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地球上的水循环》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知道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
2.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物理语言进行解释。
3.学会根据观察结果进行间接分析,从而推断出物理过程的思维方法。
4.通过识别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升华和凝华及水的三态变化。
教学难点
水循环中的物态变化。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气态能不能直接变成固态?固态能不能直接变成气态呢?这三者之间到底是怎么转化的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四节 地球上的水循环》。(板书设计)
二、自学互研
(一)多姿多态的水
自主阅读教材P107,完成下列问题:
1.物质从__固__态直接变成__气__态叫做升华。
2.物质从__气__态直接变成__固__态叫做凝华。
3.
方法指导:
要判断物态变化必须要搞清楚物质的原始状态和现在状态。
对照学习目标思考:
1.今天我学到了哪些探究方法?
2.我学到了哪些知识?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
(二)地球上的水循环
自主阅读教材P108,完成下列各题:
4.向云层投撒干冰是人工增雨、缓解旱情的方法之一。投撒到云层中的干冰__升华__为气体,并从周围__吸收__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__液化__为小水滴或__凝华__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5.如图所示的符号分别代表小雪、霜冻、雾和冰雹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C )
,A.小雪) ,B.霜冻)
,C.雾) ,D.冰雹)
6.夏季的清晨,湖面上飘着淡淡的“白雾”。“白雾”的产生属于下列哪种物态变化过程( B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熔化
7.(天津中考)如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同时伴随着__吸__热;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__液化__,同时伴随着放热。
三、合作探究
1.对子之间相互检查独学成果,给出评定等级,并标注对子间不能解决的疑惑。
2.小组长统计本组的疑惑,并帮助解决疑惑,若不能解决做好标记。
3.组长组织讨论、展示方案,并分工做好展示准备。
四、交流展示
1.空气中总含有水蒸气。秋天,白天气温升高,地表中的水分大量蒸发;夜间气温降低,这些水蒸气就在草木、石块上__液化__成小水珠,这就是__露水__。如果空气中有较多的浮尘,空气中的水蒸气就__液化__成小水珠附着在这些浮尘上,这就是__云__。
2.谚语是我国民间文化的一部分,其语言简练、含义深刻。有句谚语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霜前冷”说明霜是由于气温骤然__下降__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__凝华__而形成的;“雪后寒”是因为雪在熔化时需要__吸__热,因而气温降低,使人感到寒冷。
五、板书设计
第四节 地球上的水循环
1.多姿多态的水
2.地球上的水循环
六、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