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03 08:08: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2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掌握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并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探究,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3.使学生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新课导入
圆明园的焚毁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留给中国人的永久创伤,也是人类文明史上非常可耻的一页。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如何爆发的?英法联军为什么要抢劫、焚毁圆明园?中国在这次战争中还丧失了哪些领土和主权?
圆明园遗址公园
新课讲解
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
1.原因: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3.侵略者:英法联军进攻 俄美充当帮凶。
4.过程:
1856年英军炮轰广州,并于第二年攻陷广州。
1858年联军北上,攻陷大沽炮台,逼近天津。
5.结果:
签订《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
相关史事
新课讲解
“亚罗号”是一艘中国走私船,曾在香港注册,但已经过期。1856年10月,广东水师在黄埔搜捕了船上的几名海盗和涉嫌船员。英国驻广州领事硬说“亚罗号”是英国船,要求中国方面释放被捕人员,并谎称中国士兵扯落英国国旗,要求向英方赔礼道歉。两广总督叶名琛为避免事态扩大,同意释放被捕人员,但拒绝道歉。这就是所谓的“亚罗号事件”。
相关史事
新课讲解
“马神甫”即马赖,法国天主教神甫。他从广州非法潜入广西西林县,为非作歹,1856年2月被当地官员逮捕处死。这就是所谓的“马神甫事件”,又称“西林教案”。
新课讲解
如果没有“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会不会发生?
会发生。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只不过是他们的借口而已。换句话说,就算没有发生上述两个事件,英法一定会找出其它理由来挑衅中国。
新课讲解
讨论一下
结论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签订条约
(1)《天津条约》:1858年,由清政府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规定,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一破坏我国外交主权,便于列强影响和操控清政府。②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一使外国侵略势力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深 人到长江中下游地区。③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一破坏了中国的内河航运权。
(2)《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清政府与英、法、美签订。通过该条约,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英国从中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的权利,并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下列条约与上述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
①《虎门条约》②《通商章程善后条约》③《南京条约》 ④《天津条约》 A.②③④ B.①③② C.①④② D.①③④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C
【解析】通过《虎门条约》,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通过《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等特权;清政府在《通商章程善后条约》中,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故C项正确。
二、火烧圆明园与《北京条约》的签订
新课讲解
(1)背景:天津条约签订后,侵略者结束战争了吗?
《天津条约》并没有使侵略者满足。1860年,英、法两国借口换约受阻,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咸丰帝逃亡承德避暑山庄。
1.火烧圆明园
新课讲解
占领天津,进逼北京
火烧圆明园,占领安定门
签订《北京条约》
1860年
(2)概况
新课讲解
圆明园海晏堂
新课讲解
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对北京西北郊著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之后又放火烧毁。
新课讲解
圆明园由圆明、长春、万春三园组成,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综合了中西建筑的精华,举世闻名。园中收藏了不计其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
新课讲解
(1)概况: 英法联军占领安定门,控制北京城,并扬言要直捣皇宫;奕沂被迫与英、法交换了《天津条约》批准书,并签订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
(2)内容: 在条约中,清政府除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外,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额也大幅增加。
2.《北京条约》的签订
著名文化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北京西北郊的一座废墟上(见右图),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戚继光抗倭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三元里抗英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C
【解析】本题以文化学者余秋雨的一段话为切入点,考查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相关知识。1860 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肆抢劫,并放火烧毁。在这次大抢劫中,大量的中国文物被掠走,流失海外。
新课讲解
三、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1)时间: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
(2)手段: 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3)侵占范围: 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
(4)面积: 150多万平方千米。
归 纳
1.沙俄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新课讲解
(5)过程
{F5AB1C69-6EDB-4FF4-983F-18BD219EF322}时间
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范围
割占领土面积
1858年
中俄《瑷珲条约》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60多万平方千米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
约40万平方千米
1860年
1864年
中俄《北京条约》
中国中国巴勒喀什池以东、以南
644万多平方千米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881年
中俄《修订条约》以及以后5个勘界议定书
中国西北部
7万多平方千米
新课讲解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新课讲解
2.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1)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英国、法国、美国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
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2)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1860年,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该条约是中俄( )
A.《瑷珲条约》 B.《北京条约》
C.《改订条约》 D.《勘分西北界约记》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860年,沙俄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割占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课堂小结
当堂小练
1.为维持罪恶的鸦片贸易,英国多次发动对华战争。标志着鸦片贸易在中国合法化的事件是( )
A.《天津条约》的签订
B.《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签订
C.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D.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
B
当堂小练
2.两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③增开天津为商埠。以上三条分别对应的不平等条
约是( )
A.《天津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B.《北京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C.《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天津条约》《南京条约》
A
当堂小练
3.以下是某著名艺术 品拍卖行的拍卖清单(部分)。根据表中信息判断这些拍卖品的来源是( )
A.合法通商贸易所得
B.第二次鸦片战争劫掠所得
C.清政府战败赔偿所得
D.友好访问获赠的国礼
B
当堂小练
4. 1858年以前中国版图像一个“海棠叶”,可后来变成了一.只“大公鸡”。以下与中国版图的这一变化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D
当堂小练
5. 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大使:“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经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定。”1856年,法国外交部部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以上材料说明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让外国使节进驻北京 B.要求鸦片贸易合法化
C.割占中国领土 D.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