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03 14:2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你能从图表中得到什么信息?分析原因。
中国
印度
日本
美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英国




第四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经济与社会生活
学习目标
1、梳理古代东西方生产工具发展历程,厘清时空脉络,形成宏观历史视野,培养历史时空观念。
2、对照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认识生产工具决定劳作方式。分析战国时期、清中后期生产工具对社会的不同影响,理解生产工具变革对人类社会的革命性意义。能够用唯物史观的理论分析历史问题。
3、认识科技创新的意义,形成责任担当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把你们小组梳理的中国古代和西方古代农业工具、手工业工具的变化历程以及其对应的主要劳作方式展示给大家吧!
经济与社会生活
你讲我听
耕作工具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石斧、石锄、石镰、骨耜、末期出现石犁
木、石、骨、蚌质农具为主,出现青铜铸造农具但数量有限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约一万年前
约5000年前
公元前475年



原始社会
石耜(商)河南省新安县出土
有人持“夏、商、西周时代大量使用青铜农具”这一观点。他们认为商周是青铜时代的全盛时期,高度发展的青铜文化只有有了充足的农器,使农业经济得到一定发展,才能谈的上高级彝器的制作。殷墟妇好墓出土大量珍贵随葬器物,殷王朝能聚集如此庞大珍贵的财物,在农业上仍使用木、石、蚌农具是不可能实现的。你如何看待这种学术争鸣?
铁制农具广泛应用
从多元中心到一枝独秀
——中国古代农具的发展历程
据初步统计,出土战国铁器的地点见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陕西、甘肃、宁夏、新疆、湖北、安徽、四川、云南等23个省、自治区。秦、楚、燕、齐、赵、魏、韩广大地区都有铁器出土。战国铁农具种类很多,有铧、锄、铲、耙等。河南洛阳战国粮仓出土铁农具72件,辽宁抚顺莲花堡燕国遗址出土铁农具近70件。就铁农具种类而言,基本上能适应开垦、耕翻、除草、收割等主要生产环节的要求。
——李建民《战国时期铁农具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铁犁铧(战国)
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
战国铁犁用于牛耕
西汉犁壁发明牛耕不断推广
唐代出现曲辕犁
耕作工具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石斧、石锄、石镰、骨耜、末期出现石犁
木、石、骨、蚌质农具为主,出现青铜铸造农具但数量有限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约一万年前
约5000年前
公元前475年



原始社会
铁制农具广泛应用
从多元中心到一枝独秀
——中国古代农具的发展历程
战国铁犁用于牛耕
西汉犁壁发明牛耕不断推广
唐代出现曲辕犁
灌溉工具
制造陶器汲水灌溉
桔槔
三国马钧革新翻车
唐代出现筒车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徐来军《调笑令》
桔槔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木、石、骨质农具为主,出现青铜农具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约一万年前
约5000年前
公元前475年



原始社会
铁制农具广泛应用
从多元中心到一枝独秀
——中国古代农具的发展历程
西汉犁壁发明牛耕不断推广
唐代出现曲辕犁(轻便灵活)
制造陶器汲水灌溉
桔槔
东汉翻车,唐代筒车
中国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约一万年前
约5000年前
公元476年
原始社会
约公元前1000年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埃及出现牛耕,类似桔槔工具;
小亚细亚赫梯人最先发明冶炼青铜技术,率先掌握冶铁技术
印度使用重犁,出现牛耕;埃及出现水车;
古希腊各地普遍使用铁制工具
简陋笨重的犁、耙、锄、铲、大木槌、斧头等,耕作方式为多牛挽重犁
制造陶器汲水灌溉
世界
耕作工具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石斧、石锄、石镰、骨耜、末期出现石犁
木、石、骨、蚌质农具为主,出现青铜铸造农具但数量有限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约一万年前
约5000年前
公元前475年



原始社会
铁制农具广泛应用
从多元中心到一枝独秀
——中国古代农具的发展历程
战国铁犁用于牛耕
西汉犁壁发明牛耕不断推广
唐代出现曲辕犁
灌溉工具
制造陶器汲水灌溉
桔槔
三国马钧革新翻车
唐代出现筒车
铁农具
铁犁牛耕
畜力、自然力
耕作技术:
农用动力:
农具材料:
木、石、骨、蚌质农具
刀耕火种
人力
耒耜锄耕
思考
中国古代农业工具发展的历程体现出什么变化?
思考
材料三 曲辕犁的主要特点是犁辕不直接与牛轭相连,而是通过其前端的可活动的犁盘或挂钩用绳套与牛轭相连。犁索与犁辕连接处在役牛臀部之下,犁辕缩短,改直辕为曲辕。犁架重量因而减轻,它可用一牛挽拉,灵活自如,尤便于转弯。——李根蟠《农业科技史话》
依据材料,概括我国古代农业工具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因素。
课堂探究
材料一 同样一把锄头,可用来翻地,开沟,起垄,中耕,收获(如掘收甘薯,花生,芋头等)。同样一把镰刀可以用来收割各种作物。一部耧车可用于播种芝麻、粟、小麦、高粱、大 豆、玉米等大小不同的种子。南方的耕犁既可下水田,也可以上山耕梯田。
——陶鼎来:《珍视我国农具遗产》
材料二 广泛利用竹木石等材料,尽量节省金属材料。如筒车、水车、水碓和风扇车、耕车、桔槔等,有时甚至连铁钉都不用 ( 用榫卯或竹钉 )。
——陈文华:《试论我国传统农业工具的历史地位》
材料四 《梭山农谱》记述了一种水稻除虫工具:“田家奋臂举梳行,累累就毙矣.虫当梳者,血肉俱糜梳齿上”。《农言著实》著录一种适应于北方旱作地区的中耕除草工具。为解决耕牛不足的困难,北宋政府曾于淳化五年(994)和景德二年(1005)分别在黄淮地区和河北地区两次推广踏犁。
耕作工具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石斧、石锄、石镰、骨耜、末期出现石犁
木、石、骨、蚌质农具为主,出现青铜铸造农具但数量有限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约一万年前
约5000年前
公元前475年



原始社会
铁制农具广泛应用
从中国之优到中国之忧
——古代生产工具变化的影响
战国铁犁用于牛耕
西汉犁壁发明牛耕不断推广
唐代出现曲辕犁
灌溉工具
制造陶器汲水灌溉
桔槔
三国马钧革新翻车
唐代出现筒车
◆甲骨文 “(王)大令众人曰, (xie)田。”
“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汉书·食货志》
集体劳作
个体劳作
农业家庭式劳作
劳作方式
集体劳作
农业家庭式劳作
认识:生产工具是反映生产力性质的综合性标志;
生产工具决定劳作方式
思考
中国古代农业工具变化与劳作方式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从中国之优到中国之忧
——古代生产工具变化的影响
耕作工具
打制石器
磨制石器
小亚细亚赫梯人最先发明冶炼青铜技术,率先掌握冶铁技术
古希腊各地普遍使用铁制工具
简陋笨重的犁、耙、锄、铲、大木槌、斧头等
耕作方式为多牛挽重犁
劳作方式
集体劳作
古希腊农业家庭式劳作
农业庄园式劳作(封建庄园经济)
农业庄园式劳作
(奴隶制庄园经济)
认识:生产工具是反映生产力性质的综合性标志;
生产工具决定劳作方式
旧石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
青铜时代
铁器时代
约一万年前
约5000年前
公元476年
原始社会
约公元前1000年
思考
为什么同处于封建社会西方是庄园式劳作为主中国是家庭式劳作为主?
从中国之优到中国之忧
——古代生产工具变化的影响
课堂探究
阅读学案上战国时期和明清时期相关材料,回答每一部分材料后的相关问题,并谈谈你对生产工具作用的认识。
课堂探究

材料一 它(战国铁制生产工具的广泛使用)为古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劳动手段和技术条件, 扩大了耕地面积,增加水利设施, 改进土壤加工和耕作技术, 使农业获得迅速发展。
——雷从云《战国铁农具的考古发现及其意义》
材料二 铁犁牛耕技术使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国君缴纳赋税。以鲁国为代表的的各诸侯国为增加收入,进行税制改革,无论公田、私田一律按亩征税,促使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成。在新兴的地主阶级的推动下,各国诸侯先后进行了变法活动,封建制度最终在各国确立。其中秦国的商鞅变法较为彻底。
材料三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裂变,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竞相争霸的诸侯列国,尚未建立统一的观念形态。学术环境宽松活泼,使文化人有可能进行独立的、富于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从而为道术“天下裂”提供了前提条件。
——《中国文化概论》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铁农具应用对当时农业发展的影响。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对社会转型的作用。
课堂探究

材料一 湖南,嘉庆(1796~1820 )年间:苗工所需,农具有犁耙、锄镰、长柄刀斧、箩筐、背笼、背枷、桔槔、筒车,织具有机梭、纺车、蚕筐。 ——严如熤《苗防备览》
四川咸丰至同治(1851~1874)年间:隆民沿溪多砌堰,用桔槔 浥注以灌田。无溪者或筑塘,或以田蓄水,春夏资之。
——《昌隆县志》
材料三 1733年凯伊发明“飞梭”,1764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76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珍妮纺纱机使纺织效益提高了40倍以上。蒸汽机发明提供了强大的动力。1770~1840年,每个工人的日生产率平均提高了20倍,因此,英国工业生产得以迅猛增加,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工业国。
1、依据材料,指出19世纪前后东西方生产工具上存在的差异。
2、依据材料并结合史实,分析19世纪前后不同生产工具对东西方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
材料二 较之宋元,中国农业生产工具数百年中没有什么变化,但在多熟种植、肥料使用、农田水利等精耕细作体系等方面有长足的发展,中国的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但在世界工业化、城市化日新月异的进程中,中国仍然固守传统,不思变化,终于导致在新一轮世界性竞争中落到了后面。
从中国之优到中国之忧
——古代生产工具变化的影响
课堂探究

如果说, 在传统农业社会, 欧洲乘坐的是牛车, 中国乘坐的是马车, 长时间内中国保持着它的相对领先的地位。明清时期, 中国农业的马车不仅没有停顿, 而是驷马驱动, 跑得更快了。然而, 19 世纪以后, 西欧改乘汽车、火车, 牛车、马车逐渐淘汰, 但中国仍然继续以马车为主要工具, 尽管中国也在前行, 但后劲不足的态势已经越来越明显。
认识:生产工具是反映生产力性质的综合性标志,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推动力;生产工具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1800年前后)在世界工业化、城市化日新月异的进程中,中国仍然固守传统,不思变化,终于导致在新一轮世界性竞争中落到了后面。
不同于3G的跟跑、4G的并跑,5G时代中国在关键核心技术、国际标准制定、商用测试等方面实现了领跑。更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华为面向全球推出了手机芯片——麒麟98,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
“虽然华为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里处于世界顶级技术水准上,但仍然希望中国加强教育,因为中国还有更多的公司仍然在技术研发上落后于西方国家,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将来这些公司或可能同样遭遇到当下华为面临的困境。” ——任正非
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习近平
据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并加以说明。
从迟滞落后到风骚独领
——生产工具变化的启示
核心技术是大国重器。——习近平
你能从你身边找到传统生产工具的身影吗?如果有拍张照片,如果没有就找一种你感兴趣的古代生产工具,制作网页或者PPT来介绍一下它的主要用途、演变历程。从这种农具出发,搜集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论题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不少于150字。)
课后作业:小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