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声的利用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胆结石粉碎.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
A.声音是一种波
B.只有用凹面镜才能反射声波
C.声波具有能量
D.只有把声波集中起来,它才具有能量
2.关于声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击碎人体内结石
B.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是利用声音获得身体各方面的信息的
C.超声波和次声波已被广泛应用,是因为它们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
D.利用台风产生的次声波判断台风的风向和位置,使航船及早躲到安全区
3.下列事例中,属于次声波应用的是( )
A.声呐测定海底深度
B.预报台风、监测核爆炸
C.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
D.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4.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 )
A.频率较低的
B.音调较高的
C.能量较小的
D.响度较小的
5.有一种电子牙刷(如图所示),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关于电子牙刷,正确的说法是
A.刷牙时,人听不到超声波,是因为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C.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6.如图所示的四种情形中,利用了超声波的是
A.小孩对着山壁喊话
B.蝙蝠探测飞行中的障碍
C.工人用电钻钻墙
D.路旁安装隔音壁
7.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
D.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
8.如图所示四个声现象中,哪两个可以用相同的声学知识解释( )
A.甲和乙
B.丙和丁
C.乙和丙
D.甲和丁
9.如图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观察到泡沫塑料球被弹开,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A.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C.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D.空气能够传声
10.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B超检査身体是利用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B.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为了减小广场舞音乐的影响,小明关闭门窗,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只手拨动琴弦时,另一只手按在琴弦的不同位置,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11.利用“B超”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人体内脏器的情况,这是因为(
)
A.“B超”声波的频率很高
B.“B超”声波的能量很大
C.“B超”声波进入人体,可在脏器上发生反射,反射波带有信息
D.“B超”声波进入人体可穿透内部脏器治病
12.下面给出四幅图片反映声现象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13.如图所示,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图中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图中的噪声强度显示仪是用来降低噪声的
C.图中的倒车雷达利用超声传递信息
D.图中的共鸣现象不能在真空中出现
二、填空题
14.如图所示,在蜿蜒的铁路线上,“铁轨医生”用探伤仪给铁轨做“B超”,这是利用声可以传递________,探伤仪发出的超声波不能被人耳听见,原因是超声波的________太高.
15.如图,晓彤将一直点燃的蜡烛放在音响前,加大音量,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该现象说明________。
16.有一种新型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如果换了其他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_来辨别声音的;锁里有一种将声信息转换成电信息的部件叫做______
17.蝙蝠通常只在夜间出来活动、觅食,它在飞行时会发出__(填“次声波”或“超声波”),蝙蝠是利用__原理在夜间捕食的。科学家运用这个原理发明了__。
18.巴西设计师将3D打印技术与医用B超相结合,给准妈妈腹中胎儿打印了1:1的3D模型(如图),作为孩子成长的记录.请问B超利用的是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波________在真空中传播(选填“能”或“不能”).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噪声过大,会破坏听力,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________处减弱嗓声.
三、实验题
19.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但没有与之接触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可以看到乒乓球会_________,乒乓球由静止变为运动,说明它________
(选填“是”或“不是”)获得了能量,同时通过乒乓球的运动,我们可以分析判断左边音叉在__________.右边被敲击的音叉作为声源,当它的振动能量在_______中向外传播时,造成周围介质运动状态的变化,尤其是引发了左边一个音叉的共振,使该音叉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声源所传播的能量,并引起乒乓球的振动说明声音______(选填“能够”或“不能够”)传递能量.
四、综合题
20.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棉花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材料二: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②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
问题:
(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________,②________.
(2)材料________中说明声音具有能量;材料________中说明声音具有信息.
(3)电影“泰坦尼克号”中描述的是轮船因为跟冰山相撞而沉没的悲剧,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声音的传播规律制成的探测装置安装在船上,就能及时发现冰山和暗礁的存在,你能说出它的名称和原理吗?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