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9.1青山不老(同步课件+练习)(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19.1青山不老(同步课件+练习)(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03 15:31:50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课程编号:TS2005010101R61061901MQ
【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新编人教版小学语文
授课:思齐老师
目录
背景知识
整体感知
综合探究
01
02
03
CONTENTS
背景知识
01
梁衡,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和科普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作品曾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代表作品:散文集《夏感与秋思》、《名山大川感思录》、《人杰鬼雄》等。
背景知识
晋西北,位于山西,通常指的是保德、河曲、偏关三县,他们隶属于忻州市,隔黄河、长城与陕西、内蒙古相望。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
背景知识
例句:一阵风吹来,桌子上的试卷被风卷跑了。
(juàn)
(juǎn)
试卷
卷起
我爱多音字

词语释义
参天
肆虐
盘踞
三番五次
(树木等)高耸在天空中
非法占据。文中指晋西北地区经常受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的侵害。
任意残杀或迫害,起破坏作用。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破坏和损失。
形容屡次,多次
劲挺
坚强有力的挺立着。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旺盛
风雨同舟
比喻共同渡过难关
归宿
人或事物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
整体感知
02
1.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第1段)描写了院子外面绿意浓浓的山林景观,展示了一幅改造山林、美化家园的喜人画卷。
第1部分
2.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一切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
5.在屋里说完话,老人陪我们到沟里去看树。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第2~5段)
展现了老人植树造林、绿化家园、造福后代的成绩。
第2部分
6.看完树,我们在村口道别,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就再也出不来了。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样东西。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7.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第6~7段)点出文章的中心意旨——青山不老
第3部分
课文给我们讲了一位山野老农,在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苦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创造一片绿洲的故事。
整体感知
综合探究
03
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
综合探究
①65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人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
②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
③他已经81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
④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综合探究
正是这样的一位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
综合探究
老人创造了什么奇迹?
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综合探究
“一亩”有多少大?
(667平方米)
3700亩是多少平方米?
(246,7900平方米)
教室大约100平方米,那么大约是多少个教室那么大?
(24679个教室大)
综合探究
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在这样恶劣的大环境下,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的老头坚持十五年植树造林,绿化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怪不得作者这样赞叹: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综合探究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
综合探究
①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黄土提供了绿树成长所需的养料,而绿树的根则扎紧、牵绊着黄土,使之不至于流失。这正如老农与青山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这片青山养育了老农,而老农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创造了这片绿色的奇迹,作为对青山的回报。
综合探究
②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面临享福与吃苦的抉择,老农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开辟山沟、改造山林的艰苦之路,因为他知道这条山沟需要他不断地种树绿化,因此他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这山沟,将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这青山。
综合探究
③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老人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综合探究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综合探究
了解了课文的背景知识
梳理了文章内容
进行了综合探究
学习小结
SEE
YOU
慕联提示
亲爱的同学,课后记得做一下习题测试,达到90分以上,说明你对这节课掌握得非常棒!有关情况也会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亲爱的同学,再见!杭州慕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www.moocun.com)
新编人教版语文六上6.19.1青山不老
选择题
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威风凛凛
B.雕塑
C.疙瘩
D.辖口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沮丧
B.领悟
C.栽剪
D.跺脚
3.下列加粗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风靡(mí)
B.筹划(chóu)
C.关卡(qiǎ)
D.橡皮(xiàng)
4.下列加粗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叱咤风云(chì
zhà)
B.威风凛凛(lǐn
lǐn)
C.虎视眈眈(?dān
dān)
D.咋咋呼呼(zǎ
zǎ)
5.下列加粗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赫赫有名(hǎo)
B.悻悻(xìngxìng)
C.鏖战(áo)
D.俨然(yǎn)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得意忘形,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判断题
我们“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是为了玩竹节人不让老师看见。(  )
8.“破绽”在这段话中指的我们把书竖起来当屏风,后面的同学伸长了脖子往我们桌上看。
(
 
)
9.文章叙述了我们做的三个竹节人,它们分别是根据猪八戒、孙悟空、关羽的形象做成的。
(  )
10.通过作者小时候做竹节人,我们得到启发,玩具不一定要买,自己做更好玩,更有意义。
(  )
答案解析
选择题
1.
答案:D
考点:正确识记字词。
?
解析:D项应该是“豁口”。
2.答案:A
考点:正确破折号的作用。?
解析:C项应为“裁剪”。
3.答案:A
考点:正确识记词语。
?解析:A项应为“风靡(mǐ)”。
答案:D
考点:正确识记字词。
?解析:D项应为“咋咋(zhā)呼呼”。
答案:A
考点:正确识记词语。
?解析:A项应为“赫赫(hè)有名”。
答案:D
考点:正确理解文章。
解析:D项得意忘形的意思是形容高兴得失去了常态,有时也可作领会事物其内在精髓而忘其外在表现。用在此处不恰当。
判断题
答案:T
考点: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
解析:我们“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是为了玩竹节人不让老师看见。
答案:T
考点: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解析:“破绽”在这段话中指的我们把书竖起来当屏风,后面的同学伸长了脖子往我们桌上看。
9.答案:F
考点: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解析:文章叙述了我们做的三个竹节人,它们分别是根据窦尔敦、孙悟空、关羽的形象做成的。
10.答案:T
考点: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
解析:通过作者小时候做竹节人,我们得到启发,玩具不一定要买,自己做更好玩,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