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9 纳税问题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9 纳税问题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0-12-18 20:2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纳税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纳税和税率,理解应纳税额、税率的含义,了解常见税种。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运用百分数的知识正确理解和掌握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的纳税意识,继续感知数学就在身边,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税收时的专有名词,会计算应纳税额。
【教学难点】:
联系对“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理解税率的含义,学会解答有关纳税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出示复习题:某养殖场养了600只鸡,鸭是鸡的1/5,该养殖场饲养了多少只鸡?
学生列式回答。
师:为什么用乘法?怎么想的?
回顾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的旧知。
2、观看纳税视频。
提问:你知道关于纳税方面的知识吗?(学生说一说)交流后出示: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百分比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用于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保卫国家安全。因此,任何集体和个人,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税收的种类主要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几种。那么究竟如何纳税呢?应纳税额应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纳税的有关知识。(板书:纳税问题)
二、教学新知识:
1、出示例7.
(1)分析关系;讨论算法:
全体学生读题并进行理解题意。
教师引导问题:营业额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样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5%”是那两个量相比较的?单位“1”的数量是那个量?
明确指出:“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就是指缴纳的营业税是营业额的5%,也可以叫作税率,以营业额作为单位“1”。
教师引导疑问:要求这个书店十二月份的营业税是多少万元,实际上就是求什么?可以怎样列式解答呢?把你的想法和同桌相互说一说。
指名交流,说说可以怎样算,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明确:应缴纳的营业税是60万元的5%,求应缴纳的营业税,与我们前面学习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计算方式相同,也是要用乘法计算。
尝试解答,交流算法。
教师提出问题:现在你能列式解答了吗?
让学生独立解答,让不同计算方法的学生板演。
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的计算方法;
①把百分数化成分数计算:60×5%=60×false=3(万元)
②把百分数化成小数计算:60×5%=60×0.05=3(万元)
追问:这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一个数与百分数相乘,可以怎样计算?
小结:求应缴纳的营业税,实际上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要用乘法计算。在计算一个数与百分数相乘时,可以把百分数化成分数计算,也可以把百分数化成小数计算。
回顾反思,提升策略。
教师引导:回顾一下,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回答:纳税问题是根据税率来计算的,求纳税额是多少,实际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要确定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用单位“1”的数量乘以税率,就可以得出应纳税额。
2、完成“试一试”
学生读题后提问:张叔叔实际获得的奖金有没有5000元?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答案)
教师:应该从5000元里减去需要交纳的个人所得税款,才是张叔叔实际获得的奖金数。
教师引导提问:解答这道题要先算什么?为什么?怎样计算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学生解答,指明板演)
集体交流:这里每一步求什么?计算个人所得税为什么用乘法?(学生回答后教师明确总结)
教师指出:这题要用5000元减去个人所得税,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未知的,所以就要先求出来,然后再算实际获得的奖金。根据“按规定应缴纳的20%的个人所得税”,可以知道应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是5000元的20%,所以要先用乘法计算。
三、巩固提高
1、完成“练一练”。
学生自由读题后独立解答。
集体校对,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教师指导:应缴纳的营业税是6.2亿元的5%,求营业税就是求6.2亿元的5%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2、王叔叔买了一辆7500元的摩托车。按规定,买摩托车要缴纳10%的车辆购置税。王叔叔买这辆摩托车一共要花多少元?
学生自主完成,集体校对。
师:为什么这里要加,而不是和个人所得税一样减呢?
明确王叔叔既要付摩托车的钱,还要付车辆购置税。
3、一个城市中的饭店除了要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外,还要按营业税的7%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如果一个饭店去年一年的营业额是140万元,那么去年应缴这两种税共多少元?
学生自主解答,集体核对。
明确城市维护建设税是在营业税的基础上缴纳7%,也就是说7%
的单位“1”不是营业额的140万,而是营业税的7万元。
四、本课总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税收的意义和作用。在解决纳税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知道了求应纳税额实际上就是求相关金额总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数量关系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是相同的,都是用乘法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会体会到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掌握旧知识,有利于新知识的学习,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就能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六第2、3题。
【板书设计】: 纳税问题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
应纳税额=营业额×税率
应纳税额 ①60×5%=60×false=3(万元)
税率 ②60×5%=60×0.05=3(万元)
答:这个书店去年十二月份应纳税额款是3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