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历史过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进程。
过程与方法
2.通过学生讨论、回答“为什么说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改革家”,引导学生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通过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凡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愿望的改革必能起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孝文帝改革。
民族大融合的意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古风》组诗中的诗句,描述了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秦是如何灭掉六国的?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又采取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一、导入新课
利用“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故事导入新课。
二、展示学习目标
1. 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
2.熟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
3.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了解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三、自主学习
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淝水之战:
383年,前秦王 苻坚 不顾反对,企图灭东晋,统一全国。东晋大军在 谢安 与前秦军前锋对峙。最终打败前秦军,解除了北方的威胁。
2.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的建立:4世纪后期,游牧阴山地区的 鲜卑 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2)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494年,迁都 洛阳 ;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 汉语 ,禁用鲜卑语;以 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习汉礼;鼓励鲜卑贵族和汉人贵族联姻。
(3)意义: 孝文帝改革促进了 民族交融 ,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3.北方民族大融合: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和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 大融合 。各民族不仅在 经济上密切交往,在 文化 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北方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 中华民族 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 物质文化 和 精神文化 ,并为以后 隋唐 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
合作学习
学生先讨论,后讲解。
1.孝文帝为什么要将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呢?
平城气候寒冷,洛阳相较于平城较温暖。
洛阳是很多朝代的统治中心,政治经济比较发达,便于北魏的统治。
2.北方民族交融有何作用?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淝水之战。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北方民族大融合。
完成本课相关习题,高效学习通P58-60页。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教学的设计者以及组织者,其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能否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发展学生教学学习的主动性。要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