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杞人忧天
《列子》
( )
( )
( )
( )
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刻舟求剑
学习目标
1.了解《列子》,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语。
2.理解文章大意。
3.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言的寓意。
《列子》
道教经典著作之一,相传是战国列御寇所著。本文选自《列子·天瑞》。
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如《两小儿辩日》、《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了解名作
姓名:
尊称:
出生地:
评价:
信仰:
代表作品:
列子
姓列名寇,又名列御寇
郑国
道教
思想家、文学家
《列子》
列子小档案
生活年代:
战国时期
自读课文
1.结合注释,读懂全文,勾画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
2.读准节奏。
3.理清故事情节。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
一、给下面词语中的红色字体注音。
杞人忧天
躇步跐蹈
日月星宿
中伤
充塞
qǐ
chú
cǐ
dǎo
xiù
xiǔ
sù
(一宿
宿营)
zhòng
zhōng
(
中
国)
sè
sài
(边塞)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
注音:杞国
崩
坠
寝食
qǐ
bēngzhuì
qǐn
解释:⑴忧:
⑵崩坠:
⑶所:
⑷寄:
⑸废:
⑹者:
担忧
崩塌坠落
……的地方
依托,依附
废弃,丢下。
“废寝食”即睡不着觉,吃不下饭。
用在句末,表示停顿。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无处无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注音:若 天中
ruò
zhōng
解释:⑴彼:
⑵之:
⑶因:
⑷往:
⑸晓:
⑹之:
⑺耳:
⑻处:
⑼若:
⑽呼吸:
⑾终日:
⑿行止:
他
助词,的.
于是
前往
开导
代词,他
罢了
地方
你
呼气和吸气
整天
行动,活动
奈何
nài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注音:不当坠
星宿
中伤
dāng
xiù
zhòng
解释:⑴果:
⑵当:
⑶者:
⑷宿:
⑸光耀:
⑹只使:
⑺中:
果真
应当
……的人
星群
光亮,光辉
即使
打中,击中
其人曰:“奈地坏何?”晓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注音:充塞 四虚
sè
xū
解释:⑴其:
⑵奈……何:
⑶坏:
⑷充塞:
⑸四虚:
那
拿……怎么办
崩坏
充满,塞满
四处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注音:躇步
跐蹈
chú
cǐ
解释:⑴若:
⑵躇:
⑶跐:
⑷终日:
⑸行止:
⑹奈何:
你
踏
踩
整天
行动和停留
为什么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注音:舍然
shě
解释:⑴其:
⑵舍然:
⑶晓:
⑷之:
⑸者:
⑹大:
那
放心的样子
开导
代词,他
……的人
非常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1这篇寓言主要写谁?
2杞人忧什么事情呢?
3杞人的忧虑有根据吗,
从何看出?
请同学们尽量用原文回答
天地崩坠,身无所寄
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
要消除没有根据或不必要的担心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从现在的角度看,杞人忧天有没有道理呢?
在你的生活中是否存在着杞人忧天的事情呢?
滚滚浓烟遮天蔽日
这里的人们有时生活在雾霾中
污水周围的草都死了
鱼也难逃厄运
海洋污染
原始生态林遭滥砍滥伐
1、全球逾万种动物濒临灭绝,乱砍滥伐森林是祸首
2、黄河缺水危机呼唤“引草入田”
3、地球真的是越来越烫了
4、北京面临被沙湮没危险
让我们携手保护
我们共同的家园!
作业:
古人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同一则寓言的阅读,站在不同的角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请自拟题目,对这则寓言进行具体解读,写一篇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