因此鼓声消失,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是声学的基础知识,属于识记性内容。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此题涉及的一些物理情景模糊性较强,做题时要对照相关的物理知识,仔细分析每一种情况的对错。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是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即使是同种介质,温度不同,其传播速度也是不同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的物体肯定能发出声音,但由于人的听觉范围、响度大小、是否有介质的限制,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得见;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解答】
A.同种介质,其温度不同,声音的传播速度也是不同的,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振动的频率范围如果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人也听不到声音。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故C正确;
D.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故D错误。
故选C。
9.【答案】300?
20?
20000?

【解析】解: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
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300Hz在人类听到的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
昆虫的翅膀每秒振动次数越多,则频率越大。
故答案为:300;20;20000;能。
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根据翅膀2s内振动了600次,可以求出频率;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发声体每秒振动次数越多,则频率越高。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振动次数和时间能求频率;记住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
10.【答案】空气?
振动?
340?

【解析】解:
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上课时,老师的讲话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学生耳中的;
当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音叉的振动使水面溅起水花,即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成水面溅起水花的现象,这是用物理学中常用的“转换法”来研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快。
故答案为:空气;振动;340;快。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最慢;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11.【答案】850?
空气
【解析】解: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发生雷电时闪电的传播时间极短,可以忽略不计。
因为,
所以雷电发生的位置距小明的距离;
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我们听到的雷声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故答案为:850;空气。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约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光速远大于声速,所以雷电时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此题考查了速度变形公式的应用及声音的传播条件,是一道联系实际的应用题,难度不大。
12.【答案】空气?
马的声带?

【解析】解:
风在吼,“风吼”的声源是空气;
马在叫,“马叫”的声源是马的声带;
黄河在咆哮,“黄河咆哮”的声源是黄河水。
故答案为:空气;马的声带;水。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产生的条件--物体的振动发出声音,基础性题目,比较简单。
13.【答案】振动?
空气
【解析】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人说话的声音是由于声带的振动产生的,该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的耳朵里。
故答案为:振动;空气。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本题考查声音的产生以及传播的知识,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掌握相关概念是解题的关键。
14.【答案】振动
【解析】解:腹语表演时,虽然说话、唱歌嘴唇不动,但演员的发声仍是由声带振动引起的,只是从外表没看出来。
故答案为:振动。
根据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特性进行作答。
此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特性等知识,内容较多但难度不大,此题联系实际是一道好题。
15.【答案】减小?
增大?
小?
介质?
传声
【解析】解:
在抽气的过程中,玻璃罩内的空气减少,所以声音传播的介质减少,因此听到声音将会减小;
再打开阀门,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由于声音传播的介质增多,因此听到声音将会变大;
由于介质空气逐渐减少,故声音逐渐减小。如果完全没有空气了,将会听不到声音;
在“研究声音的传播”实验中,真实的实验是随着罩内空气的不断抽出,听到铃声越来越弱,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如果罩内被抽成真空将听不到铃声,于是形成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减小;增大;小;介质;传声。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条件的了解和掌握,真空铃实验,采用了理想实验法的研究思路。
16.【答案】B?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空气能传播声音
【解析】解:
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通过水波来研究声波,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被称为类比法,故B符合题意;
如图甲,用竖直的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用乒乓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如图乙,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乒乓球弹起,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故答案为:;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将微小的振动放大;空气能传播声音。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看不见,用水波来类比声波;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此研究方法--转换法,将微小的振动放大;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可以在气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声音产生的条件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同时也考查了各种研究方法在物理实验中的运用。
第2页,共7页
第3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