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方程
教学内容 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9、80页方程
教材分析 方程的意义对学生来说是一节全新的概念课,让学生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是数学思想方法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方程的意义是学生学了四年的算术知识,及初步接触了一点代数知识(如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也是学习"解方程"的基础,是渗透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式的一个突破口,是今后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块奠基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运用方程意义辨别方程,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方程。建立初步的分类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能正确区分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 能根据已有信息列方程表示具体生活情景中的等量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课程,方程
对于这两个字,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生:什么是方程?
生:为什么它叫方程?
师:为什么要学方程?预习过的学生知道,可以解决实际问题?那我们本节课先来学习它。
自主探究
1 .师:在学本节课的时候,离不开一样东西,叫做(教师做动作)
生:天平
师:天平有两种状态:平衡、倾斜
把你们心中的天平拿出来,倾斜是。。。平衡是这样的。。。
现在你们先把自己的天平放进心里,先来看老师的天平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天平)
天平是用来干嘛的?
生:是用来称重的
师:用什么来称重?
生:用砝码
师:在左边放一个30克的砝码,右边是一个50克的砝码,天平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倾斜(用动作进行表示)
师:我们可以用数学语言表示吗?
学生在自己准备好的纸上写答案
师:我现在在左边再放上一个20克的砝码,记录
学生在纸上进行记录
师:现在我把30克的砝码拿走,放上一根香蕉,可能出现几种情况?
学生和老师做动作进行表示,学生记录3种情况
师:右边是300克,左边是3个一样的苹果,可能出现几种情况,记录下来
生记录现象,教师将收集的答案纸贴到黑板上
师:多不多?乱不乱?我们是不是应该整理一下?整理就应该有一个分类标准,谁来说一说?
生:平衡的一组
学生上黑板上进行分类
观察黑板,学生们观察,左边是平衡的,右边是倾斜的,在数学上平衡也就是相等,倾斜就是不相等,给他们起个名字,叫
生:不等式和等式
师:那我们本节课先来研究这些相等的算式,谁还能来给这些式子分分类
学生上来分类并讲述分类标准:这是含有未知数的,这边不含未知数的
师:你们有问题吗?
生:香蕉算未知数吗?
学生把有争议的全部拿出去,学生讨论:其实香蕉、苹果就是未知数
师:它挺孤单的,我们看看它应该被孤立吗?
老师引导学生纠正错误
3. 师:那我们给他们起个名字吧,他们叫方程,那什么叫方程呢?
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师:你能说一个方程吗?
学生说方程。
师:咱们学方程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你们能说一说吗?
学生说应用题,另外找学生列方程
练习巩固
练一练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热烈讨论,初步认识了方程
不足之处:上课时间没有把握好
汉字发音不标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