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第13课 五四运动
1.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口号等基本情况。
2.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3.理解并弘扬五四精神,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从而树立为国家民族的发展而奋斗的历史使命感和现实责任感。
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五四精神
请同学们欣赏激情澎湃的共青团团歌!结合歌词想想共青团的生日和哪一个历史事件有关呢?(结合歌词“五四的火炬,唤起了民族的觉醒”)
生:五四运动
(通过播放歌曲,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引入学习内容,激发求知欲。)
知识点1 五四运动的爆发
1.师:(展示图片)国内背景: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都了解到近代中国在列强的入侵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是坚强不屈的中国人从未放弃过对救国道路的探索与奋斗。从技术救国到变法救国到制度救国都以失败而告终,到1915年先进的知识分子试图用思想救国,从而掀起了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但中国仍然处于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下,那么到底,中国的路在何方?而在这个阶段国际上正经历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最后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中国也以战胜国身份参加了战后在法国黎召开的和平会议!
2.生:观看影片《我的1919》
师:影片中,中国外交官争论的是哪一地区的主权问题?结合教材P59找出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提出了哪些要求?结果怎样?(答案均在教材中)请学生回答出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的三条正义要求,结果遭到拒绝,我们战胜国却受到了战败国的待遇,再次证明了怎样的历史教训?
生:弱国无外交!
师:会议并且将之前德国占领的山东特权转让给了日本。消息传到国内,积压在中国人民心中的怒火,像火山一样爆发了。请同学们总结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生:一齐说出“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知识点2 五四运动的扩大
1.师:下面我们就乘坐时空遂道,重新回到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走进五四,一起来观看影片。
生:观看影片《五四运动》
师:通过观看影片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生:看到了青年学生的爱国宣传,听到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感受到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
2.师:结合教材分组讨论说出五四运动的基本情况。
生:分组接力回答。
师:学生回答时,提醒同学注意哪些是外争主权,哪些又是内除国贼。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外对五四运动的反应,尤其是日本的反应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日怒潮,使五四运动进一步扩大。
3.师:面对着后期的“三罢”形式和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北洋政府作何选择?(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找出)
生: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师:这些胜利来之不易,尤其是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这是中国外交史上里程碑式的胜利。那么大家结合五四运动扩大到上海后的结果和刚开始提出的口号及要求,可以看出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但是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没有完成,所以只能说是取得了初步的胜利。
师强调: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后来的中国革命影响巨大,为中共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知识点3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师:五四口号中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体现他的目标是反帝反封建,再从口号“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中的“誓死”和“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中的“杀戮”可以体会当时斗争态度的坚决、彻底、不妥协,学界要求开国民大会说明这场运动是由知识分子发起,群众广泛参与,所以我们总结出五四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生:五四运动是一场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2.师:引导学生说出五四运动还有怎样的性质?
生:五四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具有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
师: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毛泽东评价,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李大钊、罗家伦等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又可得出什么性质?
生:五四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具有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
完成本课相关习题
五四运动
导火线
时间、地点、口号
6月3日后的变化
结果
历史意义
近代以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各阶层的仁人志士都为之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如:洋务派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戊戌变法,以“三民主义”为指导的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等,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未能充分依靠群众,最终都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未能把我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解救出来,它追求的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我们把这些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之相对应的,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力量登上政治舞台并逐渐居于领导阶级的地位,在斗争中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的传播,社会主义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五四运动成为新旧民主革命的分界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