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慕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www.moocun.com)
新编人教版语文五上8.27.1我的“长生果”
选择题
1.本课的作者是( )。
A. 冰心
B. 叶文玲
C. 张爱玲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馈赠(guì)
B. 酵母(xiào)
C. 囫囵吞枣(hú)
3.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 沉甸甸(diān)
B. 借鉴(jiàn)
C. 磁石(cí)
4.下面词语读音与其他两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差遣
B. 美差
C. 差不多
5.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藉
B. 报偿
C. 呕心励血
6.按照作者童年读书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A. 连环画→小画片→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B. 连环画→小画片→中外名著→文艺书籍
C. 小画片→连环画→文艺书籍→中外名著
7. 对“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要想把作文写好,就要打破千篇一律的模式,要有创新,立意独特,不落俗套。
B. 要想把作文写好,就要多用好词好句。
C. 要想把作文写好,就要多模仿优秀作品。
8.对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书是人类的精神粮食,读书可以像吃人生果一样使人延年益寿。
作者因为这个比喻很形象,所以记住了它。
C. 这句话的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粮食,有丰富的营养,是人类文明延续的生命源泉。
判断题
9.“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这句话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表现了读书的美好。( )
10. 这是一篇记事散文,全文主要回忆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书的浓厚兴趣和对阅读的喜爱之情。( )
答案解析:
选择题
1.B
考点:本题考查作者。 解析:本课的作者是叶文玲。
2. C
考点:本题考查字词读音。 解析:A选项:馈赠(kuì);B选项:酵母(jiào)
A
考点:本题考查字词读音。 解析:A选项:沉甸甸(diàn)
C
考点:本题考查多音字。 解析:差遣、美差:chāi;差不多:chà
5.B
考点:本题考查词语字形。 解析:A选项:书籍;C选项:呕心沥血
6.C
考点:本题课文内容。 解析:上学前,看小画片;上小学,看连环画;上小学(后来),看文艺书籍;上初中后,看中外名著。
7.A
考点: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解析:这是作者在一次成功的习作后悟出的道理,完全得益于课外阅读。意思是要想将作文写好,就要有自己的创意,不落俗套。
8.C
考点:考查课文理解。 解析:长生果,从字面说,是有助于延年益寿的果实。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
判断题
9.正确
考点:考查句子理解。 解析:运用了视觉、听觉描写,写出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美好。
10.正确
考点:考查作者情感。 解析:这是一篇记事散文,全文主要回忆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了自己读书的独特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写作及生活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书的浓厚兴趣和对阅读的喜爱之情。(共38张PPT)
我的“长生果”
我的“长生果”
课程编号:TS2006010101R51082701WJ
【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新编人教版小学语文
授课:文文老师
目录
作者简介
认字识词
课文赏析
01
02
03
CONTENTS
总结概括
04
作者简介
01
叶文玲 当代小说家。生于1942年。浙江台州人。
代表作品《叶文玲文集》,其中作品《心香》被评为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 。
作者简介
认字识词
02
比喻 美差 过瘾 卓娅
书籍 报偿 如饥似渴
yù chāi yǐn zhuó
jí cháng jī
重点词语
馈赠 磁石 悟出 沉甸甸
积累 酵母 借鉴 呕心沥血
kuì cí wù diàn
lěi jiào jiàn lì
重点词语
比喻 美差 过瘾 卓娅
书籍 报偿 如饥似渴
重点词语
馈赠 磁石 悟出 沉甸甸
积累 酵母 借鉴 呕心沥血
重点词语
差
差不多 成绩差
chà
chāi
chā
cī
差别 差错
参差不齐
出差 差遣
重点词语
我积累了一些描写春天的词语。
累
lěi
劳累
lèi
果实累累
léi
重点词语
籍
jí
不要写成“艹”
书籍
慰藉
重点词语
如饥似渴: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本文指我十分酷爱读书。
我是一个对阅读如饥似渴的少年。
词语解释
囫囵吞枣: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本文指对读书不求甚解。
我读书很快,总是囫囵吞枣。
词语解释
馈赠:赠送,也指赠送的东西、礼品。
酵母:一般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
词语解释
课文赏析
03
唐僧师徒在五庄观见到的人参果你一定记忆犹新吧,太上老君八卦炉中的仙丹你也想尝一尝吧,因为这些吃了都可以长生不老,你知道吗?我们身边也有类似的“长生果”,它就是——书籍。
课文赏析
速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给课文划分段落。
课文赏析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开篇点题,总写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我童年快乐的读书生活。
第三部分(第7-14自然段):写课外书籍给了“我”许多营养,特别是对“我”的作文有很大的帮助。
时间顺序
课文赏析
时间 地点 书
上学前
上小学
上小学(后来)
上初中后
按时间顺序填一填:作者童年时都在哪里读书?都读了哪些类型的书?
课文赏析
时间 地点 书
上学前 街头,赢家手里 小画片
上小学 学校,课堂上 连环画
上小学(后来) 小镇上的文化站 小图书馆所有的文化书籍
上初中后 学校图书馆 古今中外的大部头小说
按时间顺序填一填:作者童年时都在哪里读书?都读了哪些类型的书?
课文赏析
速读第一自然段,联系全文说一说:作者为什么说,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课文赏析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
长生果,从字面说,是有助于延年益寿的果实。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课文赏析
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作者对书的特殊情感的?
津津有味
废寝忘食
如醉如痴
情真意切,真情可感,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课文赏析
作者将她读书的所得运用到了作文中。回顾第7-14自然段,说一说:课文中写了她几次写作文的经历?她从写作文中悟出了哪些道理呢?
两次
课文赏析
1.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2.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课文赏析
思考:书籍对你的成长有过什么帮助?想一想,然后自己尝试说一说。
课文赏析
再读课文,找到你觉得写得好的句子。思考:它好在哪里。
课文赏析
像蜂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在记忆的心扉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蜂蝶飞过花丛
泉水流经山谷
流光溢彩的画页
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视觉
听觉
写出了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美好。
课文赏析
这是作者在一次成功的习作后悟出的道理,完全得益于课外阅读。意思是要想将作文写好,就要有自己的创意,不落俗套。
与众不同
新鲜的味道
作文,首先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
课文赏析
小时候受过的一次委屈,平常积累的那些描写苦恼心境的词语,像酵母似的发挥了作用。
真实的情感体验和课外阅读的积累,为这次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厚积才能薄发。“酵母”的比喻,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课文赏析
这是作者在又一次成功习作后悟出的道理。作文应该表达真情实感,有感而发,以情感人。开始时必须要进行模仿和借鉴,习得一些方法。但只有浸透着自己心血和汗水的创造,才能打动人心,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
拿别人的事作为镜子,以便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比喻费尽心血
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课文赏析
从上面的句子中,你发现作者在语言运用上独到的地方了吗?
生动的比喻
恰当的成语
课文赏析
总结概括
04
长生果”
我的“长生果”
书是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童年快乐的读书生活
课外书籍对“我”的作文大有帮助。
总结概括
这是一篇记事散文,全文主要回忆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了自己读书的独特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写作及生活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书的浓厚兴趣和对阅读的喜爱之情。
总结概括
了解了作者叶文玲
积累了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赏析了全文
学习小结
SEE YOU
慕联提示
亲爱的同学,课后请做一下习题测试,假如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有关情况将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亲爱的同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