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文档属性

名称 《爱莲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1-07-11 10:36:22

文档简介

《爱莲说》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2、学习文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会常用字“蕃、濯、植、亵、噫”等。
4、学会“之”的用法。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2)疏通文言语句,分析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思想感情。
(2)学习托物言志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 " \t "_blank )写法。
教学设计:
一 导入课文
1解题
2出示学习目标
3介绍作者
二 读课文
1范读课文。2交流自学中字词的困难。3学生疏通课文。4学生修正。5 讨论问题一。6讨论问题二。7总结课文。8讨论问题三。
三 学做人
四 诗句积累
花之富贵者也。
(结构助词,“的”讲)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驴不胜怒,蹄之。
(代词,指虎)
送孟浩然之广陵。
(动词,到)(共17张PPT)
爱莲说
周敦颐
界首初中 刘光红
解释文体
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明事理,也可通过写人、状物来说道理。
学习目标
1、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 的品格。
2、学习文章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会常用字“蕃、濯、植、亵、噫”等。
4、学会“之”的用法。
周敦颐:宋代哲学家。道州人,字茂叔,谥号“元” 。曾在南康郡(今江西星子)任职。任职 期间,他曾亲率属下开辟一块池塘种莲,名曰“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馨香扑鼻。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此文。
第一部分 读“莲”文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正音
fán zhuó màn xiè
蕃 濯 蔓 亵
理解词语
蕃:本义是茂盛、繁殖的意思,引申为多。
独:只。
濯:洗涤。
清涟:清波。
植:原义为栽种,这里为树立。
亵:亲近而不庄重。
鲜:少。
理解“之”的用法

花之富贵者也。
(结构助词,“的”讲)
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驴不胜怒,蹄之。
(代词,指虎)
送孟浩然之广陵。
(动词,到)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何罪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
讨论问题一
1、周敦颐喜欢莲花的什么呢?
予独爱莲之出淤 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莲花呢?
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
3、莲花、菊花、牡丹分别有何品质?人们对待三种花的态度有何不同?
莲花:高洁正直 。(同予者何人?)
菊花:抗霜的孤傲。(陶后鲜有闻。)
牡丹:富丽、浓艳、庸俗。(宜乎众矣!)
讨论问题二
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莲花特点与君子品质有哪些对应关系?请完成下列连线题。
1 出淤泥而不染
2 濯清涟而不妖
3 中通外直
4 不蔓不枝
5 香远益清
6 亭亭净植
A 为人虚心正直
B 不结党营私,不攀附权贵
C 不为世俗间恶习所污染
D 卓然自立,坚守节操
E 洁身自好,不献媚讨好
F 美德传播久远
总结课文
文章通过对 形象和品格的描写,赞美
的气节,鄙弃
的恶浊世风,表 达了作者洁身自
好的生活态度。

正直高尚
追名逐利、
趋炎附势
本文题为“爱莲说”,为什么要写陶渊明的爱菊和世人爱牡丹,这是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问题三
衬托 更能突出文章的主旨
第二部分 学做人
花之君子
人之楷模
诗句积累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王昌龄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