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匆匆》预习单
班级:
姓名:
一、我会读
☆
☆
☆
☆
☆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通句子,相信你能超过三遍。
二、我会写
☆
☆
☆
☆
☆
认真读课文,正确读写以下字词:
藏
挪
蒸
裸
空虚
叹息
徘徊
赤裸裸
蒸融
捉迷藏
挪走
三、我会做
☆
☆
☆
☆
☆
简单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我会查
☆
☆
☆
☆
☆
把你查找的与时间有关的名言或诗句写下来吧。
课堂练习:
第一课时
一、写好每一个字。
藏
挪
蒸
裸
(
)
(
)
(
)
(
)
二、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
2.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
)
3.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
)
4.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
三、按课文内容填空。
1.燕子去了,__________________;杨柳枯了,__________________;桃花谢了,__________________。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聪明的,告诉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我会填。
这篇课文先写日子______________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日子来去匆匆和________________,作者感慨万千,由景写到人,最后发出内心的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填一填。
“匆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在本文中“匆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读一读,写一写。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 )过,从我脚边( )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 )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 )过了。
1.在文中“□”处填上合适的标点。
2.画“______”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我能仿写一句。
__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的时候,日子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候,便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词填空。
跨
闪
溜
飞
4.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阅读
你好,时间!(节选)
叶延滨
你好,时间。每逢佳节,都会想到时间。像一个恋人,追求过,也逃避过;等待过,也消磨过。直到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时间就是我自己,就是流入我生命的一切,也是从我生命流走的一切,我才认真地打量时间,像对着镜子打量自己的模样,有了白头发了,额头也有了皱纹,只是眼睛里还藏着笑意,好像说,你真的认识我吗?
时间最早是床边的一只双铃马蹄钟。它一响,我就醒了,我不知道我是怎样来到这个世界的,我只知道我开始自己的生活,就是那座会吵会闹的钟,告诉我时间到了。时间是起床,是上学,是作息时间表,是家庭作业,是我的逃学记录与鉴定书上的评语,也是老师严厉的批评。大人说,这孩子没有时间观念,就是批评你不听话,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时间是我的第一个老师,就像孔夫子,也像老城区高塔上的大钟。多少人在它面前走过去了,老钟依然走着,不管是在宫中威严的皇帝还是拼命造反坐了天下的老百姓。
1.短文第2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内心感受?
2.短文最后一句话写出了时间______________的特点。
3.你是怎样理解画线句子“时间就是我自己”的?
四、小练笔
读了课文,你对时间的流逝有什么感触?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
五、推荐阅读
赵丽宏《岁月的目光》
梁实秋《谈时间》统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下册教学配套资源
8
匆匆
教材分析
《匆匆》是现代杰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从结构上《匆匆》篇幅短小,构思新巧,作者匠心独运地以发问句式为纽带联结全篇,一步紧似一步地展露内心的思绪。作品大体上有三个层次,起头作者就透过自然现象不断追问“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如果有人偷了,“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如果是自己逃去了,“现在又到了哪里呢”?设问灵巧,一句一锤,扣人心弦。在第二层次里,又以来去日子“又怎样地匆匆”这一发问句别开生面,引出太阳这一具体形象。太阳,既把前面提出的问题形象化了,又为以下的情感抒发别辟蹊径。在最后一个层次里,作者又以“我能做些什么”这一反问句式,把情绪进一步挥发,以一连串发问句,追踪自己生命的痕迹,反省着“过去的日子”,最后又以“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呼应开端。通篇只有六百来字,居然用了十一个发问句,在一连串看似不求回答的设问中,表现了一个微妙的内心世界。这些发问句在整个结构中,实际上是巧妙地起了牵引情感的线头作用,通过它一层紧扣一层地点显了主题,深化了主题。这样不落常套的艺术构思,确是具有不同于众的独特风格。
二、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赤裸裸”等词语。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抓住重点句段,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仿照课文第三段的写法,写下自己对时间流逝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
(一)学生
完成预习单(作业超市一)。
(二)教师
准备图片朱自清的资料、课件。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学生解题。(“匆匆”是什么意思?)
2.作者简介
朱自清 (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1年至1932年,曾到英国留学。回国后,曾在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1948年8月,拒绝接受美国的救济粮,因病在北平逝世。代表作品:《春》《绿》《背影》《荷塘月色》《匆匆》
(二)师生合作,交流预习
1.
检查预习,出示生字词。
课件出示:
空虚
叹息
徘徊
挪移
觉察
蒸融
赤裸裸
伶伶俐俐
千门万户
2.齐读。
3.听写词语,反馈矫正。
4.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
挪
蒸
(1)指导书写“挪”:形声字,左中右结构,书写要匀称。指导书写“蒸”:形声字,上中下结构,上下部分要写的窄,中间部分要写得舒展。
(2)学生练写,点评,修改。
5.课文初读。
(1)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
(2)思考:说说“时间匆匆,一去不返”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6.教师检查初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着重正音。
(2)全班交流思考的问题
(三)引入课文,学习重点
1.
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在作者眼中,日子有什么特点?作者是通过写什么来突出日子的这个特点的。
课件出示: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板书:一去不复返??无影无踪)?
预设:日子一去不复返。作者没有直接写“日子一去不复返”,而是先写了三种自然界里的事物。自然界里的事物可以去了再来,可以失而复得,突出时间一去不复返。
2.再读第一段,重点研读,连续的几个问话,突出了日子的什么特点?
(板书:无影无踪)
(四)综合学习,实践运用
完成“作业超市”课内练习第一课时二、三题。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匆匆》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形象生动地描述下来,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文章中有很多语句值得我们品析和深思。。
2.作业:完成“作业超市”课内练习第一课时第四题
3.熟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
(六)板书设计
8
匆匆
朱自清
一去不复返
无影无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上节课学习的词语。之后,学生对照课件进行当堂批改。
课件出示:
空虚
叹息
徘徊
挪移
觉察
蒸融
赤裸裸
伶伶俐俐
千门万户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师生合作,交流预习
口头填空,回顾主要内容
“匆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在本文中“匆匆”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引入课文,学习重点
1.请同学们认真研读课文,品读二、三、四自然段,找出含义深刻的或自己喜欢的句子,向同学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并准备发言。
3.全班交流分享。
课件出示1: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明确:
作者运用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自己过去的八千多日子比喻成极小极小的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多么的渺小,消逝得那么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愁绪。
(板书:比喻)
课件出示2: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明确: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运用拟人的手法,将时间的流逝写的鲜活生动。
(板书:排比
拟人)
课件出示3: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
明确:作者把自己八千多个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时间匆匆而去的形象化为“如轻烟”“如薄雾”,比喻独特,联想新奇。轻烟、薄雾瞬息被“吹散了”,被“蒸融了”,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作者用全身心去感受时光的流逝。
4.学生朗读2.3.4自然段。
5.小结:作者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的句式,将不易察觉的时光匆匆,一去不返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6.请同学读第一和最后一个自然段,思考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课件出示: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呢?
7.再次回顾全文思考,作者为什么不回答这个问题。
明确:作者采用设问的句式,抒发自己强烈的情感。问而不答,而答案隐含其中,目的是引起人们的深思,唤起人们珍惜时间的意识。文章还采用了前后照应的表达方法,突出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
(板书:设问
珍惜时间
)
(四)综合学习,实践运用
1.小练笔。
读了课文,你对时间的流逝有什么感触?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把你的感触写下来。
课件出示:
……的时候,日子……过去。
2.
根据要求,完成作业超市第二课时第二题。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朱自清先生运用了设问、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使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唤起我们的联想和想象,使我们受到感染,和他的感情产生共鸣,一种对时间的来去匆匆感到惋惜的情感油然而生。时光宝贵,珍惜时光,有所作为,切莫万事成蹉跎。
2.拓展阅读:清代钱鹤滩《明日歌》。
明日歌
清代
钱鹤滩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3.作业布置:背诵课文。预习9课,完成预习单。
(六)板书设计
8
匆匆
朱自清
设问
比喻
拟人
排比
珍惜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