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_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_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02 17:1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教材分析:本节是第二章《声音与环境》的第二节内容,主要是研究声音的高低——音调,并通过探究活动认识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在上节学生认识声音的产生、传播的基础上,本节是对我们所听到的各种声音进行“区分”,研究声音的一种特性:音调。只有学好本节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下节的内容:响度和音色。内容安排上首先从五幅图中认识到声音有差别,引发学生思考,接着通过活动1—探究并发现声音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音调与频率的概念,然后用波形图显示物体振动的频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接着通过活动2—探究弦乐器的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把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知识。总之,本教材更加贴近学生,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学情分析:学生在2.2中了解认识了音调,但脑中的概念较为模糊,通过学习响度,再用响度和音调在波形图上的对比有效地明确音调与响度的概念,再通过认识音色,就能达到了解和区分声现象的教学目标。
学习目标:
1、能说出声音的响度跟声哪些因素有关;会描述乐音的三特征。
2、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会用声音的三特征来区别声音的不同。
3、能注意在不同场合讲话时,使自己发音的响度适当。
学习方法:探究法,合作学习,转换法等。
学习重点、难点:
1、能说出声音的响度跟声哪些因素有关;会描述乐音的三特
征。
2、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音叉、小鼓等
学习过程:
一、温故互查(请你和小组内同学合作,互查下列问题)
1、声音是由于
产生的,
停止,发生也停止。
2、声音是以
形式传播,声音传播需要

不能传声。
3、声音的高低叫
,它与
有关。
二、激趣导入:
[播放录音]教师提前录好一段赏心悦目的轻音乐和一段在繁忙路口来来往往的各种车辆的声音,上课时用录音机放出来,让学生感受并做出判断。
教师:刚才同学们听到的声音,有的强、有的弱,有的高、有的低,有的悦耳、有的刺耳;这是怎么回事?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区分它们?
板书: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三、探究新知:
(二)声音的强弱
1、响度的概念
活动1:教师轻击和重击音叉,请同学们认真听这两次声音有何不同?音叉振动有区别吗?
小结:声音不但有高有低,还有强有弱。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又叫音量。
2、探究声音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活动2:(1)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先轻轻地敲鼓,观察小纸屑跳动幅度;然后用力敲鼓,再观察小纸屑的跳动幅度。
(纸屑的跳动幅度直接反映了鼓面的振动幅度)
(2)用细线拴住泡沫塑料小球,紧靠在音叉上;先用橡皮槌轻轻敲击音叉,(如图所示),观察小球被音叉弹开的角度;然后用力敲击音叉,观察小球被音叉弹开的角度。
(小球被音叉弹开的角度直接反映了音叉的振动幅度)
小结:通过上面的活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1)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_____。
(2)小纸屑、泡沫塑料小球在以上两个实验中的作用是
用到的究方法是

3、用波形比较振幅
4、响度还跟哪些因素有关?
结合实例及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的体会,归纳出声音的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响度越小。
5、响度的单位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响度的单位:分贝,及零分贝的规定。
尝试感悟:响度(音量)
1、定义:声音的强弱
2、影响响度的因素:①声源的振幅
②距离声源的远近
注:还与声音的分散程度。(听诊器,喇叭)
3、响度的单位:分贝(dB)
(三)声音的品质
活动3:探究不同物体的声音
1、玩游戏——猜声音
(1)教师播放四种动物声音,请同学们认真辨别下列四种动物的叫声,并说出动物的名称。
(2)教师播放四种乐器声音,请同学们认真辨别下列四种乐器的声音,并与乐器的名称相匹配。
2、玩游戏——猜人名
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到讲台,双手按住眼睛,面对黑板,然后老师叫某位同学说:“我喜欢上物理课。”你就要说出该同学的名字。
小结:声音的品质——音色
原来,不同物体所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它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以及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的。
尽管发声体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但人耳仍能分辨出来,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四)声音的三个特征:(板书内容)
特征
概念
决定因素
相关问题
生活应用
音调
响度
音色
(五)课堂练习
1、请快速完成课本38页,“自我评价与作业”

(六)拓展提升
1、一个声源在振动,但是,人却听不到声音,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声源的振幅太小
B.一定是声音的频率过高或过低
C.一定是声源与人耳之间没有介质在传播声音
D.以上三种说法都有可能
2、人们在挑选新花盆时,常常将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这是根据声音的哪一特性来判断?(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
3、有时在你认为很静时,没有任何声音时,狗却突然表现得非常警惕,这是因为:(
)
A.狗的耳朵能转动,能准确确认声音的方向
B.狗的发声频率比人大
C.狗的听觉频率比人的范围大
D.同样的声音狗听起来响度大
4、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听诊器减少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C.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大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和发声体之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振动幅度更大些
5、某人为了喊远处的一个人,他用双手围成喇叭状放在嘴边,这样做是为了(

A.增大频率,从而提高声音的音调
B.增大振幅,从而增大声音的响度
C.能够使较远处的人分辨出谁的声音
D.减小声音的分散,增大响度
(七)盘点收获:
请用一张纸写出你
本课的收获与困惑
(八)综合实践: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成一个活塞。用水沾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音调就会改变。你能试着做出这样一只口哨吗?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声学学习的继续,先讲述从环保的角度把声音分为乐音和噪音,又从声音特点的角度学习利用音调的角度区分声音,本节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插入了许多大自然的各种声音和歌曲,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但是有关声音的高与低,与生活中的说法有时不太一样,会导致学生容易混淆,尤其是和下一节学习的响度易分不清。因此,在下一节的学习中要注意对比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