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9课 辛亥革命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知道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及影响。了解武昌起义的过程,分析归纳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2.教学中辛亥革命线索,整合教材内容,从“义旗高举,辛亥革命前奏”“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材料解析,辛亥革命意义”“追忆英雄,革命精神永存”四个篇章展开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和分析材料,从中获得有效历史信息,学会全面认识、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3.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新课导入
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新课讲解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6.1907年12月,镇南关起义
7.1908年3月,广东钦州、廉州起义
8.1908年4月,云南河口起义
9.1910年2月,广州新军起义
10.1911年4月,黄花岗起义
4.1907年6月,惠州七女湖起义
5.1907年9月,钦州防城起义
1.1895年, 广州第一次起义
2.1900年,惠州三州田起义
3.1907年5月,潮州黄冈起义
新课讲解
武昌起义
萍浏醴起义
浙皖起义
镇南关起义
黄花岗起义
新课讲解
1.萍浏醴起义
(1)概况: 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武装起义。
(2)结果:三万余人参加起义,奋战- 个多月后失败;刘道一 等在长沙遇害。
(3)影响: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新课讲解
2.安庆、绍兴起义
(1)概况: 1907年夏,光复会会员徐锡麟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革命党人秋瑾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
(2)结果: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秋瑾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3.广西起义
(1)概况: 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广西起义,袭取镇南关。
(2)结果:起义军奋战七昼夜,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
新课讲解
4.广州黄花岗起义
(1)背景: 1910年,孙中山同黄兴、赵声等人商讨在广州举行起义;会后,孙中山赴欧美各国募集起义经费,黄兴到香港设立统筹部,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
(2)概况: 1911年4月,由于情况发生变化,黄兴在准备尚未就绪的情况下,临时决定提前举事;他亲率- -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总督张鸣岐逃走。
(3)结果: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新课讲解
(4)意义
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尽管清政府加紧镇压革命运动,但野火烧不尽,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右图中的烈士墓园是为纪念1911年4月27日在广州起义中牺牲的同盟会烈士而建的。它是广州作为近代革命发源地的重要见证。这次起义指的是( )
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安庆起义 D.南昌起义
B
例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 1911年4月,黄兴发动了黄花岗起义,起义失败后,将收殓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遺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故B项正确。
二、武昌起义
新课讲解
1.准备
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中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起义的主要力量是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
2.爆发的直接原因
10月9日,共进会负责人孙武等在汉口租界制造炸弹,不慎爆炸,起义计划泄露。清政府到处搜捕革命党人,形势非常紧迫。
3.概况
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他们夺取军械库,打开城门迎接驻守城外的炮兵人城,然后步炮联合,进攻总督衙门。一夜之间,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4.成果
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5.发展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缆分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1911 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新课讲解
新课讲解
1911年10月 湖北军政府成立
新课讲解
6.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思想上,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 )
A.使中国人民接受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B.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D.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B
例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故选B项。
课堂小结
当堂小练
1. 1911 年,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是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这次起义是( )
A.萍浏醴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武昌起义 D.镇南关起义
B
当堂小练
2. “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事件( )
①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②结束 了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③使民 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当堂小练
3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为辛亥革命作了军事上的准备。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萍浏醴起义是在同盟会领导下发动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
B.安庆起义失败,徐锡麟死难
C.1907年孙中山领导广西起义,试图夺取镇南关
D.孙中山亲率革命党人攻入两广总督衙门,因众寡悬殊,黄花岗起义失败
D
当堂小练
4.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