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学案 3.3噪声word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 物理 学案 3.3噪声word版无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02 20:22: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噪声
【学习目标】
1.知道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
【学习重难点】
1.知道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2.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减弱噪声的途径。
二、课前学习
(一)复习回顾。
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乐音;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乐音是___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
2.振动的快慢决定乐音的_________,振动的幅度决定乐音的_______,能区分是笛子还是钢琴发出的声音,是因为_________不同。
(二)尝试学习。
1.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噪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
2.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分为三个阶段:
___________(发声) ___________(传声) ___________(听声)
3.控制噪声的途径。
在________________控制——(消声);
在________________控制——(隔声);
在________________控制——(吸声)。
三、学习过程
(一)噪声及其来源。
1.阅读课本“噪声及其来源”部分,回答: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来源于__________。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一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叫噪声。
2.观察示波器上噪声的波形,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声音都是噪声。
(二)噪声的大小及危害。
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噪声等级的单位是__________;符号________。
2.议一议。
(1)噪声等级与主观感觉。
(2)噪声有什么危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噪声可以利用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用_____来划分声音的等级,___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小声――听觉下限。_________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
(三)控制噪声。
1.控制噪声的途径:
在________________控制——(消声)如:______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____控制——(隔声)如:______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____控制——(吸声)如: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这是在__________处控制噪声,在公路两旁设置声音屏障,这是在______________控制噪声,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佩戴耳塞这是在___________控制噪声。
【达标检测】
1.图1中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______是乐音的波形,图_____是噪声的波形。
2.“无声手枪”是在__________________处减弱噪声的;在公路和住宅间植树造林是在__________________中减弱噪声的。
3.在图2给出的城市道路交通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
4.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噪声总是有害的
B.美妙的音乐不可能成为噪声
C.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生活的声音就是噪声
D.振动规则的声音不是噪声。
5.如何进行下列探究活动?
在声源周围安装吸声材料是控制噪声的常用方法之一。在海绵和泡沫塑料这两种材料中,谁的吸声效果更好呢?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回答这一问题。
要求:
(1)写出实验中用到的主要器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实验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得到准确、可靠的结论,应控制哪些因素相同,比较什么现象就能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