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教学设计
课题:声音的特性
课型:新授课
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应该通过学生自己的听、看、想、做等探究过程,使学生体验声音的特征,并能在实际中分辨这些特征,不宜过分强调概念的记忆与辨析。相对来讲,本节课的重点是表征声音特征的三个要素。关于声速的估测对学生来讲,可能有一定的难度,实验结果也不是太精确,但是我觉得重要的在于测量方法,这才是学生应掌握的。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2、了解音调的高低跟频率的关系,响度大小跟振幅关系,了解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不同。3、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4、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并训练学生学习用物理语言表达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采用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规律2、通过学生实验和听录音,指导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寻找物理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典型的演示实验,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声学基础知识兴趣。2、通过声音的三要素学习,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3、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团队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与频率关系,响度跟振幅关系
难点
音调和响度的区别
教学准备
钢尺(钢锯条)每人一把,吉他(或二胡)、笛子、小鼓、音乐磁带(录有钢琴、吉他、提琴等演奏曲的音乐片段)等
教学过程提要
教
学
环
节
集
备
意
见
个
人
复
备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设问: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器材如桌子、凳子、铅笔盒和尺子等比较它们发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学生活动:同时让两名学生利用教具来动手做实验。学生讨论:可能会提出声音现象在多方面的不同。教师总结:这些都是声音的特征。
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
二、讲授新课新知探究)
1、探究声音强弱(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同学们在刚才的活动中,已经发现,小鼓的声音特别响,请敲鼓的同学谈谈,你怎么做的使小鼓特别响?边说边再做给同学们看看。设问:①请你介绍一下,特别响时鼓面的振动有何特点?怎样让别的同学也能看到鼓面振幅大小,按照你设计的方案再做一次。②根据这一现象,同学们能否认为敲鼓时,声音响到什么程度与鼓面振动的幅度大小有关学生讨论……③换了声源,上述的结论还成立吗?能否根据表格的内容设计实验来验证?锯条振动幅度与声音响度间关系拨动形式振动幅度声音响度轻轻拨用力拨学生活动:……换用二胡可以做同样的
实验。演示实验两次用力大小不同弹同一弦时比较声音响度归纳总结得出结论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大小)振幅:表示振动的幅度它们之间关系:响度大小是由振幅大小决定的2、探究决定声音高低的因素声音不但有大有小,还有高有低,我们称为音调,同学们在讲话时,女同学的音调高,男同学的音调低,物理学中的音调大小,在生活中常用尖细、粗哑来表示,而在音乐
中常用音阶来区分。设问:音调的大小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同学们能根据日常生活的事实或刚才各种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中,对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或看法吗?学生讨论……引导归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一定与发声体的振动有关,我们仍用钢锯条来探究这个问题。简单介绍研究方法(出示钢尺)按照表格的内容设计实验并得出结论:锯条的音调与锯条振动快慢的关系振动部分长度振动快慢声音高低1/4锯条长3/4锯条长结论归纳总结:①振动快慢——频率
1秒内振动次数
单位:赫兹(Hz)②声音高低——音调③二者关系——振动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3、音色启发:声音是丰富多彩的,各种不同乐器演奏时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也能分辨出它们的声音。学生活动:①请两位同学分别用二胡和笛子来演奏同一首歌曲,利用对比来听音。②四位女同学站在教室后面念一首诗,每人读一句,其它学生听后指出是谁念的。归纳:我们之所以能听出熟悉的人,熟悉的乐器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特色,叫做音色不同。介绍古代编钟,音色优美小结:①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②音色是由发声本身决定的③响度、间调和音色的声音的三要素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提醒学生,有些物理现象不容易直接观察到,但我们能通过恰当的方法转化为我们可以看到的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自己得出结论通过实验亲身体验什么是音色
三、拓展延伸
教学生认识声音的波形(从而区别不同波形的声音的振幅和频率的大小)
四、课堂小结
本节是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对振幅和频率的理解和应用,加强讲解和练习的力度
五、布置作业
课堂练习做完
板书设计
1、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大小)响度大小是由振幅大小决定
的2、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①频率,每秒振动次数,单位赫兹②音调高低是由声源振动频率大小决定的3、音色由发生体本身决定的4、声速表示声音传播快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