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音频+课时作业+教案+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音频+课时作业+教案+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02 19:53:32

文档简介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戏剧、小说和理论著作,反映了19世纪法国的重大历史进程和文学斗争,在法国及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写作背景
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抢掠,并将这个被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烧成了一堆废墟。洗劫、焚烧圆明园后,巴特勒上尉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给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雨果站在人类文明的高度,于1861年11月25日大义凛然地写下了这封信。
二、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恍若(huǎng)  惊骇(hài)  瞥见(piē)
劫掠(lüè)
给予(jǐ)
晨曦(xī)
箱箧(qiè)
琉璃(liúlí)
珐琅(fàlánɡ)
憧憬(chōng)
瓦砾(lì)
闪烁(shuò)
杀戮(lù)
赞誉(yù)
丰功伟绩(jì)
2.理解词意
【制裁】
用强力管束并惩处。
【独一无二】
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
【眼花缭乱】
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不可名状】
无法用语言形容。
【荡然无存】
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也没有留下。
【富丽堂皇】
形容房屋宏伟豪华,也形容诗文辞藻华丽。
【丰功伟绩】
伟大的功劳和成就。
三、素材积累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妨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鲁迅
?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曹雪芹
?圆明园曾经是一座富丽堂皇的人间天堂,可是天堂失火了。失火后的圆明园是一盘散乱的残局,它不再绝世独立,不再国色天香,从被毁了容颜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不能倾城倾国。当你为它惋惜,为它心痛,为它悲愤时,它却傲然地清醒着。玉石俱焚之后,残梦犹存,所以它一点也不孤单。在风烟平静的日子里,守着这片废墟,守着空中楼阁,感叹追忆,甚至想方设法地想要旧梦重温。这是历史上一次漫长的月食,只是沉沦过后会有更清澈的月明。
四、课外拓展
圆明园简介
圆明园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紧相毗邻。它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由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组成。占地350公顷,建筑面积近16万平方米,最初是康熙赐给皇四子胤禛(即雍正)的花园,是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能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草,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145处。
圆明园,曾以其宏大的地域规模、杰出的营造技艺、精美的建筑景群、丰富的文化收藏和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内涵而享誉于世,被誉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和“万园之园”。
令人痛心的是,由于清政府的逐渐衰落和西方列强的侵略,圆明园于咸丰十年(1860)十月,遭到英法联军的野蛮洗劫,并被付之一炬。过后四十年,即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园内残存建筑,再次遭到官僚、地痞、奸商和军阀的破坏,此后,一代名园圆明园逐渐沦为了一片废墟。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雨 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体会文章中反语手法的表达效果,揣摩文章的语言。
3.体会作者爱憎分明的人道主义精神,理解文本的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
1.通读全文,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2.通过比较阅读,体味赞美语言和反讽语言的差别。
3.小组进行合作探究,教师给予引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教育学生要有广阔的胸怀和伟大的人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把握文中反语的运用,体会作者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2.难点:揣摩文中关键语句,理解其丰富的意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几幅圆明园残垣断壁的图片。看了以后,谁能用自己的语言形容一下,并说一说你的感受呢?〔鼓励学生讨论,踊跃作答,教师做适当引导〕
在英法联军的大肆抢掠中,这个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化作了一堆废墟。作为当时法国将领之一的巴特勒上尉称这次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并征求雨果的意见。那么雨果对这个事件持怎样的态度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生于法国东部的贝藏松,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将军,母亲是个天主教徒、保皇主义者,少年时期的雨果受母亲影响较大。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2)写作背景
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大肆抢掠,并将这个被誉为“万园之园”的皇家园林烧成了一堆废墟。在英法联军劫掠中国圆明园归来后,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写就了一封回信。在信中,他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以群众的角度、世界的角度、人类的角度,公开斥责政府如强盗一般毁坏人类文明成果的行为。
2.了解圆明园相关知识。
圆明园是一座皇家园林,号称“万园之园”。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万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圆明园共占地约5200亩,周长近10公里,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始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历时150年陆续建成。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能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草,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145处。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宴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并利用长廊、墙垣、桥梁与自然景物相联系。园内还珍藏着许多无价的珍宝,罕见的图书,珍贵的历史文物,因此它又是一座闻名世界的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艺术价值甚高。
3.积累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赞誉(yù)   惊骇(hài)  绸缎(chóu)
晨曦(xī)
瞥见(piē)
琉璃(liúlí)
赃物(zāng)
箱箧(qiè)
珐琅(fàláng)
(2)结合文中的语境理解词意。
箧:小箱子。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不可名状:无法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宏伟华丽或场面盛大、豪华。堂皇,盛大、雄伟。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劳和成就。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雨果在法国甚至在世界上都具有崇高的声誉和巨大的影响力,同学们阅读文章第1段,想一想巴特勒上尉为什么要征求雨果对自己远征中国的意见。
明确:利用雨果的影响力,对自己的侵略行径进行赞颂和美化。
2.学生自读课文,并给课文划分结构。
明确:本文可划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巴特勒上尉征求雨果对远征中国的看法。
第二部分(第2~4段):圆明园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三部分(第5~9段):英法联军掠夺圆明园中的奇珍异宝,并纵火焚毁的行径。
第四部分(第10段):照应开头,发出极富尖锐的嘲讽。
步骤二:再读课文,深层探究
1.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明确:两大部分: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
2.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英国和法国。这样说形象生动地揭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使世人看清掠夺者的丑陋面目。
3.文中的两个强盗都做了哪些事情?
明确:两个强盗闯入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财物,一个强盗放火,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强盗均分。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持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雨果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无比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5.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明确: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四、课堂小结
圆明园毁灭了,它毁于英法侵略者之手,也毁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它的毁灭,既是西方侵略者野蛮摧残人类文明的见证,又是文明古国“落后就要挨打”的证明。我们中华民族不想欺侮其他民族,但也决不能允许别人欺侮我们,只有强盛的国家才有可能维护自己的尊严。这就需要我们大家好好学习,为我们祖国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了解了圆明园的历史,体味到了作者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文本,体会本文极具特色的语言。
二、学习新课
步骤一:合作研讨,体验反思
1.作者为什么说“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明确:经过岁月沉淀的一切,都会变成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人类精神的一部分,没有国界。尤其是在当今世界,随着全球化的趋势,随着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在全球范围内根深蒂固,文化更是没有了国别之分,一切财富都是属于人类的财富。
2.作者说:“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这句话对表达文章中心有何作用?
明确:作者使用反语给予强盗以辛辣的讽刺,以文明和野蛮相对照,使世人一眼就能看出正是自诩为文明人的欧洲人做出了毁灭文明、劫掠文明的野蛮行径,而创造了惊世文明的中国人却遭受了侵略,圆明园这一人类文化瑰宝也荡然无存,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3.你怎样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这句话的含意?
明确:作者清楚地知道这是政府的错误,而非法兰西人民的错误。侵略、压迫别国人民的殖民者不能以被压迫者的过错为借口,以此来掩盖自己的罪行。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人民永远不会做出像英法两国政府那样的强盗行径。强盗为自己所犯罪行百般抵赖的丑恶嘴脸昭然若揭。
4.作者说:“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这句话反映了他在这件事上的什么立场?
明确:作者从其正直的人道主义者的立场出发,坚信未来一个解放了的、彻底清除了强盗的干净的法国一定会把劫得的中国的财物归还给它的主人。
5.请你说说结尾两句话的含意。
明确:结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无耻的偷窃,以辛辣的讥讽点明主旨,收束全文。
步骤二:品析语言,体会情感
1.现在请轻轻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老师朗读,在脑海中描绘出这用言语无法形容的恍若月宫的建筑。
教师读:“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学生仔细聆听,描绘出自己心目中的圆明园。
如果语言太过苍白无力,那我们就观摩一下后人借助现代技术所复原的圆明园是何等的震撼人心。〔多媒体展示复原后的圆明园效果图〕
2.自读第1~4段,请用波浪线把信中雨果赞美圆明园的语句画出来,看看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
小组交流总结,最后在教师的指引下画出正确句子。
明确:文章第3段整段的内容都是雨果在评价圆明园,代表性的句子有这些。①“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作者以全球的眼光,高度地概括评价了圆明园的艺术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②“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作者充分调动想象,用“恍若月宫”形容圆明园,足见圆明园的美丽与神奇。③“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大理石”“玉石”是中国特色的建筑材料,“青铜”“瓷器”是中国的特产,“神像”“异兽”是圆明园里的陈设,它综合了洞府、神庙、宫殿的所有优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圆明园的赞美。④“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把圆明园和世界其他地方的建筑相提并论,足见圆明园的地位。⑤“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用诗一般的语言赞美了圆明园不朽的艺术价值,窥一斑而见全豹,圆明园是亚洲文明的象征。
3.自读第5~10段,找出雨果讽刺侵略者的句子并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鉴赏品味。
明确:雨果讽刺侵略者的句子一直贯串第5~10段的始终,代表性的句子有这些。①“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抨击了英法联军的野蛮行径,揭露了英法联军的无耻和狡猾。②“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运用反语写出了劫掠者贪婪无耻的丑恶嘴脸。③“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运用事实加以对比,批判了欧洲人自鸣得意的心态。④“将受到历史制裁的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将英法帝国主义送上了历史的审判台。⑤“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公开抗议本国政府的强盗行径,不顾个人得失,表现出了一代伟人的骨气。⑥“法兰西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帝国居然还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富丽堂皇”应该是艺术品的本来面目、本真状态,而掠夺已使它们支离破碎,整体的美感荡然无存,相比之下就变成了“破烂”,揭露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
步骤三:自由讨论,学习写法
小组讨论,总结本文的表达技巧。
明确:①前后对比,壁垒分明。本文可分为两个部分,其间是对比关系。第一部分对圆明园尽情褒赞和颂扬,作者站在客观角度,站在艺术、文明的立场,认为圆明园是“世界奇迹”,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是“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宫的建筑”,是“世世代代的结晶”,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是“亚洲文明的剪影”。这些赞语,都极为鲜明,极为形象。到了第二部分,对英、法两个强盗做了有力的批判和谴责,作者站的角度没有变,是依据事实说话的,所用的带有贬义和愤怒的词语甚多,如“洗劫”“放火”“行窃”“劫掠”“强盗”等。这些词语,都充满着激愤之情,谴责批判,十分有力。
②反语运用,讽刺辛辣。巴特勒上尉认为,这次远征中国是体面的,出色的,他们期待雨果对英法联军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讽刺强盗的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反语,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讽刺意味。
③观点明确,感情充沛。全信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爱憎分明的感情,指出这些所谓“文明人”其实是最野蛮的。作者对他们的强盗行径和毁灭人类文明的罪恶,提出了强烈控诉。作者希望有朝一日法兰西会将圆明园被盗财物归还中国,表现了他的正义感。
三、课堂小结
英法联军远征中国,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舆论蒙蔽,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支配。而雨果却保持清醒的头脑、公正的立场,真是难能可贵!雨果把上尉征求意见的机会变成向强盗政府提出抗议的机会,谴责侵略者的贪婪、野蛮、无耻,表现了他正直的良知和伟大的人格。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和艺术是无辜的。古迹被毁不仅是国家之殇,更是全人类文明的损失。
四、拓展延伸
1.学习本文后,同学们不仅品味了雨果的精彩语言,而且感受了他的博大胸怀。请你也用书信的形式,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你如何评价雨果的观点?他的胸怀和品格对你有什么启发?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作为中国人,你是怎样看待的?
(3)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哪些进步?
(4)雨果希望有朝一日法国政府将赃物归还中国,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
(5)雨果对中华民族的创造力作了高度评价。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复兴时期,正在成长的你,打算怎样做?
2.想象、猜测巴特勒上尉读完雨果的这封信后的情态,并把他当时的动作、心理、神情等描写下来,200字左右。
附:板书设计
坚持正义
胸怀博大
◇课后反思◇
只有了解有“万园之园”之誉的圆明园当初是如何的美轮美奂,才能对圆明园的毁灭痛彻心扉。因而在本课教学设计中,借助圆明园景观的复原视频和纪录片,以及图片配乐播放圆明园毁灭前后的对比图,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此外,本课还抓住学生的听觉,在感受圆明园之美时,由教师来朗读经典片段,让学生闭上眼睛自行想象,描绘自己心目中的圆明园,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本课还注重对学生阅读、写作、思维想象能力的多重培养,设计“给雨果写信”的教学环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锻炼了他们积极创造与合理想象的意识与能力,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共27张PPT)
第二单元
第七课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圆明园是一座供清朝皇帝游乐的花园,也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这座花园方圆十多公里,在这儿可以观赏到国内外四十个地方的有名的风景。园内还珍藏着许多无价的珍宝,罕见的图书,珍贵的历史文物,因此它又是一座闻名世界的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
1856年,英、法联军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他们把园里凡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东西,就任意打碎、践踏。最后一把火把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的“万园之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
1、学习雨果广阔的胸怀和伟大高尚的人格。
2、积累文中优美而别具特色的语言。理解短文深刻的内涵。
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勾画重难点字词。
2、查找关于作者及其作品的资料。
预习感知
雨果(1802-1885),法国作家。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人物。由于政治和文学方面的贡献突出,他在法国有很高的威望。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九三年》等。
作家简介
惊骇
瞥见
箱箧
制裁
赃物
晨曦
给予
洗劫
野蛮
琉璃
读一读,写一写
hài
piē
qiè
zānɡ
cái


jié
mán
liú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
主要内容:描述了瑰宝般的建筑——圆明园,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思想情感:对圆明园的热情赞美,对英法联军的强烈谴责。
1.自读1-4段,找出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并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赏析。
2.自读5-10段,找出雨果讽刺侵略者的句子并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赏析。
3.作者对圆明园的评价和对侵略者的嘲讽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性格特征?
合作交流
1.自读1-4段,找出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并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赏析。
2.自读5-10段,找出雨果讽刺侵略者的句子并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赏析。
3.作者对圆明园的评价和对侵略者的嘲讽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性格特征?
合作交流
1.雨果是怎样描述圆明园的?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2.雨果是怎样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语言有什么特点?
交流展示
总评
:
“世界奇迹”
分说
与巴特农神庙比较
具体讲述园中之物
概述耗费劳动之巨
总述:亚洲文明杰作



充满赞美之情
“世界奇迹”
1、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
2、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
3、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
具体讲述园中之物
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概括


概括
哭泣的圆明园
运用了一系列的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全部赞誉”等词语,具有极其辛辣和尖锐的嘲讽意味。
反语:故意使用与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反语,也称“倒反”、“反话”。多用在揭露、批判、讽刺等方面。
谴责
课文小结:
世界奇迹圆明园[文明]
征求意见
给予赞誉
两个强盗洗劫[野蛮]
[谴责]
[全部赞誉]
反语
雨果立场坚定,态度鲜明,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和毁灭世界奇迹的罪行,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充分表现了
他的正直、公正、人道、
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
民族主义情结,以及胸
怀博大。
思想感情
雨果在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时使用了“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人”等词语,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些词语有什么作用?
巴特勒等人期待雨果对英法联军的侵略行径给予盛大赞誉。雨果在愤怒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具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问题研讨
1861年2月23日至4月10日,拿破仑三世公然将抢来的园明园文物在当时的王宫展出。雨果称之为“把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雨果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文物是“富丽堂皇的破烂”?
圆明园的物品虽然是富丽堂皇的,但强盗的行径是丑恶的,把抢来的东西拿来展览就像展览毫无价值的“破烂”。
读了本文之后,你对雨果这位作家有了怎样的认识?请作出你的评价。
他是一位正直的作家,是非分明,爱憎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他代表了人类的良知。
岁月抹不去的痕迹,孤独的历史巨人,民族耻辱的象征,让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感到深深的震撼……
断瓦残垣的警示
——我们当自强!
拓展延伸
圆明园应该保留残状
还是尝试重现旧观?
讨论
写一封给雨果的信
1、你如何评价雨果的观点?他的胸怀和品格对你有什么启发?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作为中国人,你是怎样看待的?
3、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进步?
4、雨果对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做了高度评价,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复兴时期,正在成长的你,打算怎么做呢?
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第一本文化散文集。余秋雨依仗着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所写下的该书,不但揭示了中国文化巨大的内涵,而且也为当代散文领域提供了崭新的范例。此书的主调是凭借山水风物以寻求文化灵魂的人生秘諦,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雨 果
关键词:反语 类比 作者爱憎分明的情感 富有特色的语言 句子含意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4
)题。
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更漂亮,以至于dàng然无存。我们把欧洲所有大教堂的财宝加在一起,也许还抵不上东方这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不仅仅有艺术珍品,还有大堆的金银制品。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箱箧。他们手wǎn手,笑嬉嬉地回到欧洲。这就是这两个强盗的故事。
(
1
)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dàng(

)然无存 箱箧(
qiè
) wǎn(

)手
(
2
)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笑嬉嬉 ”,正确写法是“ 笑嘻嘻 ”。?
(
3
)“富丽堂皇”中,“堂皇”的意思是: 气势宏大 。?
(
4
)画线句子使用 反语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侵略者的谴责、讽刺。?
2.对下列语段中复句类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 
)
2019年9月29日,于漪老师作为基础教育领域唯一的获奖者,荣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①虽然年届九旬,于漪老师仍行走在语文教育的第一线。②她放不下学校里就读的莘莘学子,更惦记在基础教育领域发生的种种变革。③她认为,我们知识分子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来自人民,所以我们要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
A.①转折复句 ②并列复句 ③选择复句
B.①转折复句 ②递进复句 ③因果复句
C.①转折复句 ②递进复句 ③承接复句
D.①转折复句 ②承接复句 ③因果复句
3.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是修缮,    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    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    呀!?
A.不管 还是 因为 志得意满
B.或  或  如果 得不偿失
C.不是 而是 假如 金碧辉煌
D.不管 还是 如果 得不偿失
4.育才中学将针对海外流失文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
1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2019年1月29日,“虎鎣(
yíng
):新时代·新命运”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流失海外百余年的西周青铜器“虎鎣”首次与国内广大观众见面。据专家研究鉴定,“虎鎣”原为西周晚期文物,后为清宫收藏,1860年被英国军官哈利·埃文斯劫掠后由其家族收藏。2018年3月,“虎鎣”即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传出,国家文物局立即开展多方面工作,推动“虎鎣”追索返还祖国进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18年11月23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人员安全顺利地将“虎鎣”运回北京。2018年12月,由国家文物局划拨国家博物馆收藏。
示例:归国文物“虎鎣”首次亮相国家博物馆。
(
2
)育才中学团委会要组织同学们于9月26日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观看节目《国宝档案·流失海外的国宝》,9月27日上午9点去国家博物馆参观,要求同学们8点在校门口集合。请你以育才中学校团委的名义拟写一则通知。
通 知
全体同学于9月26日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观看节目《国宝档案·流失海外的国宝》,9月27日上午8点在校门口集合,9点去国家博物馆参观。
育才中学团委会
2020年9月24日
(
3
)下面语段中有一些问题,请你修改。
[甲]法国作家雨果曾撰文谴责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圆明园,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在英国发表声明斥责日本的侵华行为。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赢得了我们的崇高敬意,不仅在文学上、物理学上,更在人格精神上。君子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就是雨果这样,就是爱因斯坦这样,[乙]不仅仅对自己的专业有判断力,更有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反而能公开地站在正义的一边,用自己的力量,增加正义的胜算。
①[甲]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在“ 圆明园 ”后添加“ 的罪恶行径(
或:的罪恶/的暴行
) ”。?
②[乙]处画线句子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 反而 ”改为“ 并且(
或:而且
) ”。?
阅读探究拓展延伸
??分值:16分 建议用时:20分钟
国宝回归热的反思
李健民
①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亘古以来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持续发展从未间断,并为后世流传下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存。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化身,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再现和见证。
②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鸦片战争以来,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不断入侵和清朝政府的日益腐败,大量珍贵文物被外国侵略者野蛮掠夺,祖宗基业遭受劫难,令国人痛心疾首。
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实力与日俱增,许多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以不同方式和途径陆续回归,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出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中华民族的尊严,促进流失海外珍贵文物的回归,作为文物主管部门的国家文物局,做了大量积极而有卓越成效的工作。中国政府郑重声明,我国保留对历史上被掠夺及走私出境文物追索的权利。
④我国政府通过法律和道义等多种渠道追索被掠夺及走私出境流失海外的文物,取得很大成功,然而追索海外文物的工作并非始终艳阳高照、一帆风顺。在国宝回归热逐渐兴起之时,困难和挫折也随之出现。2000年4月,香港索斯比拍卖行和佳士得拍卖行宣布在香港公开拍卖1860年被英法联军掠夺出境的四件圆明园文物,其中三件为西洋楼前大水法的遗物——乾隆御制錾花铜虎首、猴首和牛首,另一件乾隆款酱地描金粉彩镂空六方套瓶,原是圆明园的陈设品。2000年4月20日,中国国家文物局正式致函香港索斯比拍卖行和香港佳士得拍卖行,要求他们停止在香港公开拍卖1860年被掠夺出境的圆明园文物。国家文物局认为,这些文物在法律上的性质是“战争期间被掠夺的文物”。关于这一类文物的归还,国际法上的先例在20世纪就已出现。任何因战争原因而被掠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该归还,没有任何时间限制。然而两家拍卖行置国家文物局的严正立场和海内外舆论界的反对之声于不顾,坚持如期拍卖。保利集团和北京市文物公司等企业遂参与竞拍,并最终购回上述四件圆明园遗物。
⑤被劫掠的圆明园国宝回归,就事情本身而言,无疑是值得庆贺的。但是若明眼人稍加分析,就会感到这种回归的方式或途径,无异于在丰盛的筵席上吃进苍蝇一样令人尴尬万分。当年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使中华民族蒙受巨大的屈辱与痛苦。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又在自己的领土香港,以4893万元的天价购回被劫掠的四件圆明园文物。这难道不是自己向尚未愈合的心灵创口上再撒一把盐吗?此种不光彩的回归,绝不是“使之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所能解释得了的。只有无偿的追索回归,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尊严,洗雪民族的耻辱。当凝目注视陈列在展柜中的这四件圆明园国宝时,我们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华儿女,不知当做何感想?
(
有删改
)
5.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4分
)
被掠夺的国宝文物只有无偿的追索回归,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尊严。(
4分
)
6.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分
)
举例论证。(
1分
)举圆明园四件国宝回归过程的例子,证明了追索被掠夺及走私出境流失海外的文物工作有不少困难与挫折,增强了说服力。(
3分
)
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海外文物回归有什么重大意义。(
4分
)
①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归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重大意义。②一部分流失海外的文物是被非法掠夺的,这些文物的回归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中华民族的尊严。(
每点2分,共4分
)
8.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仔细体会文章最后一句话,说说国宝回归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
4分
)
链接材料 2018年春晚的一大亮点,是特设了《国宝回归》环节,讲述了巨幅画作明代宫廷皇家地图《丝路山水地图》流落国外,如今重回祖国母亲怀抱的动人故事。20世纪30年代,《丝路山水地图》在战乱中流失日本,现由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出资2000万美元(
1.33亿元人民币
)从私人收藏家手中购回,并将之无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示例:国宝因战乱流失海外,令人痛心。这也警醒我们: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才能保护自己的国宝文物不被掠夺。因此,我们要发奋读书,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言之有理即可,4分
)
写法借鉴提升能力
反语,也就是“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反语比直白的表达更为有力,语气更为强烈,情感更为充沛,给人的印象也更加鲜明。比如,面对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雨果在书信中巧用反语,将自己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极具嘲讽与批判意味。
9.请你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某种感受。(
150字左右
)
【片段示例】
钓鱼虽然乐趣多,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欢声笑语,却遭到大人们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样做会有危险。因此我们只得停止进行这类“犯罪活动”,被关在小屋里,“努力”学习。只是在我们努力学习时,心心念念的却是那“犯罪活动”。河里的鱼应该很多了吧?它们是不是也像大人一样,不想让我们去“犯罪”呢?
第5题:把握中心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所持的见解、主张和看法。
【方法指导】
中心论点“四看一析”法:①看句式。捕捉表现作者见解和主张的判断句。这个判断句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且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②看位置。有的文章,标题就是论点;有的文章在开头提出论点;有的文章在结尾归纳论点,有的在文中出现。如《国宝回归热的反思》一文中,作者通过大量的分析后,在最后一段得出观点“只有无偿的追索回归,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尊严”。③看标志。寻找“可见”“所以”“总之”“归根结底”等表总结的标志性词语。④看分论点。有的文章运用了几个分论点进行论证,可以通过概括分论点来提炼中心论点。⑤析论据。通过分析论据,看这些论据共同证明了什么问题来反推论点。这种方法适用于文章的中心论点模棱两可或考生一时无法把握文章的论点的情况。
【答题模板】
题型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模板1:用一个陈述句(
肯定句
)概括回答论点(
观点
)是什么。
题型2:第×段通过(
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论证了什么观点?
模板2:总结事实论据或分析道理论据,从中提炼出论点。(共25张PPT)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
 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雨 果
关键词:反语 类比 作者爱憎分明的情感 富有特色的语言 句子含意
(
2
)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笑嬉嬉 ”,正确写法是
“ 笑嘻嘻 ”。?
(
3
)“富丽堂皇”中,“堂皇”的意思是: 气势宏大 。?
(
4
)画线句子使用 反语 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侵略者的谴责、讽刺。?
2.对下列语段中复句类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 
)
2019年9月29日,于漪老师作为基础教育领域唯一的获奖者,荣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①虽然年届九旬,于漪老师仍行走在语文教育的第一线。②她放不下学校里就读的莘莘学子,更惦记在基础教育领域发生的种种变革。③她认为,我们知识分子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来自人民,所以我们要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
A.①转折复句 ②并列复句 ③选择复句
B.①转折复句 ②递进复句 ③因果复句
C.①转折复句 ②递进复句 ③承接复句
D.①转折复句 ②承接复句 ③因果复句
3.结合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是修缮,    重建,对废墟来说,要义在于保存。圆明园废墟是北京城最有历史感的文化遗迹之一,    把它完全铲平,造一座崭新的圆明园,多么    呀!?
A.不管 还是 因为 志得意满
B.或  或  如果 得不偿失
C.不是 而是 假如 金碧辉煌
D.不管 还是 如果 得不偿失
4.育才中学将针对海外流失文物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
1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2019年1月29日,“虎鎣(
yíng
):新时代·新命运”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开幕,流失海外百余年的西周青铜器“虎鎣”首次与国内广大观众见面。据专家研究鉴定,“虎鎣”原为西周晚期文物,后为清宫收藏,1860年被英国军官哈利·埃文斯劫掠后由其家族收藏。
2018年3月,“虎鎣”即将在英国拍卖的消息传出,国家文物局立即开展多方面工作,推动“虎鎣”追索返还祖国进程。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18年11月23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工作人员安全顺利地将“虎鎣”运回北京。2018年12月,由国家文物局划拨国家博物馆收藏。
示例:归国文物“虎鎣”首次亮相国家博物馆。
(
2
)育才中学团委会要组织同学们于9月26日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观看节目《国宝档案·流失海外的国宝》,9月27日上午9点去国家博物馆参观,要求同学们8点在校门口集合。请你以育才中学校团委的名义拟写一则通知。
(
3
)下面语段中有一些问题,请你修改。
[甲]法国作家雨果曾撰文谴责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圆明园,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在英国发表声明斥责日本的侵华行为。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赢得了我们的崇高敬意,不仅在文学上、物理学上,更在人格精神上。君子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就是雨果这样,就是爱因斯坦这样,[乙]不仅仅对自己的专业有判断力,更有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反而能公开地站在正义的一边,用自己的力量,增加正义的胜算。
①[甲]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在“ 圆明园 ”后添加
“ 的罪恶行径(
或:的罪恶/的暴行
) ”。?
②[乙]处画线句子关联词使用不当,应将“ 反而 ”改为“ 并且(
或:而且
) ”。?
国宝回归热的反思
李健民
①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亘古以来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持续发展从未间断,并为后世流传下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存。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和化身,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再现和见证。
②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鸦片战争以来,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不断入侵和清朝政府的日益腐败,大量珍贵文物被外国侵略者野蛮掠夺,祖宗基业遭受劫难,令国人痛心疾首。
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实力与日俱增,许多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以不同方式和途径陆续回归,从一个重要侧面反映出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中华民族的尊严,促进流失海外珍贵文物的回归,作为文物主管部门的国家文物局,做了大量积极而有卓越成效的工作。中国政府郑重声明,我国保留对历史上被掠夺及走私出境文物追索的权利。
④我国政府通过法律和道义等多种渠道追索被掠夺及走私出境流失海外的文物,取得很大成功,然而追索海外文物的工作并非始终艳阳高照、一帆风顺。在国宝回归热逐渐兴起之时,困难和挫折也随之出现。2000年4月,香港索斯比拍卖行和佳士得拍卖行宣布在香港公开拍卖1860年被英法联军掠夺出境的四件圆明园文物,其中三件为西洋楼前大水法的遗物——乾隆御制錾花铜虎首、猴首和牛首,另一件乾隆款酱地描金粉彩镂空六方套瓶,原是圆明园的陈设品。
2000年4月20日,中国国家文物局正式致函香港索斯比拍卖行和香港佳士得拍卖行,要求他们停止在香港公开拍卖1860年被掠夺出境的圆明园文物。国家文物局认为,这些文物在法律上的性质是“战争期间被掠夺的文物”。关于这一类文物的归还,国际法上的先例在20世纪就已出现。任何因战争原因而被掠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该归还,没有任何时间限制。然而两家拍卖行置国家文物局的严正立场和海内外舆论界的反对之声于不顾,坚持如期拍卖。保利集团和北京市文物公司等企业遂参与竞拍,并最终购回上述四件圆明园遗物。
⑤被劫掠的圆明园国宝回归,就事情本身而言,无疑是值得庆贺的。但是若明眼人稍加分析,就会感到这种回归的方式或途径,无异于在丰盛的筵席上吃进苍蝇一样令人尴尬万分。当年英法联军劫掠圆明园,使中华民族蒙受巨大的屈辱与痛苦。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中国人又在自己的领土香港,以4893万元的天价购回被劫掠的四件圆明园文物。这难道不是自己向尚未愈合的心灵创口上再撒一把盐吗?此种不光彩的回归,绝不是“使之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所能解释得了的。只有无偿的追索回归,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尊严,洗雪民族的耻辱。当凝目注视陈列在展柜中的这四件圆明园国宝时,我们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华儿女,不知当做何感想?
(
有删改
)
5.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4分
)
被掠夺的国宝文物只有无偿的追索回归,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尊严。(
4分
)
6.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分
)
举例论证。(
1分
)举圆明园四件国宝回归过程的例子,证明了追索被掠夺及走私出境流失海外的文物工作有不少困难与挫折,增强了说服力。(
3分
)
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海外文物回归有什么重大意义。
(
4分
)
①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归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重大意义。②一部分流失海外的文物是被非法掠夺的,这些文物的回归维护了中国的主权和中华民族的尊严。(
每点2分,共4分
)
8.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仔细体会文章最后一句话,说说国宝回归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
4分
)
链接材料 2018年春晚的一大亮点,是特设了《国宝回归》环节,讲述了巨幅画作明代宫廷皇家地图《丝路山水地图》流落国外,如今重回祖国母亲怀抱的动人故事。20世纪30年代,《丝路山水地图》在战乱中流失日本,现由世茂集团董事局主席许荣茂出资2000万美元(
1.33亿元人民币
)从私人收藏家手中购回,并将之无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示例:国宝因战乱流失海外,令人痛心。这也警醒我们:只有国家强大了,我们才能保护自己的国宝文物不被掠夺。因此,我们要发奋读书,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言之有理即可,4分
)
反语,也就是“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来表达本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反语比直白的表达更为有力,语气更为强烈,情感更为充沛,给人的印象也更加鲜明。比如,面对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雨果在书信中巧用反语,将自己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极具嘲讽与批判意味。
9.请你运用反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某种感受。(
150字左右
)
【片段示例】
钓鱼虽然乐趣多,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欢声笑语,却遭到大人们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这样做会有危险。因此我们只得停止进行这类“犯罪活动”,被关在小屋里,“努力”学习。只是在我们努力学习时,心心念念的却是那“犯罪活动”。河里的鱼应该很多了吧?它们是不是也像大人一样,不想让我们去“犯罪”呢?
第5题:把握中心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所持的见解、主张和看法。
【方法指导】
中心论点“四看一析”法:①看句式。捕捉表现作者见解和主张的判断句。这个判断句可以是肯定的,也可以是否定的,且形式上是一个完整的陈述句。②看位置。有的文章,标题就是论点;有的文章在开头提出论点;有的文章在结尾归纳论点,有的在文中出现。
如《国宝回归热的反思》一文中,作者通过大量的分析后,在最后一段得出观点“只有无偿的追索回归,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尊严”。③看标志。寻找“可见”“所以”“总之”“归根结底”等表总结的标志性词语。④看分论点。有的文章运用了几个分论点进行论证,可以通过概括分论点来提炼中心论点。⑤析论据。通过分析论据,看这些论据共同证明了什么问题来反推论点。这种方法适用于文章的中心论点模棱两可或考生一时无法把握文章的论点的情况。
?
【答题模板】
题型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模板1:用一个陈述句(
肯定句
)概括回答论点(
观点
)是什么。
题型2:第×段通过(
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论证了什么观点?
模板2:总结事实论据或分析道理论据,从中提炼出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