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冲刺重高讲义(四):常见的碱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冲刺重高讲义(四):常见的碱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8-02 21:4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物理化学性质
1、碱的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2、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物理性质的比较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
俗名
苛性钠、火碱、烧碱
熟石灰、消石灰
颜色、状态
白色块状固体
白色粉末状固体
溶解性
易潮解、易溶,且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微溶
腐蚀性
强腐蚀性
较强腐蚀性
用途
重要化工原料,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
重要的建筑材料,也是一种工业原料.如漂白粉,农业上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3、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用途、制取的比较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钙[Ca(OH)2]
电离方程式
NaOH=
Na++OH-
Ca(OH)2=
Ca2++2OH-
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O2+2NaOH=Na2CO3+H2O
Ca(OH)2+CO2=CaCO3↓+H2O
与酸反应
NaOH+HCl=NaCl+H2O
Ca(OH)2+2HNO3=Ca(NO3)2+2H2O
与盐反应
2NaOH+CuSO4=Cu(OH)2↓+Na2SO4
Ca(OH)2+Na2CO3=CaCO3↓+2NaOH
用途
化工原料,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
建筑业,抹墙,农业上改良酸性土壤,配置波尔多液,石硫合剂,工业上制取NaOH,漂白粉
制取
Na2CO3+Ca(OH)2=
CaCO3↓+2NaOH
CaO+H2O=
Ca(OH)2
二、碱的通性(OH-)
1、碱的通性
①可溶性碱使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②跟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2NaOH+CO2=Na2CO3+H2O
Ca(OH)2+CO2=CaCO3↓+H2O
SiO2+2NaOH=Na2SiO3+H2O
③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2NaOH+H2SO4===Na2SO4+2H2O
Ca(OH)2+2HCl===CaCl2+2H2O
④跟某些盐反应,生成另一种碱和另一种盐。【碱必须可溶】
2NaOH+CuSO4=Na2SO4+Cu(OH)2↓
3NaOH+FeCl3=3NaCl+Fe(OH)3↓
2NaOH+MgSO4=Na2SO4+Mg(OH)2↓
Ba(OH)2+Na2SO4=BaSO4↓+
2NaOH
Ca(OH)2+Na2CO3=CaCO3↓+2NaOH
Ba(OH)2+CuSO4=BaSO4↓+
Cu(OH)2↓
三、烧碱变质问题
1、氢氧化钠变质原因:2NaOH+CO2=Na2CO3+H2O
2、验证是否变质的方法:
A(加入酸)取样,加过量的稀盐酸,如果有气泡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NaOH+HCl=NaCl+H2O

Na2CO3+2HCl=2NaCl+H2O+CO2↑
b(加入碱)取样,加氢氧化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Na2CO3+Ca(OH)2=2NaOH+CaCO3↓
c(加入盐)取样,加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NaOH已经变质:Na2CO3+CaCl2=2NaCl+CaCO3↓

Na2CO3+Ca(NO3)2=2NaNO3+CaCO3↓
3、变质程度的探究:部分变质(既有氢氧化钠,又有碳酸钠)或完全变质(全是碳酸钠)
①取样,(如果是固体,就需要加适量水,使固体完全溶解),加过量的氯化钙(或硝酸钙)
溶液,如果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碳酸钠存在:
Na2CO3+CaCl2=2NaCl+CaCO3↓

Na2CO3+Ca(NO3)2=2NaNO3+CaCO3↓
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滤液是否变红。
结论:如果滤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存在,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如果滤液不变红,则证明氢
氧化钠部分变质
例1、某学习小组测定实验室里一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程度,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A.取少量样品,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B.取少量样品,加入少量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证明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
C.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变质
D.取少量样品,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证明氢氧化钠溶液部分变质
例2、“烧碱同学”要穿过迷宫,从进口顺利地走到出口,途中遇到不反应的物质才能通,如图.
(1)请你在答题卡中用“连续线”画出烧碱应走的路线
(2)烧碱在刚进迷宫时,碰到了两种阻止他前进的物质,请写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
例3、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请结合小明同学对碱的四点化学性质的归纳图完成下列问题.(箭头上方的物质是指与碱反应的物质)
(1)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 
 .
(2)氢氧化钠暴露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以氢氧化钠必须 
 保存.
(3)请帮小明补充完整性质3箭头上方的反应物质是 
 (填“酸”或“碱”或“盐”).
(4)碱溶液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 
 (填化学符号).
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柯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
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注:BaCl2溶液呈中性)
(1)小柯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部分变质”。你认为小柯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 
 。
(3)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请在丙图中画出“生成CO2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象 
 。
1、X可以发生如下反应:①X+酸═盐+水;②X+非金属氧化物═盐+水。X可能是(  )
A.氧化铜
B.盐酸
C.氢氧化钠
D.碳酸钠
2、列有关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中,三者皆指同一物质的是(  )
A.氧化钙、消石灰、CaO
B.氯化氢、盐酸、HCl
C.碳酸钙、熟石灰、CaCO3
D.氢氧化钠、烧碱、NaOH
3、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氢氧化钠呈碱性
改良酸性土壤
B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干燥氧气
C
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反应
制取氢气
D
氢氧化钙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吸收二氧化碳
A.A
B.B
C.C
D.D
4、碱溶液中都含有OH﹣,因此不同的碱表现出一些共同的性质.下列关于Ba(OH)2性质的描述中不属于碱的共同性质的是(  )
A.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色
B.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水
C.能与CO2反应生成水
D.能与Na2SO4溶液反应生成BaSO4沉淀
5、镁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加氢氧化钠液质量为a﹣cg时,溶液中发生的反应为:MgC12+2NaOH=2NaCl+Mg(OH)2
B.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至ag时,溶液中溶质质量比原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大
C.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至bg时,溶液中含三种溶质
D.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至cg时,溶液呈中性
6、根据碱的四条化学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 
 色;
(2)图中的X代表一类物质,则X为 
 (填物质类别),请写出符合性质③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
(3)碱溶液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都含有 
 .
7、请分析如图碱的化学性质知识网络,完成下列问题:
(1)若指示剂为石蕊溶液,遇碱溶液则变为 
 色;
(2)图中的X填写 
 (填物质的类别);
(3)若非金属氧化物为二氧化碳,碱为氢氧化钠,请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
(4)请根据如表所提供的部分物质的溶解性表,写出符合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
OH﹣
NO3﹣
CO32﹣
K+



Ba2+



8、实验小组的同学研究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下所示的实验。
(1)图2中实验后某试管中的液体呈红色,则试管中原来盛有的物质是 
 。
(2)图1中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蓝色沉淀,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写出上述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出1个即可)。
(3)总结碱的通性:能与 
 、 
 、 
 、 
 反应。
(4)不同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性质也存在差异。氢氧化钙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而氢氧化钠则不能,其原因是 
 。
9、学习氢氧化钠的性质之后,知道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H2O、Na+、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某科技小组想进一步探究是哪一种粒子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提出猜想】猜想①:可能是H2O;猜想②:可能是Na+;
猜想③:可能是 
 .
【实验验证】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试管内溶液仍为无色
水分子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②用试管取少量氯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③用试管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讨论反思】有同学认为猜想①不需要实验验证就可以排除,你认为该同学的理由是 
 .
1、将一套如图所示的密闭装置放在天平上,使天平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后出现的情况是(  )
A.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变质
B.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C.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变浓,烧碱潮解
D.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饱和,烧碱潮解
2、在A+B→盐+水的反应中,A和B不可能是(  )
A.HCl和NaOH
B.CO2
和NaOH
C.H2SO4
和Fe2O3
D.H2SO4
和BaCl2
3、下列对露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进行相关实验中,实验现象及结论合理的是(  )
A.取少量溶液样品,滴入氯化钙溶液,无明显现象
B.取少量溶液样品,滴入稀盐酸,立即有大量气体产生
C.取少量溶液样品,滴入适量澄清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证明原样品中含有氢氧化钠
D.向溶液样品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可除去样品中的杂质
4、下列各组内的物质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A.氢氧化钠、纯碱、火碱
B.氢氧化钙、消石灰、熟石灰
C.盐酸、氯化氢、食盐
D.冰、干冰、水
5、下列潮湿的气体不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
(
)
A.H2
B.CO2
C.CO
D.O2
6、如图,广口瓶内盛有气体X,滴管内盛有液体Y.若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使液体滴入瓶中,振荡,套在玻璃管一端的小气球慢慢鼓起,则气体X和液体Y可能是(  )
A.X是SO2,Y是NaOH溶液
B.X是CO,Y是Ca(OH)2溶液
C.X是O2,Y是Ca(OH)2溶液
D.X是CO2,Y是硫酸溶液
7、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CO2与NaOH能够发生反应,某同学用右图组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
(1)有时药品滴加顺序会影响实验现象。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先膨胀,后变瘪”,则加入试剂的顺序应该是
 
 (填序号)
A.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盐酸
(2)请解释气球“先膨胀”的原因: 
 。
(3)写出气球“后变瘪”的化学方程式 
 。
8、为探究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出了如图2种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个实验装置,可能看到实验现象分别是 
 、 
 ,产生该实验现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
(2)某同学质疑上述实验设计,该同学质疑的依据是 
 .
(3)在原实验的基础上,你能证明CO2和NaOH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是 
 .
9、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是实验室常用的碱。
(1)氢氧化钠的俗称是 
 ;氢氧化钙的俗称是 
 .
(2)要鉴别氢氧化钠稀溶液和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下列方法不能够达到目的是 
 (填序号).
A.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
B.分别通入二氧化碳
C.分别滴加稀盐酸
D.分别加热原溶液至80℃
(3)同学们将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同时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Na2CO3、Ca(OH)2;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Na2CO3;
丙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Ca(OH)2;
丁同学认为:可能是 
 (填化学式).
【交流与评价】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 
 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 
 .
【实验与探究】
(1)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倾倒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该滤液中溶质是NaOH、Na2CO3的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
(2)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通入足量的CO2,溶液 
 现象(填“有”或“没有”)产生,据此否定了自己的猜想.
(3)丁同学为了验证乙同学结论也取原滤液向其中滴加了少量稀盐酸,却发现无气泡产生.
【解释与结论】大家经过分析找出了丁同学所用试剂与乙同学相同,却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拓展与延伸】通过上述的实验探究,你认为在分析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时,除了要考虑生成物外,还要考虑 
 .
10、甲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
(1)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2)在C组实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结束后,甲同学将A、C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容器中,看到溶液变浑浊,该现象说明有 
 物质生成(填化学式),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
(4)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使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呢?甲同学进一步推测:溶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 
 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是三种物质两两混合组成的混合物。
(5)为了验证推测,甲同学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加以验证。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空白:
实验内容
预测现象
结论
取少量容器中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
①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
物质是碳酸钠
②若无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
物质是氢氧化钙
③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6)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第②步验证的结论不严密,原因是 
 。
参考答案
例1、C
例2、CuCl2+2NaOH═Cu(OH)2↓+2NaCl;2NaOH+CO2═Na2CO3+H2O.
例3、(1)红色;(2)2NaOH+CO2=Na2CO3+H2O,密封;(3)酸;(4)OH-.
例4、(1)不正确,无论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变质,都会使酚酞试液变红。
(2)部分变质。
(3)
1、C
2、D
3、C
4、D
5、C
6、(1)红;(2)酸,NaOH+HCl=NaCl+H2O;(3)氢氧根离子.
7、(1)蓝(2)酸(3)2NaOH+CO2═Na2CO3+H2O。
(4)Ba(OH)2+K2CO3═BaCO3↓+2KOH。
8、无色酚酞试液;复分解反应;NaOH+HCl═NaCl+H2O,或Ca(OH)2+2HCl═CaCl2+2H2O;某些非金属氧化物;酸;某些盐;酸碱指示剂;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于水解离出的阳离子不同。
9、【提出猜想】OH﹣;
【实验验证】










①用试管取少量蒸馏水,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试管内溶液仍为无色
水分子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②用试管取少量氯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试管内溶液仍为无色
钠离子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③用试管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
试管内的溶液变红
OH﹣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讨论反思】无色酚酞试液中有大量水分子,已经证明水分子不能使酚酞变红色.
1、C
2、D
3、D
4、B
5、B
6、A
7、(1)B(2)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导致瓶内气压减小
(3)Na2CO3+2HCl═2NaCl+H2O+CO2↑
8、(1)试管内液面上升,烧杯内液面下降;软塑料瓶变瘪;2NaOH+CO2=Na2CO3+H2O;NaOH与CO2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使容器内气压变小,产生气压差;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后试管和软塑料瓶内压强变小,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后也会使试管和软塑料瓶内压强变小;
(3)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入稀盐酸,观察现象,若有大量气泡产生,可以肯定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9、(1)火碱、烧碱、苛性钠;熟石灰、消石灰;
(2)C;
(3)NaOH;甲;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在溶液中会继续反应不能共存;Na2CO3+2HCl=2NaCl+H2O+CO2↑;没有;丁同学滴加的盐酸量过少,氢氧化钠的量较多与少量的盐酸反应(或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反应物是否有剩余.
10、(1)C、D(2)Ca(OH)2+Na2CO3═CaCO3↓+2NaOH
(3)CaCO3;(4)NaOH;(5)物质是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6)氢氧化钠溶液也显碱性,还可能是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2020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冲刺重高”讲义(四)
常见的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