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知道平型关大捷及影响;知道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情况;知道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和历史影响;正确分敌后战场的抗战。
2.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归纳,学会正确分析、归纳历史资料的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通过合作交流学习,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3.通过学习敌后战场的抗战,使学生清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中的作用,明白抗击外来侵略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新课导入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敌后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呢?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发展壮大的呢?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敌后战场的抗战》。
新课讲解
一、平型关大捷
1.背景
(1)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迅速开赴抗日前线,在正面战场配合作战。
(2)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人山西,企图占领太原。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太原的重要门户。
2.经过
1937年9月,日军板垣师团一部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第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隐蔽设伏,将进入伏击圈的日军全部歼灭。
新课讲解
平型关地形
新课讲解
3.意义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纪录片《平型关大捷》以大量史实为依据,再现了这次战役的基本情况。下列对平型关大捷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发生于1938年9月
B.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D.战役发生地位于今山西南部
C
例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平型关大捷发生于1937 年9月,故A项错误;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故排除B项;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故C项正确;平型关大捷发生地位于今山西东北部,故D项错误。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新课讲解
1.毛泽东《论持久战》
(1)目的: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毛泽东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发表了《论持久战》。
(2)发表时间: 1938年。
新课讲解
(3)内容: ①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②日本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③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④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4)意义:《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新课讲解
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1)背景: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
(2)概况: 到1940年,在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有1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
(3)作用: 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
(4)中心: 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新课讲解
3.抗日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
(1)措施
①军事上:根据地军民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展开人民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
②政治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③经济上: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新课讲解
(2)作用: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新课讲解
(3)敌后战场的地位: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根据地内停止实行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
普遍实行减租减息的政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壮大抗日力量 B.打倒北洋军阀
C.改善农民生活 D.消灭地主阶级
A
例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壮大抗日力量,中国共产党采取减租减息的政策,故选A项。
新课讲解
三、百团大战
新课讲解
{F5AB1C69-6EDB-4FF4-983F-18BD219EF322}背景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目的
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概况
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主要目标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结果和意义
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战况发展
日军遭受打击后,立即组织重兵对八路军及抗日根据地实施报复性
“扫荡”,八路军随即转入反“扫荡”作战
1940年9月6日《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杜评中的“大规模的运动战”应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武汉会战
C
例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1940年”“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铁路到处被破坏”“克复了重要据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运动战是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彭德怀指挥八路军100多个团,在华北敌后战场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故C项符合题意。
课堂小结
当堂小练
1.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后,蒋介石在贺电中说:“贵路军一战攻克平型关,毙敌遍野,俘虏甚多。忠勇之气,益骇敌胆。”蒋介石如此评价这场战役,主要是因为( )
A.它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首次胜利
B.它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C.它是抗战以来战线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D.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A
当堂小练
2.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出路是( )
A.依靠国际反法西斯国家的援助
B.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
C.国共长期全面合作
D.实行人民战争路线
D
当堂小练
3. 1938年,毛泽东发表的《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它的发表( )
A.加快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B.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C.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D.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
当堂小练
4. 抗战老兵张步风在回忆录中写道:1940年秋天的三个多月时间里,我们在正太铁路附近,到底拔了多少电杆,拆毁了多少铁轨,拔掉了多少据点,现在都已经记不清了....”张老所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
A.卢沟桥保卫战 B.平型关大捷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C
当堂小练
5.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进犯山西,国民政府组织太原会战。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开赴抗日前线,取得了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这体现了( )
A.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抗战
B.抗日民族统--战线初步形成
C.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到来
D.日本武力侵华的行动被制止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