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我 看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诗人、翻译家。代表作有《探险者》《穆旦诗集》《旗》等诗集。他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2.写作背景
《我看》这首诗是穆旦在昆明西南联大的大学时代所写。当时诗人20岁,是西南联大“南湖诗社”社员,正值人生的春天。他以新奇的眼光捕捉着进入这座边陲城市所看到的大自然舒展开来的鲜活生命。
二、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丰润(rùn) 沉醉(chén) 凝望(níng)
忧戚(qī)
勃发(fā)
飘逸(yì)
翅翼(yì)
红晕(yùn)
摇曳(yè)
枉然(wǎng)
漫游(màn)
谐奏(xié)
2.理解词意
【沉醉】
大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
【忧戚】
忧伤。戚,悲伤。
【枉然】
白白地。
【飘逸】
漂浮,飘散。
【流盼】
转动目光看。
【摇曳】
摇荡,晃动。
三、素材积累
?春天的特色只有在冬天才能认清,在火炉背后,才能吟出最好的五月诗篇。
——海涅
?年轻时,我的生命有如一朵花——当春天的轻风来到她的门前乞求时,从她的丰盛中飘落一两片花瓣,你从未感到这是损失。现在,韶华已逝,我的生命犹如一个果子,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分让,只等待着将她和丰满甜美的全部负担一起奉献。
——泰戈尔
?河道里平静的水,从冬天的素净中苏醒过来,被大自然的色彩打扮得青青翠翠。春天的夜晚,淡月笼纱,娉娉婷婷。有风拂过脸颊,掠起长发。大田里的麦苗像一片海,星罗棋布的村庄是不沉的舟,纵横交错的弯弯曲曲的河道,河边的柳枝吐了嫩芽,从芦苇边钻出来时透青了。
?春的细风,迟迟没有吹开我纷乱的思绪,摇曳的枝头,依旧恋着冬还未褪尽的清寒。厚装紧裹的背后,不只是匆忙的身影,还有一颗缄默的心。午夜清寂,总是喜欢用手指和键盘合奏一些心底的思绪,来丰腴夜的安静。不喜欢这样的清寂,这样的时刻,会让我的心异常的清醒,清醒得会感觉到随风飞扬的发丝划过脸颊之后,留下的细微的疼痛,痛得有一丝想流泪的冲动。
四、课外拓展
诗词里的春天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二首》(其一)]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明年又着来,何以休归去。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阳山外山,春水渡傍渡,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薛昂夫《楚天遥过清江引》)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高鼎《村居》)5 我 看穆 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语言凝练、准确的特点。
2.分析诗歌意象,理解诗歌的内容,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了解借物抒情的写法,体会诗人的感情和作品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1.诵读诗歌,品读欣赏,理解诗歌的意境。
2.精讲点拨,感知诗中的形象,理解全诗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诗歌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浪漫主义色彩,感受生命的真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主旨,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
2.难点:体会本诗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配乐播放云南昆明春天美丽景色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同学们应该都喜欢春天吧,只要在春天走进大自然,我们就会看到一个朝气蓬勃、万象更新的世界。面对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穆旦的《我看》,思考面对春景,诗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是什么?让我们一起进入诗歌去领略诗的魅力吧!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生于天津,祖籍浙江海宁。现代主义诗人、翻译家。代表作有《探险者》《穆旦诗集》《旗》等诗集。他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风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20世纪80年代之后,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2)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938年,当时作者年仅20岁,正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读书,是西南联大“南湖诗社”社员,正值人生的春天。他以新奇的眼光捕捉着进入这座边陲城市所看到的大自然舒展开来的鲜活生命。
2.积累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找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红晕(yùn) 飘逸(yì) 忧戚(qī)
枉然(wǎnɡ)
摇曳(yè)
(2)结合文中的语境理解词意。
丰润:丰满滋润。
沉醉:比喻深深地沉浸在某种气氛或思想活动中。
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忧戚:忧伤。戚,悲伤。
枉然:白白地。
勃发:焕发,蓬勃生发。
飘逸:漂浮,飘散。
漫游:随意游览。
流盼:转动目光看。
摇曳:摇荡,晃动。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想象本诗所描绘的景象,感知诗歌的画面,初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2.学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诗歌。指出朗读须注意的地方:①读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陶醉之情,读出诗人的激情与活力;②注意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3.分小组进行朗读。
4.全班齐读。
步骤二:研读分析,理解诗意
1.学习诗歌前两节:看自然之美。
(1)诗歌的前两节以“我看”领起,运用了哪些意象,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明确:意象:春风、青草、水、绿潮,飞鸟、晴空、流云、大地。描绘了一幅北方原野的春天的美丽图画。描绘出了如波浪一般起伏的青草,在天空滑翔至远空深处逐渐消失不见的飞鸟,夕阳染红的流云,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夕阳落照图。
(2)“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中的“揉”字用得好不好?请简要分析一下。
明确:“揉”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春风以人的情感,写出了春风的力度和温柔,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表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3)第二节诗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来描绘天空之景?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天空景色。“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鸟”静静地滑翔在晴空中的情状写得形象生动。“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流云与大地交相辉映的景象描写得美丽动人,令人沉醉。
2.学习诗歌后三节:思人生意义。
(1)这几节诗歌中反复出现的“你”指的是什么?
明确:指的是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2)朗读诗歌的第三、四节,年轻的诗人面对瑰丽的大自然,在春风晚霞中想到了什么呢?
明确:诗人想到了生命和时间。一个人,无论是生命还是时间,都无法与大自然相提并论。我们的欢乐忧伤,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相比,显得多么微不足道。远古的哲人再怎么伟大,在大自然面前仍然是一缕静流,飘散在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
(3)最后一节中,诗人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了怎样的愿望?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
明确:让生命“飞奔”,让生命“漫游”,像鸟、像云、像树一样自由自在。诗人的生命热情被自然的活力点燃,在这里因自然的生机而生出奔驰和飞翔的欲望,尽管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渺小无比,但要让生命活出精彩。
(4)这三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诗人希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欢笑和哀愁,做到淡然和洒脱,充满信心和希望地去生活。
步骤三:深入研读,探究写法
小组讨论,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1)音乐性强,具有旋律的美感。
明确:全诗一共五节,第一节押ao韵;第二节押i韵;第三节第一句承第二节的i韵,又换韵为a韵;第四节又换韵为i;第五节又换韵为iu和i。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2)整齐的句式,宁静的心态。
明确:这首诗的前两节是平行的结构,句式整齐。意象间宽松而又有呼应,造成一种回环往复,低回不去的情致。春风、青草、远水、飞鸟、晴空、流云、大地这些意象仿佛都要融入对方,不管空间上的差异,均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包容、眷顾着对方。体现了诗人宁静的心态。
(3)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明确:第五节的“天风”“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照应了第一节和第二节;“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又照应了第三节的“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像季节燃起花朵”又照应了第一节的“春”。处处照应,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又使情感抒发得很强烈。
四、课堂小结
这首诗,诗人真诚细致地表现出自己对自然与生命的认识:鸟、树、花朵等生命在自然之中自由生长,而“我”也与它们一样“自然合流”,在向晚的春风里“坦荡地漫游”。表达出诗人对和谐和自然生命的渴望之情。
五、拓展延伸
以自己的视角去看大自然,你心中最美的画是什么样的?写一首小诗,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附:板书设计
我看
◇课后反思◇
本诗语言生动形象,精练含蓄,具有音乐美。通过朗读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品味,并通过讨论、交流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同时为学生留出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感受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的空间,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体现个性化阅读。
学生发言比想象中的还要踊跃,不断有新的亮点产生,把这堂课的气氛推向高潮,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共29张PPT)
第一单元
第五课
我看穆旦
古往今来,多少诗人曾经描写过春天醉人的景色。杜甫笔下的春雨善解人意,“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笔下的春风,浩荡千里“又绿江南岸”,那么在诗人穆旦的笔下,春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穆旦的《我看》,思考面对春景,诗人的所看所想所感是什么?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说“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志南《绝句》
-----崔护《题都城南庄》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
-----杜甫《绝句二首》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著名爱国主义诗人、翻译家。出生于天津,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曾用笔名梁真,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其为现代诗歌第一人。
走近作者
1940年在西南联大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赴美国留学,入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受到政治迫害,调图书馆工作。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相关介绍
九叶诗派
九位诗人分别为曹辛之(杭约赫)、辛笛(王馨迪)、陈敬容、郑敏、唐祈、唐湜、杜运燮、穆旦和袁可嘉。他们于1981年出版了《九叶集》,因此被称为九叶诗人。
【忧戚】忧伤。
字词积累
【枉(wǎng)然】白白地。
【飘逸(yì)】漂浮,飘散。
【摇曳(yè)】摇荡,晃动。
【流盼】转动目光看。
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
读准节奏
读出感情
朗
诵
思考:“我”是在怎样的特定时间,描写所见之景,抒发所感之情的?
“我”在春天的一个黄昏,看到春天特有的景,感悟到生命的蓬勃和力量。
“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春风吹拂下的春水荡漾着青草,一片绿油油的晚春图。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细读感悟
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美丽生动
品读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包含的意象有哪些?表现了春天大自然的哪些特点?
“揉过”“低首”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写出了春风吹过草地,小草随风摇曳的情景。
“也许……绿潮”,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草地比作“绿潮”,写出绿草像“潮水”一样涌动,给人带来无限生机和活力。
画出第一节中能表现春风和春草特点的词语,分析它们的表达效果。
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
静静吸入深远的晴空里,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无意沉醉了凝望它的大地。
向晚
思考:第二节描写的意象有哪些?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第二节紧承第一节哪个词语?
诗人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黄昏时分,鸟儿在深邃的天空中翱翔,夕阳染红了天边的流云,彩霞铺满天空,也映红了大地。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哦!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
永在寂静的谐奏里勃发。
大自然
充满生机的万物
品读第三节,这里的“你”指什么?
在作者笔下“大自然”有什么特点?是通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的?
1.
大自然包容一切,能给人带来欢乐,又能驱除人的烦恼,大自然给人带来心理的慰藉。
“欢乐和忧戚”,“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2.
充满生机和活力。“丰润”、“勃发”。
也许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
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
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逸。
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怀着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例如诗歌、绘画。
品读第四节,如何理解“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
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
哦,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
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第五节有哪些意象?
作者在这里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来的?
“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
飞奔”“坦荡地漫游”
“歌唱”“流盼”“摇曳”
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愉快地生活。
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心中为什么有“忧戚”和“哀愁”呢?
这首诗写于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危急,诗人心中充满着对祖国的忧虑。
1.用丰富的意象来隐喻和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首诗以鲜明深邃的诗歌意象传达情感,阐述思想。诗歌中的大量意象可谓是形神兼备,形情兼备,形理兼备。如:向晚的春风、丰润的青草、展翅的飞鸟、深远的睛空等。
写作特色
2.富有节奏美和音乐美
全诗一共五节,第一节押ao韵;
第二节押i韵;
第三节第一句承第二节的i韵,又换韵为a韵;
第四节又换韵为i;
第五节又换韵为iu和i。
3.首尾照应,结构严谨。
①第五节的“天风”“
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曳”照应了第一节和第二节;②“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又照应了第三节的“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③“像季节燃起花朵”又照应了第一节的“春”。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所见所感,表现生命的春天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充满了渴望和追求,也抒发了作者的欢乐、忧戚之情。
课堂小结
我
看
板书设计
所看:
春天之景
大自然充满生机和活力,抚平人的心灵。
所感:
学习本文之后,同学们对春天又有怎样新的看法呢?结合自身经历谈谈。
随堂练习5 我 看穆 旦
关键词:借景抒情 结构美 标题含意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
1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揉过丰润(
rùn
)的青草。
(
2
)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
yùn
)/无意沉醉了níng(
凝
)望它的大地。
(
3
)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
qī
),/我枉(
wǎng
)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
4
)如今却只见他生命的静流/随着季节的起伏而飘yì(
逸
)。
(
5
)像鸟的歌唱,云的流盼,树的摇yè(
曳
)。
2.文学常识填空。
穆旦,原名 查良铮 ,诗人、翻译家,是“ 九叶诗派 ”的代表性诗人,代表作有《探险队》《旗》等。?
3.下列各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
青春,就应该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借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飞翔,会让你见识到你未曾见过的东西,让你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到更宽更远。
A.“青春”是名词,“才”是副词,“力气单薄”是主谓短语。
B.“即使力气单薄,借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复句。
C.“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中的“知道”充当此句谓语成分。
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之一是:在“更宽更远”后添加“的地方”。
【解析】B项,“即使……也……”是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所以此句是假设关系复句。
4.内容理解。
(
1
)第一节中,“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 春回大地、万物勃发 的图画。?
(
2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中的“你”都指 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 对大自然的热爱 之情。?
5.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
1
)~(
4
)题。
树①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它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1940年春
[注]①本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
(
1
)诗中的“一棵树”象征 中华民族的每一位成员 ,“泥土”指 中国大地 。?
(
2
)“兀立”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笔直地挺立 。?
(
3
)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难道它们没有把根须纠缠在一起吗?
(
4
)小州读了《艾青诗选》中的《树》,写了一段读书笔记,请你根据诗意把它补充完整。
初读诗歌《树》,觉得这是一首写景状物诗,描写根须缠在一起、树干彼此独立的两棵树。再读诗歌后发现,虽然从表面看,树与树之间没有联系,但“在泥土的覆盖下”,根须是纠缠在一起的,这就给我们启示: 认识事物有时不能只看表面,还要看根本 。?
第三遍读诗歌,我先了解了诗歌的背景: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尽管过去有外国人侮辱中华民族是“一盘散沙”,但作者意识到民族的觉醒已经到来。所以,我觉得这首诗歌的深刻主题应该是: 赞美中华民族紧密团结、英勇顽强的精神 。?
6.班级开展“走进春天,感悟自然”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
1
)下面是小芳同学描写春天的作文片段,请仔细阅读,按要求回答问题。
清风吹着,细雾罩着,浅草托着,碧流映着——春色已爬上了柳梢。村外的小河边,抽出些纤弱的柳条儿,澄澈的河水照见了她骄媚的面容。柳啊!你即使不像青松那样遒劲,但你以婆娑的柔姿,展现了不羁的生命力!
①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骄媚 ”,正确写法是“ 娇媚 ”。?
②画线句子关联词语使用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 将“即使”改为“虽然” 。?
(
2
)《二十四节气歌》中的“春雨惊春清谷天”一句点出了立春、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六种节气。?
(
3
)走进古诗苑,你会收获许多咏春的佳句。下列选项中,描写初春景色的诗句是(
C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D.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
4
)仿照语段中的句子,再续写一句,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春天,像五线谱里的一个音符,刚一弹响,就拨动了人们的心弦;春天,像一艘小船,刚离开冬天的港口,就驶向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彼岸; 春天,像颜料盒里的一种颜色,刚一填涂,就吸引人们的眼球 。?
阅读探究拓展延伸
??分值:19分 建议用时:20分钟
倾听草木的呼吸
曹 洁
①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②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③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
④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⑤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
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⑥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⑦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纯真的生命风度。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
⑧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这是自然常态,也是人间常态。
⑨还有荷塘和竹林。等着再暖一些,等着夏天来了,荷花会开,竹子也会青。鸟儿也不甘寂寞,它们在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鸣叫,叫出三月的小欢喜。我懊恼楼太高,树太低,站在窗前,伸长了耳朵,用眼睛聆听。每每被鸟鸣诱惑,离开书桌,雀跃下楼,小院生长在土地上的欢腾立刻包裹了我。夕阳从城市的高楼缝儿洒进来,院子沐浴在柔和宁静的光里,这光紧紧地包裹着院子的安宁与吉祥,外物难侵。
⑩这是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一节上拔的声音,哪怕一点点,一点点。
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的,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须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
有删改
)
7.结合选文,说说标题“倾听草木的呼吸”的作用。(
5分
)
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明了作者对草木的关注、欣赏,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②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③点明写作内容;④暗示文章的主旨;⑤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
每点1分,共5分
)
8.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的含意。(
4分
)
“这么小”指的是院子本身的空间小;(
1分
)“这么大”既指这个小院丰富多彩的草木世界,(
1分
)又指小小的草木世界包含着丰富的精神世界,给人丰富的人生启迪。(
2分
)
9.请从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④段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4分
)
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
示例一:“燃”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瓣舒展、花香浓烈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示例二:“燃”字以动写静,突出白玉兰花开得奔放、落得决绝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任选一个角度即可,4分
)
10.文章最后一段写“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草木告诉了“我”什么。(
6分
)
①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②以本真之心去欣赏草木之美,人就会青春长驻;③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④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须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共26张PPT)
5 我 看
穆 旦
关键词:借景抒情 结构美 标题含意
2.文学常识填空。
穆旦,原名 查良铮 ,诗人、翻译家,是“ 九叶诗派 ”的代表性诗人,代表作有《探险队》《旗》等。?
3.下列各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青春,就应该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借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飞翔,会让你见识到你未曾见过的东西,让你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到更宽更远。
A.“青春”是名词,“才”是副词,“力气单薄”是主谓短语。
B.“即使力气单薄,借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
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复句。
C.“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中的“知道”充当此句谓语成分。
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之一是:在“更宽更远”后添加“的地方”。
【解析】B项,“即使……也……”是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所以此句是假设关系复句。
4.内容理解。
(
1
)第一节中,“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
春回大地、万物勃发 的图画。?
(
2
)“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多少年来你丰润的生命”“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中的“你”都指 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整首诗抒发了诗人 对大自然的热爱 之情。?
[注]①本诗写于抗日战争最艰苦的阶段。
(
1
)诗中的“一棵树”象征 中华民族的每一位成员 ,“泥土”指 中国大地 。?
(
2
)“兀立”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笔直地挺立 。?
(
3
)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
难道它们没有把根须纠缠在一起吗?
(
4
)小州读了《艾青诗选》中的《树》,写了一段读书笔记,请你根据诗意把它补充完整。
初读诗歌《树》,觉得这是一首写景状物诗,描写根须缠在一起、树干彼此独立的两棵树。再读诗歌后发现,虽然从表面看,树与树之间没有联系,但“在泥土的覆盖下”,根须是纠缠在一起的,这就给我们启示:
认识事物有时不能只看表面,还要看根本 。?
第三遍读诗歌,我先了解了诗歌的背景:当时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尽管过去有外国人侮辱中华民族是“一盘散沙”,但作者意识到民族的觉醒已经到来。所以,我觉得这首诗歌的深刻主题应该是:
赞美中华民族紧密团结、英勇顽强的精神 。?
6.班级开展“走进春天,感悟自然”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
1
)下面是小芳同学描写春天的作文片段,请仔细阅读,按要求回答问题。
清风吹着,细雾罩着,浅草托着,碧流映着——春色已爬上了柳梢。村外的小河边,抽出些纤弱的柳条儿,澄澈的河水照见了她骄媚的面容。柳啊!你即使不像青松那样遒劲,但你以婆娑的柔姿,展现了不羁的生命力!
①文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骄媚 ”,正确写法是“ 娇媚 ”。?
②画线句子关联词语使用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
将“即使”改为“虽然” 。?
(
2
)《二十四节气歌》中的“春雨惊春清谷天”一句点出了立春、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六种节气。?
(
3
)走进古诗苑,你会收获许多咏春的佳句。下列选项中,描写初春景色的诗句是(
C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D.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
4
)仿照语段中的句子,再续写一句,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一致。
春天,像五线谱里的一个音符,刚一弹响,就拨动了人们的心弦;春天,像一艘小船,刚离开冬天的港口,就驶向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的彼岸; 春天,像颜料盒里的一种颜色,刚一填涂,就吸引人们的眼球 。?
倾听草木的呼吸
曹 洁
①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②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
③轻轻踏在大地上,一步一步,踏稳了走,放慢了走。每一棵草木都在春阳中舒缓呼吸。
④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白蝴蝶梅花、垂枝梅、腹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⑤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这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屈原“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将玉兰推向春秋。“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玉兰的香是清香,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
摊在手心,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一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童,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⑥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少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⑦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纯真的生命风度。小时候盼望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
⑧我不是树,但行走草木间,总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干干净净。我在这世界里渐渐欢喜,散着长发,往深处而去,风不冷,只是远,远得吹不来暖,也带不走寒。这是自然常态,也是人间常态。
⑨还有荷塘和竹林。等着再暖一些,等着夏天来了,荷花会开,竹子也会青。鸟儿也不甘寂寞,它们在你看得见、看不见的地方鸣叫,叫出三月的小欢喜。我懊恼楼太高,树太低,站在窗前,伸长了耳朵,用眼睛聆听。每每被鸟鸣诱惑,离开书桌,雀跃下楼,小院生长在土地上的欢腾立刻包裹了我。夕阳从城市的高楼缝儿洒进来,院子沐浴在柔和宁静的光里,这光紧紧地包裹着院子的安宁与吉祥,外物难侵。
⑩这是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节一节上拔的声音,哪怕一点点,一点点。
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则似青柳,绿葱葱的,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须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
有删改
)
7.结合选文,说说标题“倾听草木的呼吸”的作用。(
5分
)
①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明了作者对草木的关注、欣赏,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②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③点明写作内容;④暗示文章的主旨;⑤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
每点1分,共5分
)
8.结合文章内容,理解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这个院子,就是一个世界,这么小,也这么大”的含意。(
4分
)
“这么小”指的是院子本身的空间小;(
1分
)“这么大”既指这个小院丰富多彩的草木世界,(
1分
)又指小小的草木世界包含着丰富的精神世界,给人丰富的人生启迪。(
2分
)
9.请从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第④段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4分
)
白玉兰也在燃,花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
示例一:“燃”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瓣舒展、花香浓烈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示例二:“燃”字以动写静,突出白玉兰花开得奔放、落得决绝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任选一个角度即可,4分
)
10.文章最后一段写“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草木告诉了“我”什么。(
6分
)
①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②以本真之心去欣赏草木之美,人就会青春长驻;③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④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须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共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