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 9.1 压强 同步练习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学期 9.1 压强 同步练习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0-08-03 13:2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1
压强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甲、乙两物体重叠置于水平面上,当它们分别受到5N和8N的水平拉力时保持静止。如图所示,已知甲的底面积为200cm2,重为10N,乙的底面积为100cm2,重为20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体对乙物体的压强为500Pa
B.乙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20N
C.地面对乙物体的摩擦力为3N,方向为水平向右
D.甲物体对乙物体的摩擦力为8N,方向为水平向右
2.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圆柱体A和B的高度之比为1:2,质量之比为2:1,把它们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则水平桌面受到圆柱体的压强之比为(  )
A.1:2
B.4:1
C.1:4
D.2:1
3.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和压力F甲、F乙的关系是(  )
A.p甲<p乙,F甲>F乙
B.p甲<p乙,F甲<F乙
C.p甲>p乙,F甲>F乙
D.p甲>p乙,F甲<F乙
4.如图所示,A、B、C三个容器中分别装有盐水、清水和酒精,三个容器中液面相平,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分别为pA、pB、pC,则(  )
A.pA>pB>pC
B.pA<pB<pC
C.pA=pB=pC
D.无法确定
5.如图1表示体重大致相同的滑雪者和步行者在雪地里行走的情景,为了探究他们对雪地压力的作用效果,现利用海绵、小桌、砝码进行模拟研究,应选择图2中的哪几种情形(  )
A.甲与乙
B.乙与丙
C.甲与丙
D.以上都不对
6.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坦克装有履带
B.在铁轨下铺设枕木
C.刀刃磨得锋利
D.滑雪时站在雪橇上
7.将重物放在水平桌面上,在受力面积不变的情况下,给这个重物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F.在拉力F逐渐变大过程中,正确表示重物对桌面的压强p与拉力F关系的图象是图中的(  )
A.
B.
C.
D.
8.如图所示,GA=20牛,GB=5牛,F=120牛,若物体A、B处于静止状态,则墙面受到的压力是(  )
A.20牛
B.25牛
C.120牛
D.145牛
9.小华利用带钉的木块、沙土、钩码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分析比较如图,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通过比较钉子陷入沙土中的深度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B.由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C.本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D.由图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10.如图,将圆柱体甲、乙放在水平面上,已知ρ甲>ρ乙.若沿水平方向切除相同的高度△h,则下列图象中能正确表示余下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与切去部分高度△h的关系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1.在我市很多广场上,都铺有布满鹅卵石的甬道,人们喜欢在这种小道上行走,可以起到按摩脚底的功效。这是由于鹅卵石凹凸不平,使脚底跟地面的接触面积 
 ,从而使脚底受到的压强 
 。
12.如图1所示,甲、乙两个实心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其中甲为底面积为0.25m2、高2m的均匀柱状体,乙为边长为1m,密度为2×103kg/m3的正方体,当沿水平方向截取不同高度的甲物体,并平稳地放在乙物体上时,甲、乙对地面的压强随截取的长度x的变化如图2所示,则 
 (选填“a”或“b”)图象代表甲的压强随截取的长度x的变化,图2中p1:p2= 
 。
13.如图1是a,b两种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则a,b两种物质密度之比为 
 ,如果用质量相等的上述两种物质分别制成甲、乙(图2)两个底面积不同、高度相同的实心圆柱体,并将它们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则甲、乙两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14.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平桌面上的钩码所受的重力。弹簧测力计从图示位置开始向上缓慢提升,其示数F与上升的高度h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钩码所受的重力为 
 N.当h=3cm时,测力计的读数是 
 N,钩码对桌面的压力是 
 N。
三.作图题(共2小题)
15.小球匀速下滑时,请在图中画出小球对滑梯压力的示意图。
16.如图所示,AB是一根粗细均匀的长木棒、斜靠在墙角,竖直墙面光滑,请画出木棒对竖直墙面的压力FA和地面对木棒的摩擦力f的示意图。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17.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同学们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系列实验。
(1)同学们是根据 
 来表示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观察比较图甲、乙所示的情况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当 
 一定时, 
 ,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应比较 
 两图的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当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 
 。这种探究性实验方法在物理学中叫 
 。
(4)小明将图乙中的小桌和砝码又放到一块木板上,如图丁所示,图乙中海绵受到的压强p乙和图丁中木板受到的压强p丁的大小关系为:p乙 
 p丁(选填“>”“<”或“=”)。
五.计算题(共3小题)
18.小明骑车在某段平直的水平路面上由静止开始运动,共用时12s,小明重450N,轮子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是20cm2,图甲是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小明在t=7s时刚好到达这段路程的中点,图乙是动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
(1)小明骑自行车在水平地面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为3.3×105Pa,求自行车的重力。
(2)自行车在0﹣7s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保留1位小数)
(3)自行车在第8s﹣9s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是多少?
19.电动汽车是正在大力推广的新型交通工具,它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如图,是一辆停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电动汽车,质量为1.6×103kg,每个轮胎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为2×10﹣2m2,g取10N/kg,求:
(1)车对地面的压力;
(2)车对地面的压强。
20.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汽车已经逐步进入家庭。某品牌小汽车质量是1600kg,车上载有人和物品质量共为200kg,车轮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为2.0×10﹣2m2.若小汽车以输出功率60kW在市区外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v1=72km/h;当汽车将要进入市区时,司机减小了油门,使汽车的输出功率立即减小为24kW并保持该功率继续直线行驶,汽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设运动过程中汽车所受阻力不变,g取10N/kg。求:
(1)该汽车静止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2)汽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3)t2时间后汽车运动的速度v2的大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C。
2.
A。
3.
B。
4.
A。
5.
B。
6.
C。
7.A。
8.
C。
9.
B。
10.
D。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1.减小;增大。
12.b;4:5。
13.
2:1;2:1。
14.
8;6;2。
三.作图题(共2小题)
15.
16.
四.实验探究题
17.
(1)海绵的凹陷程度;(2)受力面积;压力越大;(3)乙、丙;明显;控制变量法;(4)=。
五.计算题(共3小题)
18.
(1)由p=得,小明骑自行车在水平地面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
F=pS=3.3×105Pa×20×10﹣4m2=660N,
因自行车在水平地面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小明与自行车的重力之和,
所以,F=G总=G小明+G车=450N+G车=660N,
则G车=210N;
(2)由图知7~12s自行车匀速v=6m/s,故7~12s行驶的路程:s=vt=6m/s×5s=30m,
小明在t=7s时刚好到达这段路程的中点,
所以,0~7s通过的路程s′=s=30m,
自行车在0~7s内的平均速度:v′==≈4.3m/s;
(3)由v﹣t图象可知,自行车在第8s﹣9s时做匀速直线运动,
由F﹣t图象可知,在第8s﹣9s自行车的动力F=30N,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自行车所受的摩擦阻力:f=F=30N;
答:(1)小明骑自行车在水平地面行驶时,对地面的压强为3.3×105Pa,求自行车的重力210N;
(2)自行车在0﹣7s内的平均速度是4.3m/s;
(3)自行车在第8s﹣9s时受到的摩擦阻力是30N。
19.
(1)车对地面的压力:
F=G=mg=1.6×103kg×10N/kg=1.6×104N;
(2)车对地面的压强:
p===2×105Pa。
答:(1)车对地面的压力为1.6×104N;
(2)车对地面的压强为2×105Pa。
20.(1)该汽车静止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力:
F=G总=m总g=(m车+m物)g=(1600kg+200kg)×10N/kg=1.8×104N,
对水平路面的压强:
p===9×105Pa;
(2)因为P===Fv,
所以,当汽车以v1速度匀速行驶时,汽车受到的牵引力:
F1===3000N,
因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汽车受到的阻力:
F阻=F1=3000N;
(3)当汽车以v2速度匀速行驶时,汽车受到的牵引力F2=F阻=3000N,
则t2时间后汽车运动的速度:
v2===8m/s。
答:(1)该汽车静止时对水平路面的压强为9×105Pa。
(2)汽车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为3000N;
(3)t2时间后汽车运动的速度v2的大小为8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