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第24节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的作用;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关系。
2.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原因的探究分析过程,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初步掌握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形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意识与能力。
3.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研究,认识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新课导入
提问:解放战争开始于哪一年?什么时候我军转入反攻作战?其标志是什么?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争形势又有什么新进展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新课讲解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土地改革的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原有的土地政策已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土地改革内容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新课讲解
4.概况
根据土地改革总路线和《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3.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新课讲解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5.土地改革的意义
新课讲解
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关于右图所反映历史事件的访法正确的是( )
A.时间是1946年7月
B.地点在陕西西安
C.此后,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
D.土地改革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D
例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根据图片中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开始的土地改革运动,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故D项符合题意。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新课讲解
1.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
(1)概况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
东西南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2)意义
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人进攻。
新课讲解
(1)背景
经过连续作战,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国民党军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
2.三大战役
新课讲解
(2)概况
①辽沈战役:1948年9-11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一举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②淮海战役:1948年11月一1949年1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指挥中原野战军与华东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淮海战役,歼灭大量敌军,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③平津战役:几乎与淮海战役同时,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等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与华北人民解放军将国民党军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和张家口等孤城,并武力攻占张家口、天津,威逼北平。北平国民党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新课讲解
辽沈战役指挥者林彪(中)、罗荣桓(右)等在作战前线
林彪
罗荣桓
新课讲解
归
(3)三大战役意义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新课讲解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3.南京解放
4月23日的那一晚,整个南京城的人们恐怕都难以人眠,等待着这个城市的又一次历史交替,国民党的军队和警察都撤了....与上述情景相关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D
例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辽沈战役发生在东北地区,故A项错误。淮海战役发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故B项错误。平津战役发生在北平、天津等地区,故C项错误。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开始,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土崩瓦解,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故D项正确。
课堂小结
当堂小练
1.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搞好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其内容包括( )
①依靠贫雇农 ②团结中农 ③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 ④发展农业生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当堂小练
2. 右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辽沈战役 D.渡江战役
B
当堂小练
3.右图新闻报道中的事件的意义是( )
A.粉碎了国民党全面进攻
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华北全境基本得到解放
D.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统治
C
当堂小练
4. 王红同学在一本书中看到这些文字:我出生于1915年,①五四运动爆发后我积极参加学生运动;②16岁参加了工农红军;③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了淮海战役;④解放战争后期,随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文中关于我”的经历真实发生的是( )
A.①②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B
当堂小练
5. 据统计,在解放战争期间,晋冀鲁豫解放区参军农民达148万,山东解放区有96万农民参军,700万民工随军支前。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
B.晋冀鲁豫解放区农民痛恨国民党
C.中国农民获得了土地、房屋等
D.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