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03 08:0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3节 太平天国运动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史实;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分析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阶级局限性
2.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有关洪秀全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史料的分析、解读,培养学生全面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绪,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
新课导入
新课讲解
一、洪秀全与金田起义
1.背景:
(1)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在科举的道路上屡屡失败的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并和同学冯云山前往广西传教。他们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在山区贫苦农民中发展会众两千多人,其中包括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骨干。
新课讲解
人物扫描
洪秀全(1814-1864),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做过乡村教师。多次到广州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
新课讲解
2.金田起义
1.人物:洪秀全
2.时间:1851年1月11日
3.地点:广西桂平县金田村
4.国号:太平天国
新课讲解
3.永安封王
天王:洪秀全
东王:杨秀清
西王:萧朝贵
南王:冯云山
北王:韦昌辉
翼王:石达开
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
意义:天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1851年1月11日,拜上帝会首领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的地主韦昌辉的家里宣称当日为“太平天国元年”,并发布檄文,要求拜上帝会的所有成员蓄发易服,头裹红巾,发动武装起义。洪秀全的这一行动史称“ ”。空格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封王 C.定都天京 D.推翻帝制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A
【解析】鸦片战争进一步激化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领导了金田起义,发动了太平天国运动,故选A项。
二、定都天京
新课讲解
1852年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北上,先后围困桂林、长沙,攻克武昌。
1853年春,太平军放弃武昌,分水陆两路,沿长江东下。
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1.定都天京
新课讲解
2.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目的:天平天国想通过此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评价:
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0505E3EF-67EA-436B-97B2-0124C06EBD24}局限性
《天朝田亩制度》因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
积极性
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新课讲解
1、开始时间:1853年
2、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
3、结果:北伐失败,全军覆没;西征取得重大胜利
4、意义:天平天国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3.北伐和西征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位于南京市。下列有关太平天国与南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洪秀全在南京创立“拜上帝会”B.太平天国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C.太平天国起义首先在南京爆发 D.洪秀全在南京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洪秀全在广东创立“拜上帝会”;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至此,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1853年,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新课讲解
三、天京陷落
1、天京事变
原因: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在军事征战和制度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领导人开始享乐腐化,争权夺利。
时间: 1856年秋
概况:杨秀清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意图篡位。
结果: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率部出走。
影响: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受到严重影响。
天平天国由盛转衰。
新课讲解
2、《资政新篇》
(1)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
(2)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3)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编》。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
结果:由于受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陈玉成、李秀成等协同作战,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新课讲解

李秀成画像
华尔
3.太平军后期的军事斗争
(1)浦口、三河大捷: 陈玉成、李秀成等协同作战,先后取得浦口、三河
大捷,但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2)安庆保卫战: 1860年,曾国藩的湘军包围安庆;陈玉成和李秀成率
部救援失败,安庆陷落;后来,陈玉成被俘就义。
(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李秀成率太平军攻克杭州,
进逼上海,遭到华尔率领的洋枪队和李鸿章率领
的淮军的抵抗和反扑。
新课讲解

4、天京保卫战
(1)保卫天京: 1862年,湘军围困天京;李秀成从浙江、上海回师救援;太平军与敌军激战40多天,最终未能解除湘军对天京的威胁;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湘军轰塌城墙,冲人城内;守城将士与敌人展开巷战,大部分战死,其余突围。
(2)影响: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
5、太平天国性质、失败原因、意义
性质: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失败原因: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意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启示:由于历史局限性,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新课讲解
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鸦片战争的失败,引起了中国人民对清政府的彻底失望
B.如果洪秀全等上层领导人励精图治,“大同”社会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C.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天京事变”
D.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所以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
D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们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阶级矛盾的激化。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所以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
课堂小结
当堂小练
1. 1843年“拜上帝会”创立后发展迅速,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
A.“拜上帝会"有创造精神 B.人民积极抵御外辱
C.民众迷信严重 D.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2. 柳亚子在《题(太平天国战史》》这首诗中指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不足之处。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 )
A.金田 B.天京
C.永安 D.安庆
D
B
当堂小练
3.容闳在《太平军中之访察》一文中说:“干王(洪仁开)居外久,见闻稍广,故较各王略悉外情,即较洪秀全之识见,亦略高一筹。”最能说明洪仁开“略高一筹”的是( )
A.创立拜上帝会
B.筹划金田起义
C.制定《天朝田亩制度》
D.提出《资政新篇》  
D
当堂小练
4.太平天国领导人以“国”字代替“國”字,取“王居其中”之意。这一细节说明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 )
A.摆脱不了封建专制思想的束缚
B.取清王朝而代之的宏大志向
C.丰富了汉语言文字
D.本身文化程度不高

A
当堂小练


5.有人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实际上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公平的经济制度。也有人认为,《天朝田亩制度》是近代民主革命中一个科学的政治纲领。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它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
B.只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它就会变为现实
C.它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生活理想
D.它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