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刘姥姥进大观园(音频+课时作业+教案+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刘姥姥进大观园(音频+课时作业+教案+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02 20:09:28

文档简介

24
 刘姥姥进大观园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因家庭的衰败饱尝人世辛酸,后以坚韧不拔之毅力,历经多年艰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2.名著内容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通过描写贾家荣国府、宁国府由盛到衰的过程,从多方面对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客观上显示出中国封建社会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
小说对贵族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争取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思想行为进行了热情的歌颂。小说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
二、字词积累
1.读准字音
蓼溆(liǎoxù)  麈尾(zhǔ)   砒霜(pī)
戗金(qiàng)
李纨(wán)
银箸(zhù)
撮弄(cuō)
发怔(zhèng)
岔气(chà)
促狭(xiá)
筵席(yán)
2.理解词意
【调停】
安排处理。
【发怔】
发呆。
【促狭】
爱捉弄人。
【撮弄】
戏弄;捉弄。
【不伏手】
不称手,不好用。
三、素材积累
?终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谩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曹雪芹
?人们最基本的物质需求:空气,阳光,水,其实就与钱没有太大的关系。至于人际和睦、心灵充实、情趣活泼、人格高贵等生命价值的重要内容,更不是钱能买来的。
——韩少功
?纵然当年花团锦簇、富贵无限,最后仍不免飞鸟投林、落得白茫茫一片真干净。即使在烈火烹油的盛世,底色还是冷的,越是往后越让人生出白色的肃杀之感。悲凉的底色中,却跳出刘姥姥这般小丑人物,插科打诨。曹雪芹费尽笔力,借用刘姥姥的一双眼,“惯看”了贾府的兴衰成败。“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四、课外拓展
“金陵十二钗”
  金陵十二钗一般指警幻情榜上十二个女子的名单,依次为: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林黛玉】 林如海与贾敏的独女。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怜其孤独,接来荣国府抚养。虽然她是寄人篱下的孤儿,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她蔑视功名权贵,和宝玉有着共同理想和志趣,真心相爱,但这一爱情被贾母等人残忍扼杀,林黛玉泪尽而逝。
?【薛宝钗】 薛姨妈的女儿,家中拥有百万之富。她容貌美丽,举止娴雅,恪守封建妇德,城府颇深。在贾母、王夫人等人的一手操办下,嫁给贾宝玉。贾宝玉婚后不久即出家当了和尚。薛宝钗只好独守空闺,抱恨终身。
?【贾元春】 贾政与王夫人的长女。自幼由贾母教养。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吏。后封贤德妃。元妃虽给贾家带来了“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却被幽闭在皇家深宫内。后暴病而亡。
?【贾探春】 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排行为贾府三小姐。她精明能干,有心机,能决断,连王夫人与凤姐都让她几分,有“玫瑰花”之诨名。曾想用“兴利除弊”的微小改革来挽救贾府,但无济于事。最后远嫁他乡。
?【史湘云】 贾母的侄孙女。从小父母双亡。她心直口快,开朗豪爽,襟怀坦荡,从未把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后嫁与卫若兰,婚后不久,丈夫即得暴病,后成痨症而亡,史湘云立志守寡终身。
?【妙玉】 妙玉是大观园里的特殊人物,她本是苏州人氏,出身仕宦人家,因从小多病,不得已皈依佛门,带发修行,寄居于栊翠庵。
?【贾迎春】 是贾赦与妾所生,排行为贾府二小姐。她老实无能,懦弱怕事,有“二木头”的诨名。她父亲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还不出,就把她嫁给孙家,实际上是拿她抵债。出嫁后不久,便被虐待而死。
?【贾惜春】 贾珍的妹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由于没有父母怜爱,养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后入栊翠庵为尼。
?【王熙凤】 贾琏之妻,王夫人的内侄女。她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为贾府的实际大管家。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最后落得个“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的下场。
【贾巧姐】 贾琏与王熙凤的女儿。因生在七月初七,刘姥姥给她取名为“巧姐”。在贾府败落、王熙凤死后,舅舅王仁和贾环要把她卖与藩王作使女,在紧急关头,幸亏刘姥姥帮忙,把她乔装打扮带出大观园。后嫁给一个姓周的地主。
【李纨】 贾珠之妻,生有儿子贾兰。她出身金陵名宦,从小就受父亲“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每日以纺织女红为要。贾珠不到二十岁就病死了,她便一直守寡,是恪守封建礼法的贤女节妇的典型。
【秦可卿】 贾蓉之妻。她长得袅娜纤巧,性格风流,行事又温柔和平,深得贾母等人的欢心。年轻早逝。24
 刘姥姥进大观园曹雪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红楼梦》的相关知识。
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语及含意。
3.体会文章运用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创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小组交流,把握文章的情节,探究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2.结合重点语句的理解,分析人物性格,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不慕富贵、勤俭节约的高尚品格与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梳理小说的情节,把握主要内容。(2)分析、概括刘姥姥的性格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难点:体会作者写这场“笑剧”的用意,了解不同人物“笑”的特点,推测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刘姥姥二进大观园》影视片段〕
鸿篇巨作《红楼梦》,记录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庭的兴衰荣辱历史,描写了以宝黛为首的青年男女的爱情,刻画了金陵十二钗等人物的命运。但有一位并不属于大观园却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的人物,就是七十五岁高龄的刘姥姥。作者曹雪芹为什么不惜笔墨去刻画这样一个与周围环境、人物极不协调的刘姥姥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曹雪芹的《刘姥姥进大观园》,一起来寻求答案吧!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1.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作品。
(1)作者简介
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家族祖孙三代四人主政江宁织造达五十来年。因此,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历经多年艰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2)《红楼梦》简介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优秀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府的家庭琐事、闺阁闲情为脉络,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通过描写贾家荣国府、宁国府由盛到衰的过程,从多方面对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客观上显示出中国封建社会行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小说中对贵族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争取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思想行为进行了热情的歌颂。小说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
2.了解背景。
一部《红楼梦》刘姥姥共三次到贾府。
一进:刘姥姥的女婿狗儿不争气弄得家业萧条,就搬出了城住到了乡下。到了年冬岁末,狗儿家生活艰难,岳母刘姥姥只好借着狗儿祖上与王夫人家连过亲,到贾府攀亲,寻求救济。
二进:刘姥姥为感谢上次贾家的救助,特地去谢恩。见识到大户人家的吃穿行等事宜,课文所选即是二进大观园内容。
三进:刘姥姥得知贾府被抄,去狱神庙探望凤姐,凤姐拜托她一定要把巧姐找回来,她费了好大劲才把学唱戏的巧姐赎回来,带着巧姐到乡下。
3.积累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圈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蓼溆(liǎoxù)  戗金(qiàng)  李纨(wán)
银箸(zhù)
撮弄(cuō)
发怔(zhèng)
篾片(miè)
麈尾(zhǔ)
促狭(xiá)
筵席(yán)
岔气(chà)
(2)结合文中的语境理解词意。
怪道:难怪,怪不得。
调停:安排处理。
撮弄:戏弄。
发怔:发呆。
促狭:爱捉弄人。
三、学习新课
步骤一:朗读课文,分析结构
本文虽是从《红楼梦》中截取出来的,但也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有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试联系全文进行概括。
明确:开端:席前,鸳鸯和凤姐商议取笑刘姥姥。发展、高潮:席中,刘姥姥在鸳鸯和凤姐导演下演笑剧。结局:席毕,刘姥姥感慨,凤姐解释,鸳鸯赔不是。
步骤二:研读课文,分析人物
1.本文围绕这出“笑”剧主要写了哪个人物?请结合具体句子分析人物性格。
明确:刘姥姥。“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这句话表现了刘姥姥淳朴风趣、憨态可掬的性格。
“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表现了刘姥姥幽默机智,孤陋寡闻。
“刘姥姥便伸筷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上。忙放下筷子,要亲自去拣”,表现了刘姥姥遭受戏弄的可笑而无奈的窘相。
“一两银子也没听见个响声儿,就没了”表现了刘姥姥很节俭。
“这个菜里有毒,我们那些都成了砒霜了!那怕毒死了,也要吃尽了”表现了刘姥姥的率真自然。
“姑娘说那里的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有什么的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笑儿。我要恼,也就不说了”表现了刘姥姥大智若愚。
2.围绕这出“笑”剧,作者还写到了哪些人物?请结合具体句子分析这些人物的不同性格。
明确:①史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反映出她的率真、爽朗、不受拘束的性格;②林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可见她的笑是极力控制,反映出她含蓄、有教养而又谨慎的性格;③宝玉笑时滚到贾母的怀里,反映出他的天真、孩子气,也写出了贾母爱孙之心;④王夫人“用手指着凤姐儿,只说不出话来”,写出王夫人已知道是凤姐导演的,但又不便张扬的心理,也保持了雍容与尊贵;⑤探春手里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反映了她豪爽、不拘小节的个性;⑥惜春笑得肚子疼,让奶母给揉肠子,反映出她的娇气、孩子气;⑦凤姐、鸳鸯的笑而不露,反映出她们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取笑、捉弄人的性格特点。
步骤三:再读课文,深层探究
1.在这场“笑”剧中,一般人只写到一次,为什么贾母会写两次?
明确:第一次是承接宝玉“笑”的结果写贾母搂着宝玉喊“心肝”;第二次是在写完众人后,写贾母“笑的眼泪出来”。这样写,既表现了贾母对宝玉的溺爱,也显示出贾母在家族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说明鸳鸯和凤姐导演的这出戏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在这场笑剧中,凤姐、鸳鸯没有笑,这是为什么?
明确:因为凤姐和鸳鸯是这场闹剧的策划者、主持者,为讨得贾母的欢心,为收到最圆满的效果,她们二人还要继续导演下去,因此顾不上笑。
3.作者在描写各种人物的“笑”时,少写了几个人,请与前后文对照,看谁没被写到,想想是不是作者的无意遗漏,为什么?
明确:①宝钗。因为她乖巧持重,举止娴雅,作者在不写中写出了她的工于心计、故作端庄的大家风范。②迎春。迎春为人木讷,恪守女德,无意于这宴席上的人生闹剧,因此她不会跟着众人嬉笑。③李纨。李纨身为寡妇,平时敦厚朴实,对捉弄刘姥姥本就不赞同,所以没有笑。这几个人没有写,不是作者的无意遗漏,而是作者的有意处理,都是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服务的。
4.你觉得文中关于“笑”的描写,在《红楼梦》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一段绘声绘色的关于“笑”的细节描写,把贾府中各色人等的身份、年龄、性格、气质统统凸显出来,一笑传神,不落闲笔。这笑声折射出贾府封建规范之森严,长幼尊卑之有序。可以说,这幅贾府众人逗笑图也是当时整个封建社会的一幅透视图。
5.文章最后写凤姐和鸳鸯分别向刘姥姥解释。你觉得这主仆二人解释的目的是否一样?为什么?
明确:不一样。凤姐解释是为了笼络人心,怕刘姥姥记恨,于己不利。鸳鸯解释是出于真心。鸳鸯是贾母的丫鬟,取笑刘姥姥只是为了贾母满意、高兴,并非故意针对刘姥姥。
6.刘姥姥的这些言行与大观园无疑是格格不入的,曹雪芹在写作时是以什么样的心态来描写这位市井小民的呢?是嘲笑吗?
明确:这位市井小民为了生活,放下自己的尊严,扮演一个丑角,博得大家的欢喜,确实令人同情、悲悯。但她在博取大家欢喜的时候,并没有卑躬屈膝、阿谀奉承,而是用率真自然、随机应变的智慧为自己谋取利益,这是令人尊敬的。而在刘姥姥三进大观园后,得知凤姐的女儿巧姐被亲舅舅和亲叔叔卖到青楼后,刘姥姥这个只有几面之缘的外人却卖房卖田,仗义疏财,带着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进城,几经周折,用自己的智慧最终把巧姐救了出来。这时作者对刘姥姥就不仅是尊敬,而是崇敬了,让我们读者也对刘姥姥这个人物肃然起敬。
7.这场“笑剧”的背后究竟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
明确:在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悯与尊敬,作者正是以悲悯尊敬的眼光来塑造刘姥姥这位胼手胝足,换取温饱的市井小民形象;同时,作者透过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进行了深重的谴责。
四、课堂小结
《红楼梦》是我国最具文学成就的古典小说,是我国长篇小说创作的巅峰之作,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之首,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够继续深入阅读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内容,感兴趣的也可以完整地读一读《红楼梦》!
五、拓展延伸
课文节选自长篇小说《红楼梦》,请将你知道的有关《红楼梦》的其他故事介绍给同学们。
附: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课的教学中,给予了学生很大的自由度,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主动合作的意识,大胆表述的能力。刘姥姥的人物形象,宝玉、黛玉、凤姐等人物性格的揣摩都合情合理,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了古典文化的魅力,提升了其文学素养,培养了其语文阅读、分析表达、知识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但由于学生对原著缺乏一定的了解,难以理解刘姥姥这一人物形象在全书中的作用。此外,学生的思想尚不成熟,难以解读全文的深刻内涵。(共18张PPT)
第六单元
第二十四课
刘姥姥进大观园
清代小说家,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祖籍辽阳。祖先原为汉人,后入旗籍,为正白旗。清朝建立后,曹家成为管理宫廷杂务的“内务府”成员。曹振彦因建立军功,官至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盐法道。从曹振彦之子曹玺(即雪芹曾祖父)开始,曹家三代四人相继担任江宁织造60多年。康熙南巡六次,有四次住在曹氏任职期间的织造府内。
曹雪芹
曹雪芹出生在南京,少年时代过了一段富贵荣华的生活。雍正五年(1727),由于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牵连,曹雪芹之父曹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等罪名,被人参奏,革职抄家。次年曹家从南京迁回北京。大约在乾隆元年(1736),曹家家道稍有复苏,但不久便彻底败落。晚年流落到北京西郊,生活十分穷困,靠朋友接济和卖画维持生计。他性格豪放,喜欢饮酒,多才多艺,工诗善画。“诗笔有奇气”,诗风接近唐代诗人李贺。他有气骨,孤傲不屈,嫉恶如仇。在穷困艰难的环境里,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坚持写作长篇小说《红楼梦》。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80回的稿子(生前已传抄行世),80回以后也可能有部分残稿,但佚失不传。今传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节选自《红楼梦》。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受情悲剧为中心,描写了贾府由盛到衰的变化,揭露了封建贵族的腐朽生活,反映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趋势。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文中共出现了哪些人?你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2、这些人中重点写了哪几个人?你记得她们的姓名和居室名称吗?
3、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给大家展示了大观园的风貌的?
4、找出刘姥姥游赏大观园的游程路线。
第一部分(第1段):写凤姐、鸳鸯等人设局取笑刘姥姥。
第二部分(第2~3段):写刘姥姥上演“笑”剧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4段):写刘姥姥上演“笑”剧后的感慨及凤姐、鸳鸯等人以实情相告。
整体感知
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了一场“笑”剧。这场“笑”剧是谁导演的?她们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刘姥姥进大观园后表演的这场“笑”剧,是由凤姐、鸳鸯等人导演的。她们觉得刘姥姥的言行举止与大观园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很滑稽可笑,于是就拿刘姥姥来开涮,取笑。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的悲悯与尊敬,作者正是以悲悯尊敬的眼光来描写刘姥姥这位胼手胝足,换取温饱的市井小民;同时,作者也透过了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进行了深重的谴责。
课文写了潇湘馆、秋爽斋、衡芜院三处三位姑娘的居室,认真阅读描写环境的语句,揣摩三位主人的性格和情趣。
研读课文 合作探究
刘姥姥便伸箸子要夹,那里夹的起来,满碗里闹了一阵,好容易撮起一个来,才伸着脖子要吃,偏又滑下来,滚在地下。
这是凤姐让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情形:鸽子蛋本来就小,筷子沉且滑,刘姥姥对大观园这样的场合又很怯懦,于是吃鸽子蛋时的滑稽就可想而知。
3.体会下面句子中黑体词语的表达作用

“闹”、“撮”两字写出了刘姥姥使不习惯沉且滑的筷子,夹不住鸽子蛋,以至于鸽子蛋满碗乱跑的情形,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刘姥姥夹鸽子蛋时的窘态;“伸”字突出了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小心翼翼而又憨态可掬;“滑”和“滚”两字写出了筷子光滑、鸽子蛋小,且鸽子蛋掉下时速度之快。总之,这些动词就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刘姥姥吃鸽子蛋时的滑稽可笑而又憨态可掬的神态,突出了刘姥姥的朴素、小心翼翼、怯懦的性格特点
3.体会下面句子中黑体词语的表达作用
凤姐、鸳鸯的笑而不露,反映出她们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取笑、捉弄人的性格特点;
探春、史湘云、薛姨妈的笑自然流露,反映出她们率真、爽朗、不受拘束的性格特点;
林黛玉的笑又极力控制,反映出她含蓄、有教养而又谨慎的性格特点;
宝玉笑时钻到贾母的怀里,反映出他的天真、孩子气的性格特点;
惜春笑得肚子疼,让奶姆给揉肠子,反映出她娇气、孩子气的性格特点;
贾母笑得眼泪流了出来,反映出她仁慈、富有同情心的性格特点
.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各具情态的小,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请说说主要人物的笑有什么不同,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性格特点。
“原是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叉巴子比俺那里铁掀还沉,那里强的过他。’……照样换上一双乌木镶银的。刘姥姥道:‘去了金的,又是银的,到底不及俺们那个伏手。’”
“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
“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怪道说‘礼出大家’。”
“姑娘说那里话。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好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
结合刘姥姥的言谈举止,分析这个人物形象
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个乡下人进了美轮美奂的大观园,处处感到新鲜,处处感到好奇,也因此闹了很多笑话。因为这些内容完全不同于贾府的生活体验,大家觉得新鲜有趣!至于刘姥姥种种少见多怪的话语与举动,虽引人发笑,但那是因为她以前从没见过这些人事物,当然处处透露著新鲜无知,好奇多问,处处引起哄堂大笑。不过,她对每项新奇东西所引出来的神态,流露的每一句言词,纯然出自本性天真,恰如身份,并不带丝毫牵强附会,矫揉做作。所以她俗虽俗,却俗的可爱。
一个七十五岁的老人,为了生活,她扯下了自己的尊严,戴上一副丑角的面谱,变成一个引人发笑的对象。刘姥姥是丑角,但她决不是傻子,她早已知道是为了哄老太太开心
……所以,刘姥姥不是傻子,而是一位“大智若愚”的人物,为了环境的需要,她不得不装作愚者,以所获得别人的同情,希望得到些恩惠。
结合刘姥姥的言谈举止,分析这个人物形象
刘姥姥面对贾家生活的豪奢,却不是表现出羡慕的情状,反而只是一心一意计算著平实的居家生计的方便和舒适;金银的筷子反而不及平常的伏手合用,作者利用几个细节塑造出刘姥姥的朴素实在的老农妇形象。
结合刘姥姥的言谈举止,分析这个人物形象
下面的几段文字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典型人物
的外貌描写,请你分别指出写的是谁?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妖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红楼梦》( ??
 )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儿,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红楼梦》( ?????????

★宝玉掀帘一步进去,先就看见××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插着漆黑油光的簪子,蜜合色的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线的坎肩儿,葱黄绫子棉裙,一色儿半新不旧的,看去不见奢华,惟觉雅淡。《红楼梦》(??????

★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戏珠金抹额,一件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后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嗔视有情;项上金螭缨络,又有一根五色绦,系着一块美玉。《红楼梦》( ?????

下面的几段文字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典型人物
的外貌描写,请你分别指出写的是谁?24
 刘姥姥进大观园曹雪芹
关键词:人物形象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夯实基础巩固知识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调(
tiáo
)停   发怔(
zhèng
)   chà(

)气
促xiá(

)
筵(
yán
)席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说着,一径离了潇湘馆,远远望见池中一群人在那里撑船。(
径直
)
B.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
用同“撑”,支撑,忍耐
)
C.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来,沉甸甸的不伏手。(
不称手,不好用
)
D.李纨笑劝道:“你们一点好事儿不做!又不是个小孩儿,还这么淘气。仔细老太太说!”(
细心
)
【解析】“仔细”在这里指小心,当心。
3.文学常识填空。
(
1
)《红楼梦》原名《 石头记 》,作者曹雪芹, 清 代小说家。?
(
2
)《红楼梦》一书以 贾宝玉 和 林黛玉 的爱情悲剧为线索,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4.九(
2
)班准备开展“走进大观园,品读《红楼梦》”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
1
)下面是大观园中潇湘馆的对联,给出的上联是“宝鼎茶闲烟尚绿”,请你为其选择合适的下联(
 A 
)
A.幽窗棋罢指犹凉   B.隔岸花分一脉香
C.桂殿兰宫妃子家
D.好云香护采芹人
(
2
)根据下面的判词写出对应的人物。
①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
元春
)
②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
探春
)
③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
王熙凤
)
④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
巧姐
)
(
3
)下面是对《红楼梦》艺术价值的一段评论,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修改。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甲]它以宝黛二人的爱情故事为背景,描写了贾家宁、荣二府由盛而衰。在批判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的同时,歌颂了其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下层人民的反抗行为。[乙]全书规模宏大,不是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而是广泛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①[甲]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在“ 由盛而衰 ”后面加上“ 的过程 ”。?
②[乙]处画线句子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 不是……而是 ”改为“ 不仅……而且 ”。?
阅读探究拓展延伸
??分值:22分 建议用时:20分钟
一把老钥匙
王举芳
①回到家时,母亲正翻箱倒柜。杂乱的地面让我无处落脚。我说:“妈呀,您这是在翻传家宝吗?”
②母亲停住手看着我说:“见到我的钥匙没?”
③“喏,在这儿。”我从玄关柜上拿起属于母亲的那串钥匙。
④“我说的不是这个,是老宅的,老宅的那个。”母亲的语气和神情有些焦急。我和母亲几乎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母亲要找的钥匙。母亲坐下来,情绪有些低落。我说,妈,您就别总想着老宅了,咱又不回去住了,有没有钥匙都一样。母亲叹了一口气,开始收拾地上的凌乱。
⑤其实,我没有告诉母亲,弟弟正四处托人,要把老宅卖掉。弟弟说老宅总空着,时间久了,房屋会倒塌的,到时候想出手都不好意思谈价钱。
⑥一周后,弟弟告诉我,老宅卖掉了,卖了两万元。看着那些钱,不知怎么,我的心里像坠了一块石头。
⑦那天下班,我在小区外碰到三婶。三婶是我们在老家时的邻居,和我们家没有亲属关系,按村里辈分我这么喊她。三婶说,我正发愁找不到你家呢,你说这城里的楼一个框一个框的,看着都叫人眼花缭乱。我让三婶到家里坐坐,她直摆手,说没啥大事,就不去家里了,说着掏出一把钥匙交给我,说这钥匙是你们家老宅的,啥时候想回家就回。原来是她家买了我们家的老宅。
⑧母亲没再提钥匙的事儿。我想着老宅现在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也就再不能回去,就没跟母亲提钥匙的事儿,把它包裹好,放在了柜子顶上的一个盒子里。
⑨农历六月六,我们老家有传统庙会。母亲执意要回去看看。无奈,我和弟弟只好依着母亲。一路上母亲说着故乡风俗和旧年往事,精神从未有过的爽朗,她没有看到我和弟弟偶尔交汇的眼神里都藏着忐忑。
⑩三婶听说我们回来了,招呼我们去她家里。做邻居的那些年,三婶和母亲一直处得很好,亲姐妹一样。吃过晚饭,三婶拿了几床铺盖说,你们别嫌,都是干净的。走,到你们家去,你们还睡你们各自的屋。三婶掏出钥匙打开老宅的锁,我们怔怔地望着那干净整洁的院子,有些恍惚,仿佛我们从未离开过。
我送三婶到大门口,对她说谢谢。三婶说,咱不说远亲近邻,我懂你妈的心思。我知道她舍不下老家。庄稼人走到哪里,其实根都牢牢扎在老家的土里。另外,我给你们钥匙,还有一个原因。还记得你在家的时候,经常问我为什么总带着一把老钥匙吗?我的老家在遥远的山里,是土房子,因为一场突来的泥石流,房子没有了,但母亲一直让我们自个儿保存着属于自己的那把老钥匙。想家的时候,我就看看老钥匙,摸摸老钥匙,想象着转动钥匙打开门锁,爹娘兄妹啊,那些熟悉的物件啊,一下子呼啦啦在眼前演电影,心里就热乎乎的,就连当初的一些懊恼、吵闹都成了好。你们想回来看看的时候就回来,这里啥时候都是你们的家。
三婶眼里有亮光闪烁。我也感觉似乎有水滴落进了眼里。
回城后,我把三婶送来的钥匙给了母亲。母亲摩挲着钥匙说,家门的钥匙在手里,不论何种身份何种境遇,你还是个有家可归的人。
从那以后,不知为什么,有时候我也会摩挲那把老宅的钥匙。那一个个匙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三婶来电话说村里要建社区了,老房子要拆迁了,用不了多久,老家的人也都要住进楼房里了。停了停,她说:“也好,咱们有钥匙。”
几年过去了,母亲一直保存着那把老钥匙,再也未丢过。
老钥匙陪着母亲风来雨往,不经意间常生斑斑锈迹,但都会被母亲那厚重、灵巧的双手反反复复摩挲着擦亮。
(
有删改
)
5.请依据文章内容,将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3分
)
母亲寻找钥匙—① 弟弟卖掉老宅 —② 三婶送回钥匙 —陪母亲回老宅—③ 我们珍藏(
保存
)钥匙 ?
6.阅读第⑨段画线语句,联系上下文,分析“我”和弟弟“忐忑”的原因。(
4分
)
回老家的途中看到母亲精神爽朗,感受到母亲对老宅的依恋,再想到已经瞒着母亲卖掉了老宅,怕母亲伤心责怪而感到愧疚不安。(
4分
)
7.理解文中第段画线语句的含意。(
3分
)
那一个个匙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老钥匙的一个个匙痕,能让“我们”想起老宅,唤醒、开启在老宅的那段有意义的潜藏在心底的生活记忆。(
3分
)
8.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婶这一人物形象。(
6分
)
①重情重义。三婶买下“我”家老宅,还主动送回钥匙。②淳朴热情,善解人意。“我们”回到老家,三婶热情周到地接待;三婶懂“我”妈舍不下老家的心思。③热爱故土家园。三婶讲述自己家“老钥匙”的故事;老房子将拆迁时三婶说“也好,咱们有钥匙”。(
每点2分,共6分
)
9.文中的“老钥匙”承载着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
①对故土家园的依恋之情。从“我”妈对老钥匙的珍视,对老宅的依恋以及三婶随身佩戴着老钥匙可知。②血脉亲情。三婶讲述的故事中,老钥匙承载着与亲人生活的场景的回忆。③邻里真情。从三婶送回钥匙,“我们”回乡时,三婶热情周到地接待可以看出。(
每点2分,共6分
)(共19张PPT)
24
 刘姥姥进大观园
曹雪芹
关键词:人物形象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解析】“仔细”在这里指小心,当心。
3.文学常识填空。
(
1
)《红楼梦》原名《 石头记 》,作者曹雪芹, 清 代小说家。?
(
2
)《红楼梦》一书以 贾宝玉 和 林黛玉 的爱情悲剧为线索,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轴线,浓缩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
4.九(
2
)班准备开展“走进大观园,品读《红楼梦》”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
1
)下面是大观园中潇湘馆的对联,给出的上联是“宝鼎茶闲烟尚绿”,请你为其选择合适的下联(
 A 
)
A.幽窗棋罢指犹凉   B.隔岸花分一脉香
C.桂殿兰宫妃子家
D.好云香护采芹人
(
2
)根据下面的判词写出对应的人物。
①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元春
)
②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探春
)
③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王熙凤
)
④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村妇,巧得遇恩人。
(
巧姐
)
(
3
)下面是对《红楼梦》艺术价值的一段评论,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修改。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甲]它以宝黛二人的爱情故事为背景,描写了贾家宁、荣二府由盛而衰。在批判封建贵族阶级及其统治的腐朽与罪恶的同时,歌颂了其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下层人民的反抗行为。[乙]全书规模宏大,不是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而是广泛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①[甲]处画线句子成分残缺,应在“ 由盛而衰 ”后面加上
“ 的过程 ”。?
②[乙]处画线句子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
“ 不是……而是 ”改为“ 不仅……而且 ”。
一把老钥匙
王举芳
①回到家时,母亲正翻箱倒柜。杂乱的地面让我无处落脚。我说:“妈呀,您这是在翻传家宝吗?”
②母亲停住手看着我说:“见到我的钥匙没?”
③“喏,在这儿。”我从玄关柜上拿起属于母亲的那串钥匙。
④“我说的不是这个,是老宅的,老宅的那个。”母亲的语气和神情有些焦急。我和母亲几乎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没找到母亲要找的钥匙。母亲坐下来,情绪有些低落。我说,妈,您就别总想着老宅了,咱又不回去住了,有没有钥匙都一样。母亲叹了一口气,开始收拾地上的凌乱。
⑤其实,我没有告诉母亲,弟弟正四处托人,要把老宅卖掉。弟弟说老宅总空着,时间久了,房屋会倒塌的,到时候想出手都不好意思谈价钱。
⑥一周后,弟弟告诉我,老宅卖掉了,卖了两万元。看着那些钱,不知怎么,我的心里像坠了一块石头。
⑦那天下班,我在小区外碰到三婶。三婶是我们在老家时的邻居,和我们家没有亲属关系,按村里辈分我这么喊她。三婶说,我正发愁找不到你家呢,你说这城里的楼一个框一个框的,看着都叫人眼花缭乱。我让三婶到家里坐坐,她直摆手,说没啥大事,就不去家里了,说着掏出一把钥匙交给我,说这钥匙是你们家老宅的,啥时候想回家就回。原来是她家买了我们家的老宅。
⑧母亲没再提钥匙的事儿。我想着老宅现在已经是别人家的了,也就再不能回去,就没跟母亲提钥匙的事儿,把它包裹好,放在了柜子顶上的一个盒子里。
⑨农历六月六,我们老家有传统庙会。母亲执意要回去看看。无奈,我和弟弟只好依着母亲。一路上母亲说着故乡风俗和旧年往事,精神从未有过的爽朗,她没有看到我和弟弟偶尔交汇的眼神里都藏着忐忑。
⑩三婶听说我们回来了,招呼我们去她家里。做邻居的那些
年,三婶和母亲一直处得很好,亲姐妹一样。吃过晚饭,三婶拿了几床铺盖说,你们别嫌,都是干净的。走,到你们家去,你们还睡你们各自的屋。三婶掏出钥匙打开老宅的锁,我们怔怔地望着那干净整洁的院子,有些恍惚,仿佛我们从未离开过。
5.请依据文章内容,将主要事件补充完整。(
3分
)
母亲寻找钥匙—① 弟弟卖掉老宅 —② 三婶送回钥匙 —陪母亲回老宅—③ 我们珍藏(
保存
)钥匙 ?
6.阅读第⑨段画线语句,联系上下文,分析“我”和弟弟“忐忑”的原因。(
4分
)
回老家的途中看到母亲精神爽朗,感受到母亲对老宅的依恋,再想到已经瞒着母亲卖掉了老宅,怕母亲伤心责怪而感到愧疚不安。(
4分
)
那一个个匙痕,似一个个密码,打开岁月的珍藏。
老钥匙的一个个匙痕,能让“我们”想起老宅,唤醒、开启在老宅的那段有意义的潜藏在心底的生活记忆。(
3分
)
8.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三婶这一人物形象。(
6分
)
①重情重义。三婶买下“我”家老宅,还主动送回钥匙。②淳朴热情,善解人意。“我们”回到老家,三婶热情周到地接待;三婶懂“我”妈舍不下老家的心思。③热爱故土家园。三婶讲述自己家“老钥匙”的故事;老房子将拆迁时三婶说“也好,咱们有钥匙”。(
每点2分,共6分
)
9.文中的“老钥匙”承载着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
)
①对故土家园的依恋之情。从“我”妈对老钥匙的珍视,对老宅的依恋以及三婶随身佩戴着老钥匙可知。②血脉亲情。三婶讲述的故事中,老钥匙承载着与亲人生活的场景的回忆。③邻里真情。从三婶送回钥匙,“我们”回乡时,三婶热情周到地接待可以看出。(
每点2分,共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