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5课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03 09:0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
5 当堂小练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掌握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知道轮船、火车、电车等新式交通工具;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
2.通过对张謇办实业的了解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3.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认识到近代实业家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态度。
新课导入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指的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所创立的工业企业。
经济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民族工业的过去值得我们去探究、回味!本节课首先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新课讲解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曲折历程
{F5AB1C69-6EDB-4FF4-983F-18BD219EF322}阶段
时间
原因
表现
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的刺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初步发展
甲午中日战争后
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状元实业家张謇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新课讲解
{F5AB1C69-6EDB-4FF4-983F-18BD219EF322}阶段
时间
原因
表现
“短暂的春天”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
再度受挫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国民党统治时期
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内忧外患的危机,严重阻碍着民族工业的正常发展
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出现了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著名企业家
新课讲解
{69C7853C-536D-4A76-A0AE-DD22124D55A5}年代
商办
官办或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厂数
资本(千元)
厂数
资本(千元)
厂数
资本(千元)
1872—1894
53
4697
19
16196
103
28000
1895—1913
463
90801
86
28469
136
103153
表一:1872-1913年间的中国企业情况
{69C7853C-536D-4A76-A0AE-DD22124D55A5}
面粉厂和机器磨坊(家)
资本(万元)
日产(万袋)
1911年
40
600多
4.3
1919年
120
4500
18.8
表二:1911-1919年中国面粉业发展情况
新课讲解
一战期间,福新面粉厂获得厚利,企业不断扩充。到1922年,荣氏家庭拥有面粉厂12家,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的1/3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
荣宗敬
荣德生
新课讲解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决定了其发展特点:
艰难曲折
新课讲解
2.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征
{F5AB1C69-6EDB-4FF4-983F-18BD219EF322}总体特征
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行业特征
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地区特征
地区分布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下图是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1921年)柱状图。该图反映了( )
D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A.列强加大对中国的商品倾销 B.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C.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们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归国创业,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再根据中国棉纺织业布机数(1912-1921年)和机制面粉业年产量(1913- -1921 年)柱状图中的数据可知,该图反映了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良机,故选D项。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新课讲解
(1)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新式交通工具的引人,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2) 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及影响:近代铁路和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传统街道的改造,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1. 近代交通事业的发展
新课讲解
1864年1月,徐寿和华蘅芳合作制成一艘木壳轮船“黄鹄”号,船长50余尺,时速40余里,是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新课讲解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早期火车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新课讲解
1909年9月21日,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冯如,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首次飞行取得成功。
新课讲解
通讯工具:电报、电话。
作用: 商人可以传达生意信息
记者可以进行新闻报道
老百姓与亲友联系
方便了人们的交流
新课讲解
归 纳
2. 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变化
(1)原因: 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
(2)表现: ①习俗变化--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②礼节变化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③称谓变化--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④饮食变--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⑤婚丧变化--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⑥休闲变化--公园 、咖啡馆在大都市风行一时;⑦服饰变化--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在时装、烫发流行之际,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新课讲解
剪辫、废缠足
新课讲解
马褂
清官服
西装
中山装
服饰的变迁
新课讲解
社交礼仪:



作揖
用鞠躬、握手礼取代跪拜礼
采用:“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新课讲解
民国时期上海西餐厅
饮食、娱乐、婚丧崇洋逐新
西式婚礼
新课讲解
(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的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的变化。
(2)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3.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
梁实秋在《过年》一文中曾回忆道,早在民国建立前一两年,家中除岁方式已然做了“维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门磕头拜年,我从此不再是磕头虫儿”。促使春节习俗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潮的影响
C.民国政府移风易俗,革除陋习 D.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

典例分析
新课讲解
【解析】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习俗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但根据题干中的“民国建立前”及所学知识可知,促使题干中春节习俗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潮的影响,故选B项。
课堂小结
当堂小练
1. 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他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
A.创办学堂 B.筹划海防
C.兴办实业 D.编练新军
C
当堂小练
2.数轴记忆法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图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④处对应的时
间应该是( )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
当堂小练
3.辛亥革命后称谓上以“先生”“君”取代“大人”“老爷”,这表明辛亥革命后( )
A.传统观念根深蒂固 B.封建制度已经结束
C.社会习俗有了新变化 D.摒弃崇洋逐新观念
4.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民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缠足)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景象是( )
A.民风奢华 B.全面西化
C.陋习横行 D.新旧并存
C
D
当堂小练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历程。下图是其发展示意图,其中F1是它发展的动力,F2是它发展的阻力。下列哪一事件客观上减小了F2(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C.国民党发动内战 D.辛亥革命的爆发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