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件(22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03 06:0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目标导航
了解平型关大捷、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百团大战等史实。
理解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时间:1937年9月
地点:山西平型关
参战部队:林彪率领的八路军第一一五师
意义: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平型关大捷
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毛泽东《论持久战》
背景: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坚持全面抗战路线。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
时间:
1938年
内容:
毛泽东指出: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但是,日本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因此,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作用:
《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建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到1940年,在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有1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根据地军民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展开人民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
战法: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
麻雀战
地道战
地雷战
破袭战
发展:
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农民减租减息、地主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百团大战
1.背景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2.百团大战概况
目的: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经过: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作用: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桥梁和隧道260多个,一度恢复县城四五十座,并缴获大量武器。
相关史事
敌后战场的抗战
平型关大捷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增强了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百团大战
结构梳理
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下列关于百团大战意义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所取得首次胜利
B.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所取得最重大胜利
C.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第一
次战役
D.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
大规模的战役
D
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 )
A.瑞金 B.太原
C.延安 D.西柏坡
C
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战役名称。
(1)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
得的第一个胜利是_____________。
(2)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是
__________。
平型关大捷
百团大战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