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与面积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三年级第二学期P72页。
教材分析: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是小学阶段长方形相关知识的重点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将周长与面积联系起来,以巩固、发展学生对周长与面积的认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于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已经能够基本掌握,但是通过面积求周长或通过周长求面积,学生这方面的习题涉及的还比较少,对于周长和面积之间的转化是对学生思维层次上的一个提升,本节课比较着重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对周长和面积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2.能综合运用周长与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借助学习任务单经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体验从问题出发,依次推导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周长与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正确寻找中间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教室更换窗户的场景已知长和宽求玻璃的大小和窗框铝合金条的长度,复习长方形及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2.公式变形。
3.揭示课题:周长与面积。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
乐乐用绳子围一个面积是512平方米的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长是32米,这根绳子有多长?
1.学生齐读题
2.媒体出示学习任务单
3.学生交流想法,同时出示做题过程:
模仿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 2.讲评。
探究二
(一)老师要为教室做一个公告栏,假如老师用120厘米的木条围一个长方形,宽2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二)如果老师把公告栏改成正方形,现在用120厘米的木条围一个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米,宽式60分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分米?
A.(8+60)×2 B. 2 × (8+60) C .(80+60)×2
2.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4厘米,它的面积是( )。
A.4厘米 B.4平方厘米 C .16平方厘米 D .1平方厘米
3.一个长方形的花圃的面积是48平方米,宽是6米,这个花圃的长是( )米,周长是( )米。
A.42 B.8 C.18 D.2×(42+6) E.2×(8+6)
(二)判断题
1.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面积相等。 ( )
2.长方形的周长相等时,它们的面积一定也相等。 ( )
(三)填表格
长方形 长 宽 周长 面积
10m 7m ? ?
? 6cm ? 24cm?
8dm ? ? 24dm?
正方形 边长 周长 面积
6cm ? ?
? 20m ?
? ? 81dm?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拓展题
学校要靠墙围一个面积是1250平方米,长50米的长方形花坛。可以有几种围法?需要多长的栏杆?如果是你设计,你会选择哪种方案?
附:板书设计
周长与面积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周长=边长×4
长方形面积= 长×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从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出发,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线,让学生经历知识和应用过程,将对知识的理解渗透整个活动中。在不同场景中应用学生已掌握的周长与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一)导入部分
教室更换窗户的场景已知长和宽求玻璃的面积和窗框铝合金条的长度,复习长方形的面积及周长公式,引出课题《周长与面积》。
(二)探究部分
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之下自然而然得得出:已知长方形的面积和一条长要求面积,先求宽。在有了这一题的经验之后,给出布置布告栏的场景,学生很容易分析得出“已知长方形的面积和宽求面积,先求长。”
(三)应用部分
在练习设计环节,严格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设计了选择题(不计算直接可以得到答案),表格式的填空题(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判断出先计算什么再计算什么)。
总览整节课,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与现实中的具体情境,将装修学校,装饰教室贯穿始终,使学生形成背景性经验,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