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建筑学家、文学家。原名林徽音。林徽因16岁时就随父亲林长民游历欧洲,20岁时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她同时接受东西方文化的熏陶,东方文化赋予她植根灵魂的底蕴和文化内核,西方文化拓展她的内在思维和表达方式,中西文化的融合造就了一个“文化林徽因”。代表作有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莲灯》,小说《九十九度中》等。
2.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林徽因1934年春天写给她和梁思成的长子梁从诫的。当时梁从诫不到两岁,正是学语学步、天真烂漫的童稚时期,诗人以诸多意象为喻,书写细腻柔丽的爱子情愫,表现出轻盈优雅之美。
二、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娉婷(pīng) 鲜妍(yán) 冠冕(guānmiǎn)
呢喃(nán)
柔嫩(nèn)
2.理解词意
【娉婷】
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
鲜艳美丽。
【冠冕】
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呢喃】
形容燕子的叫声,也形容小声说话的声音。
三、素材积累
?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毕淑敏
?你可以是农民,可以是工程师,可以是演员,可以是流浪汉,但你必须是个理想主义者。童年,我们讲英雄故事给你听,并不是一定要你成为英雄,而是希望你具有纯正的品格。少年,我们让你接触诗歌、绘画、音乐,是为了让你的心灵填满高尚的情趣。
——余光中
?你是谁的四月天?有情有意的日子最迷人。借一隅清风,抵达谁的清风杨柳岸?着一身粉色的衣裙,看你裙角飞扬,身影曼妙成西子。你是此生谁的远山?冻结着思念的渴望。你是此生谁最真情相望相拥的相守?月光的海,也曾枝叶婆娑,寂寞成阑珊,寂寞成古道。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是那么婉转悠扬,赏心悦目,沁人心脾。“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让你更加懂得如何在纷繁世俗的染缸中,守住那一抹纯白。林徽因正是以她浪漫的情怀,曼妙的笔锋,写下了一篇篇浮沉、洁净的爱情,把彷徨在汪洋中的人们拉回岸边。她心中始终充满盎然的诗词,充满爱与暖,让你可以回忆翠绿年代里摇曳的青春。这就是一代才女所散发的魅力。会让我们在平淡的流年中,装帧最后一幅无瑕的春景作为回忆,在以后的日子里,细细品味。
四、课外拓展
新月社相关知识
新月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个文学社团,它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该社团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林徽因等。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闻一多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辞藻,建立了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的新格律诗理论,即“三美理论”。他们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在当时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都是新月派的代表佳作。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句爱的赞颂
林徽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理解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人为表现浓郁的“爱的赞颂”,而选取的富有情意的意象。
3.品味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感受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诗歌,学会欣赏诗歌的音韵美、形式美。
2.通过对诗歌的诵读和赏析,品味其语言特点和写作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知诗歌的情感意蕴,初步领会诗歌特有的内在美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意象,体会意境,把握诗人的情感。
2.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诗歌的多种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徐志摩的笔端,林徽因是“高高在上的云雀天鹨,纵横四海不问今古春秋,散布着稀世的音乐锦绣”;在沈从文眼中,林徽因是“绝顶聪明的小姐”;在费正清的心中,林徽因“是具有创造才华的作家、诗人,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审美能力和广博智力活动兴趣的妇女,而且她交际起来又洋溢着迷人的魅力”。冰心也为她所折服,赞叹道:“她很美丽,很有才气。”“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林徽因以轻盈柔美的笔调创作诗歌,一句“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好似霞光万丈投影于你我心间,带领读者走进明媚春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感受她笔下明净澄澈的四月天。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林徽因(1904—1955),福建闽侯(今福州)人,出生于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建筑学家、文学家。她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参与了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开拓者,被胡适喻为“中国一代才女”。
文学方面,她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领域成就斐然。她的诗玲珑剔透,情感纯真炙热,意象错落有致,具有明丽与清新的韵致。她的散文,恰如诗人卞之琳所说,“是并非形上的诗,不外露的诗”,具有纯真的诗性美。代表作有诗歌《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小说《九十九度中》等。
(2)写作背景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年4月5日),关于本诗的创作意图,学界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在赶赴林徽因举办的演讲会途中因飞机失事而不幸遇难,林徽因得到消息后,悲痛欲绝,还委托丈夫去出事地点捡了一块飞机残片,把它挂在卧室的墙上。情深至斯,令人无限叹惋,因此不少人在读《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时,坚信这首诗是为徐志摩而作。另一说是为儿子的出生而作。其子梁从诫在《倏忽人间四月天》中说:“父亲曾告诉我,《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句爱的赞颂》是母亲在我出生后的喜悦中为我而作的,但母亲自己从未对我说起过这件事。”
2.了解新月社和“新月诗派”相关知识。
新月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个文学社团,它于1923年成立于北京,是“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
该社团在1927年春迁往上海,1933年结束,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林徽因等。前期他们把《晨报副刊》作为阵地,后期创办《新月》月刊、《诗刊》周刊。新月社涉及政治、思想、学术、文艺等领域,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表现了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在于新诗,闻一多、徐志摩等人针对自由体诗体现的散文化倾向,提出新格律诗的主张,形成了现代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人称“新月诗派”或“新格律诗派”。闻一多主张新格律诗要保持整齐的外形,讲究音节和押韵,讲究诗的辞藻,提出了建筑美、音乐美和绘画美的新格律诗理论,即“三美理论”。虽然他们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带有唯美倾向,但在当时其理念对于新诗在艺术技巧上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死水》等是新月派的佳作。
3.积累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娉婷(pīng) 鲜妍(yán)
冠冕(guānmiǎn)
呢喃(ní’nán)
(2)结合文中的语境理解词意。
娉婷: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鲜艳美丽。
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呢喃:象声词,形容燕子的叫声。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朗读诗歌,感知诗意
1.教师范读(或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初步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感情。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1)停顿要得当;(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重读的词语;(5)读准字音,读出情感。
3.学生边读边划分诗歌的朗读节奏和重音。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
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
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4.点名朗读,全班齐读。
步骤二:品读诗句,理解内容
1.副标题“一句爱的赞颂”有什么作用?
明确:提示了写作缘由,即诗人对生命的赞颂,整首诗如笼罩在一轮炽热的爱的光环之中。
2.诗人描写了“四月天”的哪些景物来表现心中的“爱”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春风、云烟、星子、细雨、百花(一树一树的花开)、月圆、绿芽、白莲、燕子。这样写把无形的爱化作有形可感的美好的景物,使表达生动、形象、传神。
3.诗人笔下的爱有什么特点呢?试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明确:第一节,“春风”是抽象的,是爱的“笑响”点亮了它,从听觉到视觉。“笑响”是对爱的生动描述,“交舞着变”,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爱。
第二节,“云烟”,柔和中带着朦胧,呈现出一种爱的静态美;“吹着”的“风”,闪动的“星子”,“洒在花前”的“细雨点”,呈现出一种爱的动态美。这一节,抒写爱的无处不在。
第三节,把“爱”比作“四月的花”和“月圆”,表现了爱的美与庄严。
第四节,用“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白莲”表现了爱的生命力和纯净。
第五节,“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子呢喃”表现爱之深,情之切。
4.诗人通过不同的感官来描写“四月”所独有的景物,试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明确:通过视觉描写“黄昏”“星”“云烟”“花”,通过听觉描写“笑响”“四面风”“燕子呢喃”,通过触觉描写“风的软”“暖”。多角度展开描写,表现了诗人的“爱之深,情之切”。能引导读者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诗人心中的“爱”,给读者以感染。
5.这首诗以“四月天”为喻,突出了“你”的哪些特点?
明确:人间四月天是春天中的盛季:阳光明媚,绿草如茵,清流澄澈,百花吐蕊,飞鸟啼鸣。人间所有的甜美、情思和梦幻尽在这奇妙的四月天呈现无遗。用“四月天”为喻,突出了“你”的明净、澄澈、美丽,带着爱的光辉。
6.如何理解句末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句?
明确:“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直接表明“我”对“你”满怀希望,同时表明“你”的新生给“我”带来了新的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与诗的开篇遥相呼应,更加强烈地表现出了作者对“你”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步骤三:深入研读,把握艺术特色
1.试分析诗歌第1~4节的结构特点。
明确:本诗第1至4节句式结构基本相同,形成复沓、对称的乐章;将心中的爱以一幅幅四月天丰美的画面作比,节奏明快;排比的句式将画面连接,情感如水面涟漪层层叠叠,荡漾起伏。
2.本诗中,“你”字反复出现,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明确:本诗中“你”字反复出现十二次,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韵”的作用。“你”字的每一次出现,歌颂四月天,不仅是在向“你”倾诉,是一种形式美感与内容美感的深层次结合。
3.“新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闻一多先生曾提出了新格律诗的“三美原则”,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本诗既是新格律诗的典范,它是否体现了“三美”原则?是如何体现的?
明确:体现了“三美”原则。
音韵美:①注重押韵,每一节都是第一行和第三行押韵。②诗人故意用一些“陌生化”的断句,读起来需放慢语速,使这种节奏美得以表现。③十二个“你”字,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韵”的作用。
绘画美:诗人所选的意象鲜艳而美丽,如夕阳无限好的“黄昏”,闪亮的“星子”,色彩缤纷的“百花”,“雪化后那片鹅黄”,“初放芽的绿”,梦中的“白莲”等,诗人将春天一系列美好的景物,饱含感情地描画出来,色彩鲜妍,如画一般美。
建筑美:①诗歌中用句奇谲,如“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的语序本该为“你像雪化后那片鹅黄,新鲜;你是初放芽的绿,柔嫩喜悦”,诗人在此故意打破原有语序,使其满足音韵美的需要,同时令人眼前一亮。②诗共有五节,每节三行,且字数与句式灵活多变,灵动而不呆板。
四、课堂小结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将内容与形式巧妙结合,将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音乐感、绘画感与对韵律的追求和谐地串联。本诗可谓是新月派“三美原则”的完美体现。可以说这是一首能够反复吟诵、不断生长出新意的天籁之作。
五、拓展延伸
作为新月诗派的重要人物,林徽因以其轻灵温婉的笔触创作了不少经典诗作,而新月诗派中另一位诗人——卞之琳,也为我们留下了不少经典篇章。请同学们品读卞之琳《断章》,比较这两位诗人各自的诗歌特点。
断 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明确:卞之琳以其幽绵的笔触、极其独特的构思,营造了一种含蓄委婉的意境,让人在对爱情的感慨中引发出对自然、对人生的思考。林徽因则用优美的意境、华美的语言和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表达了对爱的赞颂。
附: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这首诗有着美的意象、美的灵魂。但是因诗意朦胧,再加上诗人离我们太久远,所以教读这首诗,从诗人和背景入手开始,让学生在了解诗人及诗歌创作的背景之后,再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理解诗人借助这些意象表达的情感,就简单多了。不足之处:对新格律诗的理解有限,因此学生不能很好地体会本诗的艺术魅力。(共21张PPT)
第一单元
第四课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新知导入
她是一位有着卓越成就的建筑家,她是一位才华辈出的诗人,她是一位入木三分的评论家,她就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集佳话、传奇、才艺以及美貌于一身的林徽因。她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女,在古建筑间不断穿行,在诗文中游走,漫步在红尘之上,淡定,与世无争。今天我们来学习她的一首轻灵舞动、清新唯美的诗歌。
作者名片
林徽因,福建人,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同丈夫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代表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最为大众熟知,被广为传诵。
创作背景
本诗发表于1934年,一说是为悼念徐志摩而作,一说是诗人为儿子的出生而作,以表达心中对儿子的希望和儿子的出生带来的喜悦,是一位母亲对新生命的”爱的颂歌”。
知识链接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的重要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提倡新格律诗,主张形式格律化和“理性节制情感”,即变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为主观情愫的客观对象化。林徽因是新月派重要成员之一,她的诗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注重感觉的微妙,比喻的新奇,意象的渲染及情绪的回旋,她的诗以优雅芬芳、柔美细腻的特色显示了独特的审美价值。
初读感悟
听朗诵,标记生字,注意停顿和语速、语气,体会感情。
点击播放
字词积累
娉婷(pīngtíng):形容女子的姿态美。
鲜妍(yán):鲜艳美丽。
冠冕(guān
miǎn):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
呢喃(ní
nán):拟声词,形容燕子的叫声。
读一读
记一记
初读感悟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
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
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
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
——你是爱,是暖,是希望,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一一一句爱的赞颂
初读感悟
1、自由朗读诗歌。
2、不懂的句子下面标注问号。
3、圈记好词好句,并做好批注。
4、小组展示朗诵,其他同学评价。
5、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批注,并相互答疑解惑。
1、诗歌描绘了哪几幅画面?
春光风舞图
风烟星雨图
月夜花开图
雪后新绿图
花开燕语图
细读探究
2、诗人以“四月天”为喻指赞美的对象,是如何表现“四月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选取能展现四月特点的意象来表现四月的美好:风、云烟、星子、细雨点、百花、圆月、嫩芽、白莲、燕子。
这些代表春天温柔、和暖、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意象,营造了美好的意境,将无形的爱化作有形可感的美好景物,使表达更加
生动形象传神。
3、诗中突出了“你”的哪些特点?请结合具体句子来说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表现了“你”的光艳多变、轻灵、温暖。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表现了“你”的轻盈自在,无拘无束,充满生活的气息。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表现了“你”的温柔、和暖。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两种明亮颜色,表现了“你”充满生机和希望。
副标题“一句爱的赞颂”有什么作用?
精读揣摩
提示了写作缘由
,即诗人对生命的赞颂,
整首诗如笼罩在一轮炽热的爱的光环之中。
本诗主旨是什么?
这首诗以“四月天”为喻,突出了“你”的温柔、
和暖、充满生机和希望。抒写对生命的赞歌,
表达心中对新生事物的希望和新事物出现的依恋、
热爱和喜悦之情。
本诗语言表达上有哪些特色?先组内交流,后全班展示。
多角度描写,表现诗人“爱之深,情之切,引导读者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诗人心中的”爱“。
视觉描写“黄昏”“星”“云烟”“花”;听觉描写“笑响”“燕子呢喃”;触觉描写“风的软”“暖”。
音韵美。这首诗共五节,每节三行,一、三行押韵。字数与句式灵活多变,灵动不呆板。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音乐美,诗歌中词语的跳跃和韵律的和谐几乎达到极致。
形式美。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以及倒装通感等表现方法,将意象的美丽和诗中的纯净意境描绘出来,在华美的修辞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
色彩美。诗中有”黄昏“”鲜妍百花的冠冕“”雪化后“”鹅黄“”初放芽的绿“”白莲“”一树一树的花开“这些景象虚实结合,色彩鲜妍,充分体现了画面的纯净美好,充满生机与色彩。
意境美,选取了有着春天温柔、和暖、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意象,营造了优美、浪漫的意境。
课堂总结
这首诗以“四月天”为喻,
选取了代表春天温柔、和暖、充满生机和希望的意象,营造了美好的意境,突出了“你”的温柔、和暖,充满生机和希望。抒写对生命的赞歌,表达心中对新生事物的期望、热爱和喜悦之情。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林徽因
关键词:理解意象 多种表现手法 把握情感 音乐美与绘画美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4
)题。
那轻,那pīng婷,你是,鲜妍
百花的冠miǎn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南,——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pīng(
娉
)婷 鲜妍(
yán
) 冠miǎn(
冕
)
(
2
)最后一节诗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呢南 ”,正确写法是“ 呢喃 ”。?
(
3
)这首诗讲究押韵,富有音韵美,其韵脚是 an 。?
(
4
)请根据所选诗节的内容,将横线处补写完整。
爱如四月天里的鲜妍庄严, 爱如四月天里的柔嫩喜悦 ,爱如四月天里的融暖缠绵。?
2.阅读下面的文段,选择正确的选项。
踏着夕阳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拾起一瓣落花,从中仍然可以嗅到春的希望。朝花夕拾,失败伴随着成功出现在我的生命中。失败时,我仍然可以携一份坚定,用坚定体会失败、感悟失败、接受失败……[甲]我要感谢成功,更要感谢每一次的失败。[乙]这些失败就像我生命里的落花,虽感伤,但回首夕阳时,我学会了坚定。
(
1
)[甲]处画线句子是 A (
A.递进复句 B.承接复句
)。?
(
2
)[乙]处画线句子是 B (
A.并列复句 B.转折复句
)。?
3.下列关于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诗人所选取的意象,都带有鲜明的四月的特征。
B.那“月圆”的“庄严”与“天真”,显出爱的深刻与厚重、纯朴与大气,揭示了爱的内涵与真谛。
C.在形式上,这首诗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建筑美和音乐美。
D.诗中大量的意象都带有比喻的意味,诗人将丰富的情感巧妙地隐含在这些比喻中。
【解析】“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错误,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华美。
4.学校开展“我是朗读者”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
1
)【朗读活动我通知】活动开始前,小明同学拟写了一则通知,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通 知
各位同学:
[甲]为了增长同学们的文学素养,我班将于10月27日上午10时在报告厅举行“我是朗读者”活动,[乙]恭候各位同学准时参加。
班委会
2020年10月23日
①[甲]处画线句子词语搭配不当,应将“ 增长 ”改为“ 提高 ”。?
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 恭候 ”改为“ 希望 ”。?
(
2
)【朗读活动我参与】王凯同学准备朗诵《不朽》一诗,请你帮他为画线的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限2处
)
当幸福的歌声
像风一样地/在春天的指间/流淌
我们站在四月的阳光里
站在高高的纪念碑下
默默地想象着
他们模糊的背影、青春的面孔
(
3
)【朗读活动我表达】你的同桌小军认为朗读是自己的事,平时随便读读就行了,没必要有感情地朗读,并认为开展此次活动没有意义。对此,你要如何对他进行劝说?
示例:小军,朗读是阅读的起点,可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大声朗读诗词文章,可以品味诗词文章的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逐渐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另外,朗读还有助于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在日常学习中,我们不能忽视朗读,你说呢?(
意思对即可
)
阅读探究拓展延伸
??分值:19分 建议用时:20分钟
林徽因传(
节选
)
张清平
①1920年初夏,林徽因伴随父亲来到了欧洲。
②各处景物走马灯似的从眼前流过,各种印象叠加在了一起:巴黎街头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空气,罗马游览胜地绿色松林如波涛般望不到尽头,阿尔卑斯山上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法兰克福一碧如洗的蓝天上盘旋的鸽群。钟声、鸟鸣、树林、草地组成了和谐的交响,风情万种;遗址、遗迹如珍奇宝石穿成的项链,浪漫多姿。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
③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敞开心灵摄取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同时,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在父亲频繁外出的时间里,孤零零的她时常想,父亲出去给别人演讲些什么呢?他讲的那些问题有那么重要吗?他怎么根本就不在意近在身旁的女儿呢?
④一个人的时候,她更多的是偎在壁炉旁,一本接一本地阅读英文版的书刊。此时,她才对北京培华女子中学严谨的学风心怀感激。来到英国后,她没有怎么费力就能够自如地与人交流和用英语阅读。她读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读丁尼生、霍普金斯、勃朗宁的诗,读萧伯纳的剧本。刚开始,她的阅读还带有学习英语的目的,可读着读着,这些书就引领着她进入了一个令她心醉神迷的世界。尽管其中的一些作品她早在国内就看过林琴南的中译本,可如今读过原著,她才知道那些文言的译本是多么蹩脚,简直不能传达原文的情致于万一。徽因天性敏感细腻,文学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种种体验,激起了她强烈的共鸣。
⑤伦敦的天气仿佛永远只有好坏两极。春夏之际,太阳明媚而艳丽。垂柳柔柔的枝条在风中软软地飘荡,星星点点的野花点缀着青葱绵密的草坪,一切都有着鲜明的色彩,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这时节,徽因总爱跟着女房东一同外出。女房东是一位建筑师,徽因常和她一道出去写生、作画。她最爱去的地方是剑桥一带,那里有画不完的各种建筑和景致。徽因拿着一本书,坐在草坪上,四下望去,皇家教堂富丽庄严,皇家学院散发着宁静、幽雅的气息,“三一学院”图书楼上,拜伦雕像风神潇洒地凝视着遥远的天际。
⑥在国内,徽因随着家庭的搬迁,南来北往,走过许多地方,出国后跟着父亲也到过一些城市。可只有在这里,在尽情领略了英国剑桥脱尽尘埃的景色后,她才恍然觉察,那(
)的碧草、潺潺奔涌的流水、(
)的睡莲、(
)的朝晖晚霞,好像可以随着空气、星光一起渗透进人的灵魂。
⑦她想起小时候住在祖父家,看过好多宋元名家的山水画。那时她不明白,为什么那些画卷上,总是画着那么雄奇的山川,那豆大的房舍和米粒大小的人物。如今她懂了,人在自然的怀抱里真是很小,小到只想变成一株草、一朵花、一滴露珠。在与女房东的交谈中,徽因知道了建筑师与盖房子的人的区别,懂得了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果然就对这些建筑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⑧从这时起,徽因萌生出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
(
有删改
)
链接材料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文学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曾参与国徽设计和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改造传统景泰蓝,为国家及民族做出莫大的贡献。
5.在第⑥段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3分
)
A.无边青青 明艳灿烂 窈窕玲珑
B.窈窕玲珑 无边青青 明艳灿烂
C.无边青青 窈窕玲珑 明艳灿烂
D.窈窕玲珑 明艳灿烂 无边青青
6.第③段中提到“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的感受主要来自哪两个方面?(
4分
)
①眼前的新世界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②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时常使她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
每点2分,共4分
)
7.第⑦段中“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这样的眼光”指的是 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即艺术的眼光。 。(
3分
)?
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结尾画线句子含意的理解。(
4分
)
林徽因懂得了建筑和艺术密不可分,对中国传统美学和欧洲建筑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并立下了在建筑上有所为的愿望。(
4分
)
9.结合本文内容和链接材料,我们知道,林徽因的成就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请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80字左右
)(
5分
)
示例:环境对人的熏陶作用是十分大的。林徽因在欧洲的旅居生活,让她增长了见识,领悟了建筑艺术的魅力,使她早早就萌生了学习建筑的志向,这为她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5分
)(共22张PPT)
4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林徽因
关键词:理解意象 多种表现手法 把握情感 音乐美与绘画美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
在梁间呢南,——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
2
)最后一节诗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呢南 ”,正确写法是“ 呢喃 ”。?
(
3
)这首诗讲究押韵,富有音韵美,其韵脚是 an 。?
(
4
)请根据所选诗节的内容,将横线处补写完整。
爱如四月天里的鲜妍庄严, 爱如四月天里的柔嫩喜悦 ,爱如四月天里的融暖缠绵。?
2.阅读下面的文段,选择正确的选项。
踏着夕阳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拾起一瓣落花,从中仍然可以嗅到春的希望。朝花夕拾,失败伴随着成功出现在我的生命中。失败时,我仍然可以携一份坚定,用坚定体会失败、感悟失败、接受失败……[甲]我要感谢成功,更要感谢每一次的失败。[乙]这些失败就像我生命里的落花,虽感伤,但回首夕阳时,我学会了坚定。
(
1
)[甲]处画线句子是 A (
A.递进复句 B.承接复句
)。?
(
2
)[乙]处画线句子是 B (
A.并列复句 B.转折复句
)。?
3.下列关于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诗人所选取的意象,都带有鲜明的四月的特征。
B.那“月圆”的“庄严”与“天真”,显出爱的深刻与厚重、纯朴与大气,揭示了爱的内涵与真谛。
C.在形式上,这首诗采用新月诗派的诗美原则:讲求格律的和谐、语言的建筑美和音乐美。
D.诗中大量的意象都带有比喻的意味,诗人将丰富的情感巧妙地隐含在这些比喻中。
【解析】“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错误,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华美。
4.学校开展“我是朗读者”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
1
)【朗读活动我通知】活动开始前,小明同学拟写了一则通知,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①[甲]处画线句子词语搭配不当,应将“ 增长 ”改为
“ 提高 ”。?
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 恭候 ”改为“ 希望 ”。?
(
2
)【朗读活动我参与】王凯同学准备朗诵《不朽》一诗,请你帮他为画线的诗句划分朗读节奏。(
限2处
)
当幸福的歌声
像风一样地/在春天的指间/流淌
我们站在四月的阳光里
站在高高的纪念碑下
默默地想象着
他们模糊的背影、青春的面孔
(
3
)【朗读活动我表达】你的同桌小军认为朗读是自己的事,平时随便读读就行了,没必要有感情地朗读,并认为开展此次活动没有意义。对此,你要如何对他进行劝说?
示例:小军,朗读是阅读的起点,可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大声朗读诗词文章,可以品味诗词文章的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逐渐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另外,朗读还有助于培养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所以,在日常学习中,我们不能忽视朗读,你说呢?(
意思对即可
)
林徽因传(
节选
)
张清平
①1920年初夏,林徽因伴随父亲来到了欧洲。
②各处景物走马灯似的从眼前流过,各种印象叠加在了一起:巴黎街头自由的人们和自由的空气,罗马游览胜地绿色松林如波涛般望不到尽头,阿尔卑斯山上终年不化的皑皑白雪,法兰克福一碧如洗的蓝天上盘旋的鸽群。钟声、鸟鸣、树林、草地组成了和谐的交响,风情万种;遗址、遗迹如珍奇宝石穿成的项链,浪漫多姿。古老而迷人的欧洲像是一幅色泽古黯的织锦,散发着久远的高贵的气息。
③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敞开心灵摄取吸收来自这个新世界的印象和知识,纷至沓来的杂驳信息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同时,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的她又时常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在父亲频繁外出的时间里,孤零零的她时常想,父亲出去给别人演讲些什么呢?他讲的那些问题有那么重要吗?他怎么根本就不在意近在身旁的女儿呢?
?
④一个人的时候,她更多的是偎在壁炉旁,一本接一本地阅读英文版的书刊。此时,她才对北京培华女子中学严谨的学风心怀感激。来到英国后,她没有怎么费力就能够自如地与人交流和用英语阅读。她读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读丁尼生、霍普金斯、勃朗宁的诗,读萧伯纳的剧本。刚开始,她的阅读还带有学习英语的目的,可读着读着,这些书就引领着她进入了一个令她心醉神迷的世界。尽管其中的一些作品她早在国内就看过林琴南的中译本,可如今读过原著,她才知道那些文言的译本是多么蹩脚,简直不能传达原文的情致于万一。徽因天性敏感细腻,文学唤醒了她对生活的种种体验,激起了她强烈的共鸣。
⑤伦敦的天气仿佛永远只有好坏两极。春夏之际,太阳明媚而艳丽。垂柳柔柔的枝条在风中软软地飘荡,星星点点的野花点缀着青葱绵密的草坪,一切都有着鲜明的色彩,一切都充满了勃勃的生机。这时节,徽因总爱跟着女房东一同外出。女房东是一位建筑师,徽因常和她一道出去写生、作画。她最爱去的地方是剑桥一带,那里有画不完的各种建筑和景致。徽因拿着一本书,坐在草坪上,四下望去,皇家教堂富丽庄严,皇家学院散发着宁静、幽雅的气息,“三一学院”图书楼上,拜伦雕像风神潇洒地凝视着遥远的天际。
⑥在国内,徽因随着家庭的搬迁,南来北往,走过许多地方,出国后跟着父亲也到过一些城市。可只有在这里,在尽情领略了英国剑桥脱尽尘埃的景色后,她才恍然觉察,那(
)的碧草、潺潺奔涌的流水、(
)的睡莲、(
)的朝晖晚霞,好像可以随着空气、星光一起渗透进人的灵魂。
⑦她想起小时候住在祖父家,看过好多宋元名家的山水画。那时她不明白,为什么那些画卷上,总是画着那么雄奇的山川,那豆大的房舍和米粒大小的人物。如今她懂了,人在自然的怀抱里真是很小,小到只想变成一株草、一朵花、一滴露珠。在与女房东的交谈中,徽因知道了建筑师与盖房子的人的区别,懂得了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果然就对这些建筑有了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⑧从这时起,徽因萌生出了对未来事业的朦胧愿望。
(
有删改
)
链接材料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文学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她曾参与国徽设计和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改造传统景泰蓝,为国家及民族做出莫大的贡献。
5.在第⑥段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C
)
(
3分
)
A.无边青青 明艳灿烂 窈窕玲珑
B.窈窕玲珑 无边青青 明艳灿烂
C.无边青青 窈窕玲珑 明艳灿烂
D.窈窕玲珑 明艳灿烂 无边青青
6.第③段中提到“徽因的感受是复杂的”,她的感受主要来自哪两个方面?(
4分
)
①眼前的新世界常常使她感到既新奇又疲倦;②远离祖国、远离同龄伙伴时常使她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所适从。
(
每点2分,共4分
)
7.第⑦段中“以这样的眼光再去回想她在国内国外看过的庙宇和殿堂”,“这样的眼光”指的是
建筑与艺术密不可分,即艺术的眼光。 。(
3分
)?
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结尾画线句子含意的理解。(
4分
)
林徽因懂得了建筑和艺术密不可分,对中国传统美学和欧洲建筑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并立下了在建筑上有所为的愿望。
(
4分
)
9.结合本文内容和链接材料,我们知道,林徽因的成就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请选择一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
80字左右
)
(
5分
)
示例:环境对人的熏陶作用是十分大的。林徽因在欧洲的旅居生活,让她增长了见识,领悟了建筑艺术的魅力,使她早早就萌生了学习建筑的志向,这为她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
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