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诗词三首》
学 习 目 标
1.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有感情地吟诵诗歌并默写。(重点)
2.研读重点词句,感受诗歌意境,品味诗歌内涵。(难点)
3.理解诗歌内容以及作者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重点)
走近作者
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有“诗豪”之称。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深表同情,于是刘禹锡写此诗回赠白居易。
走近背景
走近诗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按意义兼顾章节来划分
四言诗,按意义或节奏可划分为“二二”。如:人生/几何,去日/苦多
五言诗,
1.按意义单位可划分为“二三”。如:问女/何所思。
2.按节奏单位可划分为“二二一”,如:大漠/孤烟/直;或是“二一二”,如:举头/望/明月。
七言诗,按意义可划分为“四三”,如:二十三年/弃置身。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如:沉舟/侧畔/千帆/过。或“二二一二”,如:暂凭/杯酒/长/精神。
划分节奏常用法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走近诗歌
/
/
/
/
/
/
/
/
/
/
/
/
/
/
/
/
/
/
1.掌握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诗歌大意。
2.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本诗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
走进诗歌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
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过”“万木春”比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意,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 。但是其中包含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诗人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自己的贬谪生活。表达了诗人政治失意的愤懑,对生活、对未来积极乐观的精神,对仕宦沉浮、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
走进诗歌
唐诗题材领域极其广阔,刘禹锡对各种题材都广有尝试,而且在政治讽喻诗、咏史怀古诗、民风民俗诗和酬答唱和诗等题材领域都有独到建树。
走进诗人
政治讽喻诗
走进诗人
《聚蚊谣》
沉沉夏夜闲堂开,飞蚊伺暗声如雷。
嘈然欻起初骇听,殷殷若自南山来。
喧腾鼓舞喜昏黑,昧者不分听者惑。
露花滴沥月上天,利觜迎人著不得。
我躯七尺尔如芒,我孤尔众能我伤。
天生有时不可遏,为尔设幄潜匡床。
清商一来秋日晓,羞尔微形饲丹鸟。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咏史怀古诗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咏史怀古诗
《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咏史怀古诗
《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民风民俗诗
《插田歌》
连州城下,俯接村墟。偶登郡楼,适有所感,遂书其事为俚歌,以俟采诗者。
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夫绿蓑衣。齐唱田中歌,嘤伫如竹枝。但闻怨响音,不辨俚语词。时时一大笑,此必相嘲嗤。水平苗漠漠,烟火生墟落。黄犬往复还,赤鸡鸣且啄。路旁谁家郎?乌帽衫袖长。自言上计吏,年初离帝乡。田夫语计吏:“君家侬定谙。一来长安罢,眼大不相参。”计吏笑致辞:“长安真大处。省门高轲峨,侬入无度数。昨来补卫士,唯用筒竹布。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民风民俗诗
chéng
zhù
《白舍人见酬拙诗因以寄谢》
虽陪三品散班中,资历从来事不同。
姓名也曾镌石柱,诗篇未得上屏风。
甘陵旧党凋零尽,魏阙新知礼数崇。
烟水五湖如有伴,犹应堪作钓鱼翁。
酬答唱和诗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酬答唱和诗
《酬乐天咏老见示》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酬答唱和诗
xiāo
ān
感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