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自主探索并理解按比例分配的实际意义,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结构特点,沟通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找到解决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感受这类问题的数量关系,进一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转化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好数学的求知欲。
【新设计】:本节课没有选择把课本上的例题11作为主阵地,而是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李叔叔和张叔叔分钱导入数学问题,由平均分配利润,再过渡到让学生感知平均分配利润不公平,不平均分又该怎么办?来制造学生认知上的冲突,这样设计顺应了学生的思维,既激发了学生深入的思考,又是教学的一个转折,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探知新知教学活动之中,这是本节课教学环节设计的新颖之处。课后练习设计分为基础练习、变式练习、拓展提高,兼顾了全班各个层次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都有成功的体验。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乘法、比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应用比的意义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间的内在联系,利用已有的知识迁移、类推、发现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李叔叔和张叔叔拿出一样多的资金合伙开了一家超市,经过一年的辛勤经营,纯利润20万元,他们坐在一起商量分钱的事……
(1)他们各应分得多少万元?(生:每人10万元)
追问:为什么应该把20万元平均分?
生:因为李叔叔与张叔叔出资一样多,所以利润就应当平均分
师:说得好。那么如果当初李叔叔与张叔叔出资不一样多呢?
2、出示:李叔叔和张叔叔按照3:2的比例出资合伙开了一家超市,经过一年的辛勤经营,纯利润20万元。他们两人各应分得多少万元?
(1)师:按照刚才的分法,平均分成2份,每人一份行吗?为什么不行?
(2)平均分成2份不行,又该怎么分呢?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再同座位学生交流,最后汇报。
研究出:应当把20万元平均分成5份,李叔叔拿其中的3份,张叔叔拿其中的2份。
(3)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可能有两种不同方法解决:
方法1、李叔叔和张叔叔投资数额的比是3:2,就是把20万元平均分成5份,李叔叔3份,张叔叔2份,所以
3+2=5 20÷5=4(万元),
李:4×3=12(万元),
张:4×2=8(万元)
方法2、李叔叔和张叔叔投资数额的比是3:2,李叔叔占资金总额的,张叔叔占资金总额的,所以
李: 20×=20×=12(万元),
张: 20×=20×=8(万元)
3、小结:
师: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并不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而是按一定的比来分配。
我们再来看一道题
二、合作探究
1、出示例11 把30个方格涂上红色和黄色,使红色与黄色方格的比是3:2。两种颜色各应涂多少格?先算一算,再涂一涂。
师:列式解答,你能想到几种方法?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想法
生1: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就是把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其中3份涂红色,2份涂黄色。
生2: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黄色方格占总格数的
谈话:这道题做的对不对,如何进行检验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8:12=3:2 18+12=30(格)
2、集体交流:
师:观察这两道题,你觉得方法1:哪一步最关键?方法2呢?
小组交流并汇报
生1:方法1是把比看做份数,先求出1份是多少?再求出几份是多少?
生2:方法2是把比看成分数,把总量看做单位“1”,求出每个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转化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用乘法来计算
3、归纳小结
师:像李叔叔张叔叔分钱,把30个方格按“3∶2”来分配的方法,通常称做按比例分配。按比例分配是一种常用的分配方法,在工农业和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进行分配。
谈话:现在你知道当初李叔叔和张叔叔按3:2投入资金,20万元的利润为何他们分的不一样多了吧?
师追问:如果当初他们投入资金一样多,那么最后分钱时应该按什么比例来分配?(生:1:1)
师:按“1:1分配就是平均分,平均分是特殊的按比例分配。
4、观察比较并讨论 :
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从计算过程来看,两种解法有联系吗?
师:其实无论是从解题思路还是计算过程,这两种方法实质上都是相同的,30×,的意义就是把30个方格看做单位“1”平均分成5份,表示这样的3份。但是第二种方法更能够体现比与分数的联系,同学们今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谈话:带着这些收获,我们来尝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深化理解
1、想一想: 如果把上图的30个方格按1:2:3涂成红、黄、绿三种颜色,求三种颜色各应涂多少格,又该怎样解答?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想法
2、归纳(讨论)
(1)按比例分配的问题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已知总数量和各部分量的比,求各部分量。
(2)怎么解答?
把总量看做单位“1”,,求出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然后转化成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来计算。
(3)我们把具备上述特点,用这种特定方法解答的分配问题叫做“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3、试一试
三个小组去植树,植树棵树按各小组人数的比分配72棵树苗,一组8人,二组7人,三组9人。每个小组各应植树多少棵?
学生独立解答并反馈矫正
4、完成“练一练”第1题
示题:学校合唱队有48人,其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1:3.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这道题是把___看做单位“1”,求男生有多少人,就是求____的是多少?求女生呢?
5、完成“练一练”第2题
示题:蓓蕾幼儿园大班有35人,中班有31人,小班有24人。张老师准备把180块巧克力按班级人数分给3个班。每班各应分得多少块?
独立完成并汇报交流
四、挑战自我
1、数学书与科学书的本数比是5:3,数学书有90本,科学书有多少本?
启发:这里的90本是总数量吗?是指的什么?那数学书有几份?科学书有几份?
学生试练并举手回答
师边问边启发:这题是已知部分数量和对应的份数,求其他量,可以怎样想?
生:先求出一份数,再求几份数
2、数学书与科学书的本数比是5:3,数学书比科学书多40本,数学书和科学书各有多少本?
师:这题呢?已知什么?求什么?
3、配制一种药液,药粉和水的质量比是1:40
(1)400克药粉需要加水多少克?
(2)400克水中应加药粉多少克?
六、全课总结
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了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十第1—3题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