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1年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一轮复习
专题六:探究小说的标题
一、必备知识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故探究标题应较为重要。
【标题效果的探究】
标题是文章的核心,命题者对于标题意蕴的探究最近几年的确有所偏爱。主要是从“标题意蕴的探究”“不同标题的比较”“拟标题的意图”等几个角度命题。作答时,可从以下角度思考:
①题目本身能否使人产生联想,是否有丰富的意蕴;
②题目是否与小说独特的谋篇布局和构思方式有关;
③题目与主要情节是否有密切关系,是不是对主要情节的概述;
④题目与主要人物性格是否密切相关;
⑤题目能否表现小说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⑥题目是否暗示或揭示主题。
对于题目意蕴的探究,可从小说题目本身的含意、人物形象在题目中的表现、主要情节在题目中的表现、题目对主题的暗示和总结等维度进行思考。还要考虑标题是否存在双关、象征义,是不是行文线索等方面。
【常见的探究题有三种】
一是侧重内容的意蕴探究;
二是不同标题的比较探究;
三是拟标题的意图。
无论是哪种,都要关注两方面:一是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是标题与文本的联系。
(一)小说标题探究的思考角度
(1)环境角度:交代时间、地点等,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2)情节角度:设置悬念;贯串始终,是结构严谨的线索;推动(暗示)情节发展;衔接照应。
(3)形象角度: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
(4)主题角度:寄托情感、突出(揭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5)自身的表达特点角度:运用双关、比喻、象征等手法。
(6)读者角度:给读者带来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标题意蕴探究题的答题步骤
第一步:点出标题所用的表达技巧,比如:双关、比喻、反讽(反语)、反问、引用等。
第二步:分析标题的表层义,即把标题在文中所表示的最浅层的意思分析出来。
第三步:分析标题的深层义,深层义的挖掘要联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主题等方面。
(三)标题的含义
表层义(即字面义)﹢深层义(比喻义或引申义或指代义)。
【标题的作用】
①点明小说的中心。
②高度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③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④交代主要人物。
⑤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给小说拟标题】
A、看中心句。
B、看开头和结尾。
C、看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例:小说为什么以“祝福”为题?
【答案】
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密切相关。
祝福作为一个时间标志,把祥林嫂的人生悲剧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发展脉络,起到线索的作用。
祥林嫂的悲惨遭遇是在祝福的欢乐气氛中展开的,鲜明的对照增加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二、关键能力
提问模式:
1.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2.如果给本文拟一个标题,你会选“XXXX”还是“XXXX”?为什么?
【答题思路】
有的作品的标题,直接点出了作者所写作的对象。解答时要特别关注其对象的特点,探究作者为何写这一对象。有的则在对象前添加了修饰性或者限制性词语,组成偏正结构的标题。解答时,更要注意对象前面的修饰语,同时结合文章内容仔细揣摩其内在的意蕴,明确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有些标题是以句子为标题的,它常常就是作者表达的主旨或揭示的哲理,在这些标题中要特别注意表达感情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是作者对对象的主体特征或内在感情的一种概括,要结合文章内容准确理解其含义。
三、对点专项训练
【2020·湖北省高三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将军和士兵
聂鑫森
胡家村村长胡大尊,做梦都没有想到,县长宋公义,会在这个冬天的早晨,出现在龙虎关!
当他和村民走进望楼的休息室时,浓眉大眼的宋公义迎上来打招呼:“大尊,早啊。”
“宋县长,你什么时候来的?”
“我昨晚十点叫关,然后和胡四哥一起值班、聊天,累了就在木炭火边打了个盹。”
胡子巴叉、右脚有点跛的胡四,惊得张大了嘴巴,问:“你是宋县长?怠慢了,怠慢了。
你说你是路过这里,借个宿。”
“宋县长,吃过早饭了?”大尊问。
“胡四哥煮的粥,还有两个喷香的烤红薯,好吃。”
“第一批游客,要九点后才会到达。先喝茶,歇歇憩,过下子请宋县长现场指导。”
宋公义淡淡一笑。
这个瑟缩在湘黔边界的胡家村,几个月来忽然热闹起来了。就因为在这块地界上,老祖宗留下了一座古城堡,名叫龙虎关,县里拨下了专项扶贫款,把龙虎关修旧如旧,又修好公路,再经宣传,这里立即成了一个旅游热点。
胡家村的村民,祖祖辈辈靠种包谷为活,莽莽苍苍的大山,当然也产茶叶、野果、蔬菜,
但交通不便,怎么往外运?换不来现钱啊。于是,穷,且穷得很冷清。
龙虎关离胡家村不过三里地,左边是青龙山,右边是白虎山,两山之间是商旅的通道。大概在清康熙年间便在这里设卡筑关,一是为防止边民作乱,二是为保证边贸的税收。龙虎关的城墙都是粗犷的麻石砌成,城高且厚,城墙上有望楼、烽火台、行道、石级。城垛与城垛,依次排列,像一个个的“凹”字。
村民万万没想到,这玩意城里人觉得新鲜,更没想到要花钱买票才能看;看了龙虎关,还要买他们地摊上摆着的茶叶、野果、蔬菜、腊肉、腊鱼,说这是百分之百的生态食品。有古代的龙虎关,就不能没有守关的将军和兵卒。县里的旅游局,为龙虎关免费捐赠了仿制的古代军装和兵器。将军的装束最显眼,头盔、甲胄、护心镜、宝剑,威风凛凛。兵卒军装的前胸后背,都印着一个粗黑的“兵”字,一手拿藤制的盾牌,一手握长矛或是大刀。将军的无二人选,却是村长胡大尊。兵卒呢,一家出一个,无论年纪大小,只要是男的,上一个白班工资三十元;值一个夜班工资十元。当将军的,工资每天是六十元。现在的手机都能照相,游客可以并排和守城的任何一个兵将合影留念,但照一次相得付五块钱小费。这小费不必上交,可以大方地收入囊中。胡大尊的装束好看,喜欢和他合影的人很多,所以他得的小费远远超过别人。
宋公义是昨天收到的一封村民匿名信,在县政府食堂匆匆吃过晚饭,坐车就往这里赶,花了两个多小时。然后在离龙虎关不远的地方下了车,嘱咐司机快开车回县城去休息。昨夜他和胡四谈得很投机,胡四反映的情况和匿名信上所说的大体相同,但信不是胡四写的,因为胡四是个半文盲,不可能写出语句流畅的信。
宋公义呷了口茶,目光投向胡大尊,问道:“村长,除了龙虎关这个旅游项目外,你可否还想了别的致富路子?比如成规模地种茶、栽果树,比如喂养优质的牛、羊,比如引进一些大企业来投资。”
胡大尊头上冒出了一层汗珠子,嗫嚅着说不出话来。
正在这时,一个拿着望远镜的中年人跑进来,兴奋地说:“有旅游车往这边开来了!”
胡大尊蓦地站起来,说:“赶快换装、拿兵器,然后各就各位!”
休息室正前方的墙上,挂着一套将军的装备。胡大尊大步流星,气宇轩昂地走上前去。
宋公义说:“大尊,你今天现场指挥吧。让胡四穿你的将军服,我来穿胡四的士兵服,好不好?”
“我可以不当将军,但你不能当士兵啊。”
“我怎么就不能当呢?这叫换位思考。”
胡四愣住了,迟迟不肯动。
胡大尊说:“胡四,快去穿将军服,不会,我教你。”
“我……当然会。只是我又老又脚跛,样子不好看。”
宋公义一边穿士兵服,一边说:“你这才像久经沙场的老将,威风八面!”
平素看过胡大尊怎么穿戴,胡四早就记在心里了。戴头盔、穿铠甲、安护心镜、蹬牛皮履、系宝剑,利利索索。再走到立式大镜前,左看右看,果然有形有神,不由得哈哈大笑。
胡四和士兵走出休息室,各归其位。胡四原先的位置,在城墙的顶边上,因为胡大尊说他人又老又没个看相,免得扫游客的兴。宋公义规矩矩站在胡四的位置上,握着一支长矛,腰挺得笔直。
不少游客都来和胡四合影,胡四笑得很开心。
胡大尊跑到宋公义旁边,悄声恳求:“宋县长,这大冷天的,让我来吧。”
“我在部队当过兵,这个我胜任哩。在这里,将军和士兵可以轮流做,大家都高兴,这不就是演戏吗?大尊,你的岗位不在这龙虎关上,在胡家村,你是那里的将军。”
“对……对。”
“中饭后,我们一起回村,开个村委会,作古正经讨论让胡家村怎么摆脱深度贫困,共同致富的问题。”
“好!好!”
原载于《湘江文艺》2020年第1期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县长宋公义突然到访胡家村龙虎关为开头,设置悬念,引人入胜。从村长胡大尊和村民胡四的反应中可以读出他们对县长的突然到来心理不满。
B.“宋公义淡淡一笑”的神态描写,为后文埋下伏笔,暗示出宋县长此行的真实目的,呼应后文“宋公义是昨天收到的一封村民匿名信”。
C.“县里拨下了专项扶贫款,把龙虎关修旧如旧”,“这里立即成了一个旅游热点”,体现了县政府扶贫资金使用精准,既保护了文化遗产,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D.小说结尾村长胡大尊的回答“好!好!”既是他接收县长意见后的配合,也是他内心真正的信服,同时也暗示出胡家村的老百姓生活会越来越好,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
2.请简要分析文中村长胡大尊的心理发展过程。
3.小说以《将军和士兵》为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
1.A
2.①惊讶、奇怪(县长的突然到访)——②自信、泰然处之(邀请县长指导工作)——③紧张、焦虑(回答不出县长关于扶贫致富措施的提问)——④忐忑、不安(县长要穿上士兵服)——⑤羞愧、汗颜(面对县长的建议:胡村长应做胡家村的将军)
3.答:①本指在龙虎关旅游项目中,村长扮演将军,村民扮演士兵,村长的小费远远超过村民的现象。
②县长指出村长不应做演戏中的将军,满足于自己发财,而应做胡家村的将军,心系百姓,带领胡家村的“士兵”共同脱贫致富。
③从文中县长也可以当士兵,胡四也可以当将军,县长指出要学会换位思考,当领导的既要学会体恤百姓,又要认识到将军如不能胜任,也可与士兵换位。体现出上级部门对基层的“督促”与“帮扶”。
【解析】
1.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章的内容要点与表达艺术的能力。本题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然后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小说的主旨和细节做出准确判断。A项,“从村长胡大尊和村民胡四的反应中可以读出他们对县长的突然到来心理不满。”错了,村长胡大尊对县长大冬天的到访感到惊讶,村民胡四对县长低调的工作作风感到惊叹。故选A。
2.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概括分析能力。做题方法第一步,要瞻前顾后,结合上下文。第二步,分清描写,抓关键词,在整体把握情节的前提下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理清层次,抓关键词语。要设身处地替小说中的人物想想,此时此刻,他做出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做,这样说,这样想?是在什么情态下做的?答题时你就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师,要做好对小说人物内心的具体分析工作。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文中村长胡大尊的心理发展过程”,结合情节“做梦都没有想到,县长宋公义,会在这个冬天的早晨,出现在龙虎关”,他“做梦都没有想到”表现了他惊讶的心理;“第一批游客,要九点后才会到达。先喝茶,歇歇憩,过下子请宋县长现场指导”,一番问答了解后,胡大尊邀请宋县长现场指导工作,表明了他的自信、泰然处之;“宋公义呷了口茶,目光投向胡大尊,问道:‘村长,除了龙虎关这个旅游项目外,你可否还想了别的致富路子?比如成规模地种茶、栽果树,比如喂养优质的牛、羊,比如引进一些大企业来投资。’胡大尊头上冒出了一层汗珠子,嗫嚅着说不出话来。”面对宋县长扶贫致富措施的询问,胡大尊回答不出,头上冒汗,说明他紧张、焦虑;“宋公义说:‘大尊,你今天现场指挥吧。让胡四穿你的将军服,我来穿胡四的士兵服,好不好?’”宋县长要当士兵,胡大尊马上说“我可以不当将军,但你不能当士兵啊”,后面又“悄声恳求”,说明他内心忐忑不安;“我在部队当过兵,这个我胜任哩。在这里,将军和士兵可以轮流做,大家都高兴,这不就是演戏吗?大尊,你的岗位不在这龙虎关上,在胡家村,你是那里的将军。”,面对宋县长的应做胡家村的将军的建议,胡大尊“对……对”的回答,表明他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的羞愧、汗颜的心理。
3.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标题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小说以《将军和士兵》为题的寓意,然后先理解“将军和士兵”的表层含义,再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其深层含义。表面看,是指龙虎关旅游项目中扮演的将军和士兵。“将军的无二人选,却是村长胡大尊”,村长扮演将军,村民扮演士兵,“胡大尊的装束好看,喜欢和他合影的人很多,所以他得的小费远远超过别人。村长的小费远远超过村民,这也导致村民不满。“大尊,你的岗位不在这龙虎关上,在胡家村,你是那里的将军。”县长将领导与民众的关系比喻成将军与士兵的关系,县长指出村长应做胡家村的将军,做好领导工作,心系百姓,带领胡家村的“士兵”共同脱贫致富。我们还要注意到将军和士兵的关系,文中县长让胡四当将军,自己当士兵,“我怎么就不能当呢?这叫换位思考”,县长指出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学会体恤百姓,要认识到将军和士兵的位置也可以互换。
【2020·黄冈市黄州西湖中学高三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钟声敲日夜
聂鑫森
年过花甲的惠敬儒,在今夜的梦中,又听见当、当、当的钟声了。
钟声来自他供职的晚洲小学,来自小学操坪边的一棵老樟树上,来自系在枝干上的一块两尺长半尺宽三寸厚的废铜和一柄连在一起的硬木棰上。这是钟吗?在这个偏僻的乡村小学里,这就是钟。上课,下课,用手一拉一放系在硬木棰上的长绳,以木棰击打废铜,就是好听的钟声。当学生放学回家了,老师在灯光下改完作业备好课,把劳累了一天的身子放到床上,风吹木棰与废钢击撞,细细碎碎的钟声,便一串一串落到枕头上。
惠敬儒揖别晚洲小学一个月了。晚洲隶属株洲县最偏僻的朱亭镇,与衡山县搭界,是湘江中的一个长形洲岛,离岸上的镇子远,离县城远,离他和老妻眼下居住的株洲市杏花园住宅区更远,一百八十里地!儿子孝顺,为父母置办了这套一百二十平米的电梯房,卧室、客厅、书房、卫生间一应俱全。这里到处种着杏花树,眼下正春风得意开得成团成簇,粉红、洁白,光彩照人。儿子是有心人,想着“杏坛”与教书育人相关,他的父亲是当老师的,不会不喜欢这个地方。
老伴刘珍说:“在这里养老,神仙一样,好。”
惠敬儒说:“就是没有钟声,心里空空的。”
他们同龄,都是朱亭这一块地方的人,而且读师范中专时是同学。毕业时,他们分配到镇里工作,可惠敬儒立意要去晚洲小学当老师,刘珍则留在镇政府财会室当出纳。后来,他们喜结连理,家就安在镇子上。有了家的惠敬儒因交通不便,只有休息日才可以乘当地渔民的打渔船上岸回家。洲上也就几十户人家,这学校是专为他们的子女而设。老师最初是八个,校长一人。春去秋来,随着洲上农民都陆续到城里去打工,家也迁走了,学生越来越少。耐不住寂寞和清苦的老师,设法调走了。到惠敬儒当校长兼老师时,手下只有一个中年男老师了。
那块当作钟的废钢,被岁月敲薄了敲亮了,那柄硬木棰换了好几次了。钟声中,送走了一批一批小学毕业的孩子,到镇上去寄宿读初中。白天不上课时,惠敬儒总是准时去扯绳打钟,晚上在风送钟声中备课、读书,然后去做一个美丽的梦。他常想起唐代的杜甫,当年乘船经此所写的《次晚洲》诗,“参差云石稠,陂陀风涛壮……”,那时洲上当然没有钟声。但他读过《杜工部集》,另一首诗中有“钟声云外湿”一句,最让他心旌摇动。江心洲上水云萦绕,钟声也是湿润柔软的,落到心上一层层叠厚,如同结茧,于是莞尔而笑:此生没有白过。
等到最后几个孩子毕业,惠敬儒也到了退休的年限,可以心无遗憾地离开晚洲了。于是,夫妻双双住进了“杏花园”。坐电梯上楼下楼,用天然气煮饭、炒菜、烧茶,用手机上网、通话、看时间,儿子、儿媳、孙子说来就来了,日子悠闲而快乐。可惠敬儒整天像丢了魂一样,好不容易熬到晚上九点钟,上床睡觉去,可翻来覆去睡不安稳;勉强睡着了,又开始说梦话:“钟声……钟声……”
刘珍开始以为丈夫是突然换了一个生活环境,不适应,过些日子就会安然无事。不料情况并不乐观,眼看着丈夫天天愁锁眉头,面色消瘦,这才着急起来。不就是没有钟声吗?叫儿子去买个铜钟挂起来,她来当打钟人。她悄悄跟儿子商量,儿子笑了,说:“要听钟声,容易,劳驾娘打钟算哪回事?我来办!”
儿子订购了一台落地式座钟。到货后,儿子把钟调试好,告诉他们,这钟从一点到七点,是敲一下到七下;从七点到十二点,一律都敲七下;每半个小时,敲一下。
窗外暮色四合,接着便是满城灯火。钟声忽然响了,当、当、当……清亮地敲了七下。
惠敬儒大声说:“和晚洲小学的钟声一个样!”
这一天,惠敬儒安安静静呆在五楼的家中,隔一段时间就听到钟声,听到钟声就想起晚洲小学,欣欣然。到下午四点多钟,楼外的坪地上,忽然传来了孩子的笑声、说话声。
惠敬儒跑到窗前,推开窗户往下看。“是小学生,十几个哩,在石桌上伏着做作业。”
“附近有一所小学,这个社区的孩子放学了,自然要回家,你平日没留心。”
“他们怎么不回家去?”
“爹妈没下班,回去怪寂寞的,他们在一起做作业、复习功课,热闹。”
“那我下楼去,我可以去辅导他们,哪一门课我都教过!”
“这叫初心不改,我真服你了。”
“谢夫人夸奖。我还要叫儿子给我添置两块小黑板,一块挂在书房的墙上,一块提着到楼下去流动教学。晴天,我在露天教;雨天,让小孩子到我家来,书房比晚洲小学的教室宽敞。”
话音刚落,他的身影已闪出门外。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惠敬儒与晚洲小学“耐不住寂寞和清苦”“设法调走了”的老师进行对比,凸显了惠敬儒的乐于奉献、甘于清贫、淡泊名利的精神品质。
B.两次引用杜甫的诗句,既增添了小说的文采,又让惠敬儒清贫的生活多了些许浪漫气息和诗意的美感。
C.惠敬儒居住在景色宜人、生活便利的小区,理应过上悠闲快乐的退休生活,但他却“整天像丢了魂一样”,可见,精神领域的富足不可忽视。
D.文中多次写到惠敬儒对钟声的痴迷,例如在梦中经常听见“钟声”,这些笔墨虽然令人感动,但显得有些夸张,从而削弱了人物的真实性。
8.小说结尾部分惠敬儒计划给社区的孩子辅导功课的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有人认为小说主要内容是围绕惠敬儒退休后的忧愁和快乐展开的,如果以“一位退休教师的忧与乐”为题会更好。你认为和原标题相比哪个更好?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
7.D
8.①丰富人物形象。突出了惠敬儒一生醉心教育事业,退休后依然用行动来践行自己对教育的初心。②使主题思想更富意蕴。小说赞美了惠敬儒退休前扎根农村,为教育事业甘愿舍小家为大家,退休后依然不忘初心,情系教育的奉献精神。③激发读者阅读的能动性。小说在“话音刚落,他的身影已闪出门外”中戛然而止,惠敬儒给社区的孩子辅导功课的情形需要读者去想象、去创造、去完善。
9.观点一:我认为“钟声敲日夜”更好。①以“钟声敲日夜”为题富有深意,既指钟声曾经日夜敲响在晚洲小学,而今敲响在惠敬儒杏花园小区的家中,又指钟声日夜敲响在惠敬儒的心中,一语双关。如果以“一位退休教师的忧与乐”为题,过于直白,无法增强小说意蕴的深刻性。②小说以“钟声”为线索,布置全局,结构全文。全文围绕“钟声”,描写了惠敬儒对钟声的痴迷,以及对教育事业的执著,结构紧凑,情节衔接自然。③“钟声敲日夜”富有诗意,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观点二:我认为“一位退休教师的忧与乐”更好。①概况了小说的主要内容。小说主要记叙了惠敬儒在职时因钟声相伴的知足、幸福,退休后听不见钟声的忧愁,以及重新听到钟声的快乐。以“一位退休教师的忧与乐”为题,小说主要内容一目了然。②小说的主要人物是惠敬儒,以“一位退休教师的忧与乐”为题,可以突出主人公。⑧以“一位退休教师的忧与乐”为题,可以引导读者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需求,从而认识到精神世界富足的重要性,这也与小说的主题相符。
【解析】
7.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D项,“但显得有些夸张,从而削弱了人物的真实性”错误,这些细节既丰富了惠敬儒一生醉心教育的人物形象,也因这些细腻传神的描写让人物更加真实可感。D错误。故选D。
8.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某一情节在文章中的作用,往往是推动故事发展,使人物性格更加丰富,形象更加丰满。
结合全文来看,他对学校的钟声念念不忘,其实是对自己教书育人的事业念念不忘,因此结尾的去给孩子辅导功课,更突出了他最新教育事业,一心奉献的形象;从主题上看,“耐不住寂寞和清苦的老师,设法调走了。到惠敬儒当校长兼老师时,手下只有一个中年男老师了”“白天不上课时,惠敬儒总是准时去扯绳打钟,晚上在风送钟声中备课、读书,然后去做一个美丽的梦”赞扬了惠敬儒退休前孜孜不倦留守农村,为农村教育事业奉献自己年华,而退休后仍然不忘给孩子们辅导功课,赞美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读者的感受来看,结尾“话音刚落,他的身影已闪出门外”,没有交代他这番“新事业”的施行情况如何,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有更多余韵。
9.本题考查探究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主旨看,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其次要结合结构看,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题目具有统领全文、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然后结合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节的作用。还要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作用。最后要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妙,吸引读者。
本题开放式作答,先确定观点,如认同原标题好,可认为原标题“钟声敲日夜”具有形象性和诗意,与文中人物做老师时日日敲钟,退休后挂念钟声等情节切合,同时又指他内心对教育事业的牵挂,体现了主旨;如认为新标题好,可认为标题直观地介绍了文章内容,切合主题,同时也更突出了主人公“退休老师”的身份,以其“忧乐”来体现精神追求的重要性,深化主旨。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