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认识因数(第56页例1)
教材分析:
教材在揭示因数概念的时候,没有像原来的教材那样先揭示整除的概念,再利用整除的概念认识因数,而是让学生根据现实情境写出乘法算式,利用乘法算式认识因数,在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时,让学生利用乘法的知识,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学情调查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过了数的认识,乘除法,倍数等内容。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这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列出乘法算式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因数”这个概念比较简单,学生容易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理解“因数”的意义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叫因数,既对概念的巩固,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利用乘法找一个数的因数。
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的数感,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 :会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难点: 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2、8的最小倍数是几?8有最大的倍数吗?
探索新知
1、同学们,这两天老师让大家回去预习因数 ,你弄懂了什么叫做因数了吗?
生:乘数叫做因数。
师:在那种运算中才会有乘数,谁来举例说说?
比如: 3×2 = 6 2和3是乘数,2和3也叫因数。
1×6 =6 1和6是乘数,1和6也叫因数。
师:我们要判断哪个数是因数,首先看它是不是相乘的数。
(相乘的数,才叫做因数 ,只有乘法才有因数存在。 )
比如:3×2 = 6 ,我们要说清楚3和2是因数,是谁的因数?
3和2是6的因数,也可以说3是6的因数,2是6的因数。凡是相乘的数都是积的因数。
2、小组合作交流,
师:那怎样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用什么方法?请同学们讨论交流。
找出积是18的因数。
如:18=1×18 相乘的这6个数叫做什么?(因数)
18=2×9 它们都是谁的因数?(它们都是18的因数)
18=3×6?
所以:18的因数有:1 、18 、 2 、 9 、 3 、6
鼓励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写乘法算式的形式,)从1开始找。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3、“试一试”:找出24、25的所有因数,并写出来
过程要求:(课件播放)?
独立填写? ②师巡视,检查是否找全。?
③同学之间交流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并互相校对
如:24=1×24 25=1×25
24=2×12 25=5×5
24=3×8
24=4×6 25的因数有:1、25 、5(因数相同时只写一个)
24的因数有:1、24、2、12、3、8、4、6
(3)观察与分析。
师:观察写出的因数,你有什么发现?(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观察发现其中的规律,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明白其中的规律,比如,最小的因数、最大的因数、因数的个数等)
板书设计:
因数:(相乘的数)乘数叫做因数。
18=1×18
18=2×9
18=3×6?
所以:18的因数有:1 、18 、 2 、 9 、 3 、6
①?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
②?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③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四)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因数”这个概念比较简单,学生容易理解,教师引导学生探索理解“因数”的意义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叫因数,既是对概念的巩固,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引导学生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时候,鼓励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