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03 12:0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现象》的第二节,《光现象》这一章涉及的都是光学的基础知识,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传统内容,而本节内容《光的反射》中光的反射定律是光传播的基本规律之一,它是学习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基础,光的反射规律在实际应用广泛,在现代社会光学知识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学习学习本章知识可以帮助学生解释生活中和自然界的许多现象。
教材中是以实验来探究光反射的规律,通过实验来总结归纳光的反射规律。本实验是学生碰到的第一个探究角度关系的实验,要提醒学生及时记录实验数据,从各个方面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锻炼学生设计实验数据表格的能力,以此为契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实验方法。另外本节探究的结果比较容易获得,探究过程比较好把握,所以我们应该关注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参与水平和科学态度方面的表现,对探究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学生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2)了解光的反射规律,会应用光的反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知道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3)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会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过程与方法
(4)经历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5)观察日常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通过社会调查或查阅资料了解光的反射在实际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从光的反射规律“简洁、对称、和谐”中领略到物理学的美。(7)通过了解光的反射的应用和光污染,关注科学及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及人类生活的影响,养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定律及其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视学生学习情况适当考虑个别学生参与)、讲解法、讨论法、观察法。
教学用具
教师:PPT课件、激光笔、光的反射演示仪、法线模型。
学生:激光笔、平面镜、附测量角度的硬纸板。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观察教室的灯光和物体,引入“光的反射”概念。
新课教学
一、光的反射
课前观察:寻找激光的位置。
定义:光在两种介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介质中的现象。
概念理解。
活动1:问题: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反射光线的位置随入射光线发生了变化。
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一)、活动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提出问题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有什么关系?
猜想与假设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一点、二角、三线”概念;建立“光的反射光路图”;引导学生对两角、三线进行猜想与假设。
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三线位置关系:可能在同一平面。二角关系:可能相等。
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
教师边解释边演示,指导学生学会操作。
1、选择实验器材
2、设计实验步骤
(1)、让激光笔的入射光沿着左侧的E板射到镜面的O点。
(2)、转动光屏右侧的F板,找到反射光。
(3)、观察并测量入射角分别为30°、45°、60°时的反射角。
实验注意事项提示:
(1)、白色纸板竖直放置在镜面上。
(2)、激光笔口对正E板的边缘。
(3)
、入射点O与折叠板中缝相交。
3、设计实验表格
入射角
30°
45°
60°
反射角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分析与认证
学生代表讨论,交流心得,得出结论。
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三者在_____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___两侧。反射角_______入射角。
(二)、光路的可逆性
1、特殊情况。2、光路是可逆的。(师生互动)
三、镜面反射与漫反射
活动:寻找激光的反射光线。
学生观察教学演示实验视频。
分析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的区别。
四、光的反射的应用与弊端
练习
小结
1.光的反射现象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共面、居中、等角、可逆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4、光的反射的利与弊
提示:光的反射光路图
板书设计
3.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一、光的反射现象:
1、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都能发生反射;
2、光的反射定义:光射向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几个概念:入射点、法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
入射角、反射角。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α
β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