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孤独之旅
第四单元 回味少年时代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
3 走近作者 4 背景资料
5 字词梳理 6 整体感知
7 精读细研 8 主旨归纳
7 疑难探究 8 主旨归纳
写作特色
9
课后作业
10
目
录
CONTENTS
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把握课文情节。
2.理解文中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
3.体验文中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学习主人公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习目标
提到“孤独”二字,同学们,你们曾经感受过孤独吗?可以说,孤独是一根尖锐的针,常常刺痛我们脆弱的心,让我们难以忍受;孤独也是一朵鲜花,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显得更加灿烂。小小少年总要长高,烦恼和孤独总会尾随我们而来。孤独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体会孤独带给人的滋味。
新课导入
曹文轩,当代作家。1945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考进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
走近作者
本文节选自《草房子》第八章(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年版)。《草房子》是一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曾获冰心儿童文学奖、中国作协第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它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小学为背景,记叙了桑桑、杜小康、秃鹤、纸月、细马等几个少男少女读书、生活和成长的故事。
小说中,本文的主人公杜小康原来是班长,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他家境优越却不骄纵,大度、乐善好施、有胆识,深得同学们的拥护。因遭遇家庭变故而失学后,他只好跟随父亲去芦荡放鸭。
背景资料
掺杂( )
胆怯( )
撅断( )
戳破( )
恶劣( )
雍( )
yōng
liè
chuō
juē
qiè
chān
一落千丈:
茫然:
撩逗:
乖巧:
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
下降得很厉害。
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挑逗,招惹。
合人心意,讨人喜欢。
字词梳理
词语解释
以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的方式概括文章内容。
杜小康因(家道中落不得不辍学)跟着父亲去_______(地点)_____(事情)的经历,描写了一个_____(性格)的小男孩成长为一个______(性格)的男子汉的过程。”
整体感知
在离家牧鸭的过程中,杜小康的心理活动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过程,请抓住几个时间段,找出文中体现杜小康心理活动的语句。
刚出发时
到达芦荡
安顿之后
时间久了
雨后天晴
品味孤独
整体感知
成 熟
刚出发时:
到达芦荡:
成
长
之
旅
安顿之后:
时间久了:
雨后天晴:
不成熟
茫然恐惧
害怕胆怯
孤独单调
不再忽然地恐慌
坚强
心理变化过程
整体感知
茫然恐惧
害怕胆怯
孤独单调
不再忽然地恐慌
1.请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杜小康成长的心路历程。
茫然、恐惧——害怕、胆怯——感到孤独——不再恐惧——坚强
2.你认为杜小康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他是一个敢于面对、坚强成熟的孩子。
他是一个能理解父亲苦衷,能为家庭分忧的孩子。
他是一个不忘求学上进、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孩子。
精读细研
3.找出本文描写环境的句段,体会其作用。
有关鸭群、芦苇荡、暴风雨的句段。
渲染孤独的气氛,烘托人物孤独害怕的心理,同时增加了文章的美感,使文章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精读细研
鸭 群
芦 荡
暴风雨
环境描写
精读细研
鸭
群
临睡时心理动作和神态
呈扇面形奋力向前推进 [被赶着]
真正的鸭
[无家的漂流者]
[团团围住小船]
[插 拔 重新放]
羽毛:鲜亮 稠密
公鸭蓝羽紫羽:
犹如软缎
[恐惧]
[不情愿]
一路觅食,有时朝天空叫几声
[漂亮]
[长大]
[寂寞]
衬 托
杜小康
精读细研
芦苇荡
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
如万重大山围住了小船
青森森一片 浩浩荡荡
空气中满是芦叶清香
掺杂一缕一缕香草香
芦叶边飞着无数萤火虫
宁静美好
广阔无边
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②营造一种空旷寂静的氛围; ③衬托了杜小康的孤独与恐惧。
暴雨之后------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精读细研
暴风雨
天黑,河水也黑,芦苇成了一片黑海。
雷声如万辆战车 暴风雨歇斯底里 天昏地暗
呼呼的风声和千万支芦苇被风撅断的咔嚓声
它们(鸭子)在轰隆隆的雷声中 ,仓皇逃窜着。他(杜小康)紧紧地跟随着它们。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即使这样,脸还是一次又一次地被芦苇叶割破了。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查看一下。
渲染暴风雨的可怕,为主人公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杜小康成长成一个坚强、有担当的孩子。
精读细研
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47段雨过天晴:天空格外的蓝,月亮也特别明亮。
这段环境描写与前文暴风雨来临时的环境描写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美好的景色,恰恰衬托出主人公经历了暴风雨洗礼后,那种轻松、喜悦和平静的心情,从而突出表现了杜小康从此变得对生活更加热爱了,面对生活的考验他更加坚强了。
精读细研
文题“孤独”的含义
指杜小康与父亲一起远离村庄,到荒无人烟的芦苇荡放鸭。
是杜小康心灵成长的过程。离家的孤独、离别母亲与伙伴的孤独、 空旷浩茫的环境的孤独、单调乏味的生活的孤独、心灵寂寞的孤独。
精读细研
本文通过写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随父到偏远的芦荡放鸭的故事,高度赞扬了杜小康在生活上能吃苦,在精神上能耐得住寂寞的顽强毅力,从而说明一个人需要在艰苦的条件下历练,在孤寂中磨炼,才能迅速成长。
主旨归纳
1.出色的环境描写。
小说的环境描写十分出色,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背景,其中有关鸭群、芦荡、暴风雨的描写尤为出色。养鸭是杜小康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在孤独中,鸭群是他的伙伴,鸭子见证着他成长中的艰辛和喜悦。“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浩浩荡荡的芦苇时就不再感到恐慌了。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已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过来”,风吹开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出成人般的勇敢与坚强,在暴风雨中寻找鸭群,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写作特色
2.逼真的细节描写。
小说中有大量的细节描写,如杜小康“做梦看到母亲,哇哇大哭起来,将父亲惊醒”,充分表现出杜小康对家的思念之情,以及他对芦苇荡这一孤独之地的厌弃与恐惧。再如杜小康在暴风雨中找鸭子时,“他不停地用手拨着眼前的芦苇”“他感到脚钻心地疼痛,他顾不得去察看一下”这一细节描写,体现出杜小康的坚强、勇敢,充分证明了他的成长。
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