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慕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www.moocun.com)
新编人教版语文六上2.6.2狼牙山五壮士
选择题
(多选)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这句话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肖像描写
下面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B.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C.战争好似一团火,很快就蔓延至五洲四海。
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恰当的小标题概括下列句子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 ( )
接受任务
诱敌上山
引上绝路
跳下悬崖
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恰当的小标题概括下列句子
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
A.接受任务
B.诱敌上山
C.引上绝路
D.跳下悬崖
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恰当的小标题概括下列句子
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
A.接受任务
B.诱敌上山
C.引上绝路
D.跳下悬崖
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用恰当的小标题概括下列句子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
A.接受任务
B.诱敌上山
C.引上绝路
D.跳下悬崖
7.“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向敌人头上砸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夸张
B.比喻
C.排比
D.拟人
判断题
8.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具体描写;有多个人物时既突出重点人物,又兼顾其他人物。 ( )
9.在五位壮士跳崖的场面描写中,能够表现他们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英勇悲壮的词语有纵身跳下、昂首挺胸、壮烈豪迈。 ( )
10.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 )
答案解析
选择题
AB
考点:正确理解描写手法。 解析:动词“拧、夺、举”是动作描写;“同志们!用石头砸!”是语言描写。
2. B
考点:正确理解比喻的修辞手法。 解析:B项没有使用修辞手法。
3.B
考点:把握文章内容。 解析:这句是写狼牙山五壮士有计划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A
考点:正确识记字词。 解析:这句是写七连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D
考点:正确识记词语。 解析:这句是写战士们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6.C
考点:正确理解词语。 解析:这句是写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狼牙山五壮士把敌人引上绝路。
判断题
F
考点:正确理解修辞手法。 解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石头比作雹子。
T
考点: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解析: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具体描写;有多个人物时既突出重点人物,又兼顾其他人物。
9.T
考点: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解析:在五位壮士跳崖的场面描写中,能够表现他们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英勇悲壮的词语有纵身跳下、昂首挺胸、壮烈豪迈。
10.T
考点: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解析: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共26张PPT)
课程编号:TS2003010101R61020602MQ
【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新编人教版小学语文
授课:思齐老师
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
目录
赏析句段
写作手法
综合探究
01
02
03
CONTENTS
赏析句段
01
赏析句段
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
从“集中兵力”“大举进犯”可看出敌人兵力强大,敌众我寡,五个战士接受的任务十分艰巨。
课文是如何描写五位战士的英雄气概的?
赏析句段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全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赏析句段
描写手法
赏析句段
描写了五个战士痛击敌人的战斗场面。文中“ 吼” “ 抡” “ 瞄准” 是动作描写,“沉着”“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是神态描写,表现出了战士们消灭敌人的决心,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和一定要完成任务的坚定信念。
赏析句段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赏析句段
赏析句段
“走!” 字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坚定、决定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对人民深切的爱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紧跟” 则更表现出战士们的想法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体现出战士们的英雄气概。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赏析句段
比喻
赏析句段
把石头比作“雹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石头砸下时密集、迅猛、有力的特点,充分体现出了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先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赏析句段
赏析句段
“抢先一步”“夺过””猛地举起”“砸”这些词语生动地再现了马宝玉沉着指挥战斗的情景和对敌人的仇恨,表现了他机智英勇、顽强不屈的精神。
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赏析句段
“叽里呱啦”是一个拟声词,形象地写出了敌人被五位战士打得狼狈不堪的情景。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赏析句段
赏析句段
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表现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写作手法
02
课文中采用白描的手法,将五壮士杀敌的样子逐一作了勾勒,使其形象鲜明。
课文中还对五壮士进行了群体描写,如:“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群体塑像与个人形象相结合,文章的层次感就突出了。
写作手法
综合探究
03
请用简洁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
综合探究
接受任务 → 痛击敌人 → 引上绝路
→ 顶峰杀敌 →跳下悬崖
综合探究
综合探究
课文第2自然段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虽然五位战士的动作和神态各不相同,但是他们完整地构成了一个英雄的群体。作者在关注群体的同时,也关注了每位战士,这样更能突出五壮士的胆之壮,行之壮,气节之壮。
综合探究
赏析了课文内容
分析了写作特色
进行了综合探究
学习小结
SEE YOU
慕联提示
亲爱的同学,课后记得做一下习题测试,达到90分以上,说明你这节课掌握得非常棒!有关情况将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亲爱的同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