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4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020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4.4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020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0-08-03 08:3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一类细菌和真菌能够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__________。可见,这类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的__________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氧化碳

无机盐
有机物
物质循环
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是寄生生活的,它们能够从活的动植物体和人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植物和人患不同的疾病。例如链球菌可以使人患________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而手癣、足癣、棉花枯萎病、小麦叶锈病等疾病,都是由______感染引起的。
扁桃体
真菌
3.与动植物共生(营共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1)共生定义: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现象。
(2)举例
①地衣是______和______共生在一起形成的。
②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共生。
相互依赖
彼此有利
真菌
藻类
能够固氮的根瘤菌
植物
③在牛、羊、骆驼等草食动物的胃肠内,生活着一些细菌,可以帮助动物分解草料中的_________,
而动物又可以为这些细菌提供生存的场所和食物。
④在人体肠道中有些细菌能够制造__________和__________,对人的健康很有益处。
纤维素
维生素K
维生素B12
A
C
B
C
C
D
C
B
C
答案呈现
A
B
见习题
1.[模拟·广东]在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遗体不会永远保留着的原因是(  )
A.动物的遗体自身会分解
B.土壤中的小虫子可以分解动植物遗体
C.腐生细菌和腐生真菌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
D.绿色植物能够分解动植物遗体
C
2.细菌在分解动植物遗体时,最终会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  )
A.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
B.小分子有机物和水
C.酒精和二氧化碳
D.简单的有机物和无机盐
A
3.人类许多疾病是由真菌、细菌引起的,下列疾病由真菌引起的是(  )
A.色盲
B.艾滋病
C.足癣
D.肺炎
C
4.
[中考·自贡]一些细菌、真菌能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下面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真菌引起棉花枯萎病
   
B.霉菌引起人患感冒
C.链球菌引起人患扁桃体炎
   
D.真菌引起人患足癣
【点拨】病毒可引起人患感冒,不是霉菌。
B
5.地衣是两类生物共生在一起形成的,这两类生物是(  )
A.细菌和真菌
B.细菌和藻类
C.真菌和藻类
D.真菌和苔藓
C
6.[模拟·绵阳]王奶奶家种的花生今年大丰收,她发现花生根部有许多瘤状物(如图)。你知道瘤状物内含有什么吗?它与花生之间又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
 
A.根瘤菌、寄生
B.白僵菌、共生
C.白僵菌、寄生
D.根瘤菌、共生
D
7.[中考·贵港改编]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们对它们“爱恨交加”,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细菌和真菌通过与动植物共生而使其患病
B.细菌和真菌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C.细菌和真菌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D.细菌和真菌必须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C
8.
[教材图片题]如图的生物是地衣,
关于地衣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的细胞都有叶绿体
B.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的细胞都有细胞壁
C.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是寄生关系
D.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的营养方式都是异养
B
9.
[易混题]如图是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动物和细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没有动物,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就无法进行
B.细菌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这一生理过程属于吸收作用
C.有些细菌可以和豆科植物
共生,使豆科植物生长良好
D.只要有细菌和真菌存在,人
和其他动植物就会生病
C
10.下列不属于共生现象的是(  )
A.人与体内的蛔虫
B.地衣
C.根瘤菌与豆科植物
D.帮羊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和羊
【点拨】蛔虫寄生在人体内,人为蛔虫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对蛔虫有益,但对人体有害。
A
11.[中考·青岛]一名同学在学习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一节后,用概念图(如图)的方式整理了本节内容。下列选项与概念图中的①②③④相对应的是(  )
A.香菇、与动植物共生、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根瘤菌
B.霉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根瘤菌
C.霉菌、与动植物共生、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结核杆菌
D.香菇、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结核杆菌
B
12.【核心素养:科学探究】[中考·聊城]为了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两套实验方案:
方案一:将同一种树的部分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平均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接种细菌,乙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环境中,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方案二:取两种树的等量落叶,分别标为丙组和丁组,将两组落叶进行灭菌处理后,丙组接种细菌,丁组不接种细菌,两组都放在无菌的环境中,两组在实验过程中都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请根据上述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该探究实验提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
(2)方案一中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你认为实验的对照组是________组。
(3)方案二中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终可能获得的实验结果是____组的树叶被分解。
(4)比较以上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较科学的是实验方案________,原因是该方案符合____________原则。
(5)实验过程中要添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这样做的原因是为细菌生长繁殖提供适量的________。
细菌

细菌和落叶类型


单一变量 
水分
【点拨】该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吗?根据生活经验作出的假设是细菌对植物遗体具有分解作用。在方案一中,实验的变量是细菌,对照组是乙,实验组是甲,说明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方案二中的实验变量是细菌和落叶类型。方案一排除了所有影响实验的干扰因素,控制了单一变量,结果更有说服力。实验中除了要探究的条件外,其他条件一般要满足实验进行的基本需要,生物生活需要水分,实验中添加蒸馏水,可以满足细菌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