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地形和地形图
1
思考与讨论
看一下祖国的疆土,从图中可以找到几种地形呢?哪些地形的占比大?
一、地形的类型
陆地地形主要有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五种类型。
3
山地
高原
盆地
平原
丘陵
二、地形的特点
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和平原等不同地形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4
山
地
山地海拔示意图
山地:海拔高,多在500米以上,坡陡,谷深,相对高度大。
二、地形的特点
5
高原海拔示意图
高原:一般海拔在500米以上,顶部平坦,边缘比较陡峭,地面起伏较小。
二、地形的特点
6
盆地海拔示意图
盆地:四周高,中部低。
二、地形的特点
7
丘陵海拔示意图
丘陵:海拔一般在200~500米,地面起伏小,相对高度不超过100米。
二、地形的特点
8
平原海拔示意图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广阔,起伏很小。
对比五种地形
9
地
形
特
征
山地
海拔高,多在500米以上,坡陡,谷深
高原
海拔高,边缘比较陡峻,顶部平坦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
丘陵
海拔较低,相对高度不超过100米
平原
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浙江省地形图
10
你的家乡主要有哪些地形类型?这样的地形特点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思考与讨论
2.这样的地形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你的家乡主要有哪些地形类型?这样的地形特点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思考与讨论
1.浙江的地形主要是丘陵和平原和盆地?
2.这样的地形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丘陵海拔不高,盛产茶叶和竹制品,平原广阔,河湖密布,鱼米之乡。
3.浙江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山区有什么利和弊?
利:资源丰富,环境优美
弊:交通不便,经济落后
地形图
13
右下图是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你知道用什么方法把山峰表示在地图上吗?
思考与讨论
思考与讨论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200
200
200
200
等高线是指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
一、等高线的特点
16
缓
坡
陡
坡
等高线稀疏
等高线密集
观察等高线有什么特点?
1.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
2.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高度相等
3.等高线密集,坡陡;等高线稀疏,坡缓
一、等高线的特点
有A和B两条路线可以爬到山顶,哪一条更容易?
17
A
B
二、山的部位
在等高线地图上如何表示图中所示的山顶、鞍部、峭壁、山脊、山谷等地形部位?
18
山顶
鞍部
山谷
山顶
峭壁
山脊
二、山的部位
19
等高线闭合,由外向内海拔增高
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
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容易发育成小河。
二、山的部位
20
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
等高线重叠的地方适合攀岩
小结
21
地形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顶
鞍部
峭壁
山脊
山谷
等高线闭合,由外向内海拔增高
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
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
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
地形的变化
22
一、地形的变化
来自地球内部的巨大能量形成了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在它的东段有世界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你知道它是怎样形成的吗?
23
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
雅鲁藏布大峡谷:青藏高原的抬升与雅鲁藏布江的冲刷形成
一、地形的变化
24
流水冲蚀使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流水也会使石灰岩溶蚀
一、地形的变化
25
江河携带的泥沙在河流的中下游和河口沉积会形成平原和三角洲
冰川移动的作用下会形成角峰和冰斗谷
一、地形的变化
26
风的吹蚀和沙的沉积会形成风蚀城堡和沙丘
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思考与讨论
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1.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
内力作用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高原,使地面起伏大。
2.外力作用:外力、流水、冰川、波浪、生物等
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趋于平坦。
思考与讨论
课堂练习
29
课堂练习
1.下列最符合“大陆漂移”的说法的是(
)
A.大陆像一块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板,不断漂来漂去
B.许多小块的大陆不断漂移、碰撞,变成一整块陆地
C.陆地本是一个整体,后来分离漂移形成各小块陆地
D.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
30
课堂练习
2.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我国位于(
)板块
A.亚欧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非洲板块
3.海拔在500米以上,顶部平坦,边缘陡峭,地面起伏较小,这种地形是(
)
A.山地
B.高原
C.盆地
D.丘陵
31
课堂练习
4.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的地方是(
)
A.山顶
B.峭壁
C.山脊
D.山谷
5.某人的左右两侧是山顶,前后是山谷,那么此人位于(
)
A.山谷
B.山脊
C.鞍部
D.峭壁
6.石灰岩溶洞形成的原因是(
)
A.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
D.海浪侵蚀
32
课堂练习
7.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较小
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特点是海拔多在500米以上
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D.相对高度小,而绝对高度大的地形是平原
33
课堂练习
8.下图中,甲部位表示的地形是(
)
A.山顶
B.山谷
C.山脊
D.鞍部
34
课堂练习
9.读“等高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35
(1)A表示的地形是
,B表示的地形是
,C表示的地形是
,G表示的地形是
。
(2)B、H两点中坡度较陡的是
,判断理由是
。
(3)CD、EF两处中容易形成小河的是
,如果在此处形成小河,则小河的流向是从
流向
。
(4)如果进行攀岩运动适合在
处。
NO.9
课后检测
36
课后检测
选择题每题2分,填空题每空1分,解答题2分一问,限时10分钟,共计26分。
1.德国地球物理学家根据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两岸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提出了____________
学说。
2.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____________,那里热的________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
3.全球有______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______上,相互不断发生______和
______
。
4.板块的碰撞形成了____________,板块的张裂形成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
37
课后检测
5.下列有关板块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有五大板块
B.板块是地壳被构造带分割的较大的单元
C.板块漂移在软流层上运动
D.两个板块之间一定是海洋
6.下列地区中,地壳比较稳定,不易发生火山和地震的是(
)
A.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
B.板块内部
C.日本
D.印度尼西亚
38
课后检测
7.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起伏大的是(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8.下列表示盆地的是(
)
39
课后检测
9.读“世界板块构造分布图”和“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图”,联系板块构造学说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40
(1)印度尼西是个著名的“火山国”
(2)日本是个著名的地震国
(3)红海面积不断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