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7课 切开的果实 岭南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7课 切开的果实 岭南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0-08-02 21:0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切开的果实》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感知切开的果实形状产生的变化,能运用点、线、面、色及托印的方法表现切开的果实和切面美丽的图案。
(过程和方法):在观察、发现中感受切开的果实的美丽的图案纹理,尝试用线与色及托印的方法表现自己的发现。
(情感与态度):了解果实的营养价值,感受大自然造物的美妙与神奇,培养善于观察和发现美。
教学重点: 感受切开的果实形状与图案的美感。
教学难点: 运用对称、均衡、放射等排列图案拓印。
教学准备: 蔬果、颜料、纸碟 ,水果刀,抹布
教学情景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了解生活中的蔬果。 导词:“蔬果是我们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今天老师带了许多蔬果,看看它们是……?”
出示蔬果篮子
了解学生喜欢吃的蔬果(蔬菜和水果),提出蔬果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以增强抵抗力。
3.提出问题:平日有没有留意蔬果被切开后的样子?
认识蔬果的营养价值,说说自己喜欢吃的蔬果(果实为主)。 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蔬果的营养价值入手,让学生关注果实内里的价值。
2.感受果实被切开的图案。 1.切蔬果(西红柿),引导观察。
2.演示课件,观察各种蔬果被切开后的图案。
引导学生比较比较花纹特点观察图案的花纹,板书:
对称图案
放射图案
展示画家作品
引导欣赏作品的色彩、花纹的透叠的效果。学习画家利用果实的花纹创作作品。 1.观察切开的图案像什么(花朵、烟花……),。
2.观察、发现图案的规律——对称和放射。
3.说说作品的美,说说该学习的地方。
从观察实物到观察照片,生动地让学生感受果实内里美妙的图案。
从欣赏画家作品,认识通过果实美丽的花纹可以创作作品。
3.拓印体验 1.展示拓印作品,比较。
思考如何拓印出较清晰的造型和花纹。
2.指导学生印制,注意提醒颜料的水分,涂色要均匀,按压力度要均匀。
3.简评
引导学生分享拓印的困难和成功的方法,共同解决问题,提出涂色及按压力度要均匀,。 1.比较两种效果,思考如何引出清晰的造型和花纹。
2.自主探究,体验拓印的方法。
3.分享自己的困难,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自主体验,掌握拓印的方法,并发现如何印出较好的效果。
4.学习排列方式 1.展示两幅作品作比较
问:“你觉得哪幅比较美?为什么?”——有规律
2.欣赏各种不同排列方法的作品。
3.排一排,摆一摆
展示课件,找一学生帮忙通过拖动鼠标排列图形到最佳的位置,引导学生观察用了哪种排列方法,启发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排列方法。
4.简单示范
示范运用两种颜色的结合能使画面产生更丰富的效果。 比较,感觉有规律的一幅比较好看。
简单了解对称、放射等基本的排列方式。
学生代表到平台演示排列方法 认知有规律的排列具有美感,运用多媒体直观地让学生体验排列的美感和多种排列方式,(解决本课难点)为下面拓印作准备。
5.作业布置 作业:请每个小组合作帮忙把“白手帕”、“白衣服”“白碟子”用拓印的方法设计花纹,把它们变成“花手帕”、“花衣服”、“花碟子”。
要求:每个小组完成两项任务,小组长分配好。
每组平均3人完成一张作业。 为学生提供创作的范围,让学生更有目的性和发挥积极性。
6.教师辅导,学生创作 注意观察学生的合作情况;拓印的方法。 合作创作,先交流花纹的排列方式及色彩的搭配和运用。
7.作业展示、评价 分组展示作品2幅,作比较,提出:“你们组满意哪幅作品?为什么?” 从拓印的效果、排列的方法分析,找出作品中不满意的地方。 通过展示作品,大家互相比较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反思制作过程中的困难获成功经验。
8.小结及课后延伸 结语:看到这些漂亮的画面,老师要谢谢同学们,把它们变成了美丽的作品。在这里更要谢谢被我们粘满了颜色的疏果,谢谢辛劳耕种的农民伯伯。
提出:通过这堂课我们学会了一种新的方法——拓印,请你找找生活中哪些材料可以拓印出如此美丽的画面。
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的趣味和价值,继续关注,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