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六年前的回忆》预习单
班级:
姓名:
一、我会读☆
☆
☆
☆
☆
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我会写
☆
☆
☆
☆
☆
认真读课文,画出以下词语并工整地抄写。
埋头
幼稚
含糊
避免
局势
严峻
轻易
尖锐
僻静
魔鬼
苦刑
冷笑
残暴
匪徒
法庭
安定
占据
会意
执行
过度
三、我会做☆
☆
☆
☆
☆
1.这篇课文有(
)个自然段,用笔在书上标出来。
2.
本文是一篇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本文是按照__________顺序写的,
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件事。
3.
通过读课文,李大钊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
四、我会查☆
☆
☆
☆
☆
查一查有关李大钊的资料
课堂练习:
第一课时
一、写好每一个字
稚
魔
靴
瞪
二、词语超市
魔(
)刑(
)俊(
)残(
)避(
)
磨(
)形(
)峻(
)浅(
)僻(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是一篇______,作者是________,本文是按照__________顺序写的,
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件事。
三、描写人物,可以通过对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描写来凸显人物的精神品质。通过学习课文,我感受到李大钊___________的品格。
第二课时
一、读课文,找出与下面的句子相照应的句子,并写下来。
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四月六日的早晨,妹妹换上了新夹衣,母亲带着她到儿童娱乐场散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阅读。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这段话运用了______和_______的描写。从______和_______这两个词句中可以体会到敌人对李大钊施以了重刑。从__________一词中可以体会到经历残
酷折磨的后的李大钊依旧坚强。_________一词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对亲人的爱。三、推荐阅读李星华的《我的爸爸》。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一、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高尚品格”这一人文主题来写的。《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文章通过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文章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全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
阅读时,要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埋头、幼稚、含糊、避免、局势、严峻、轻易、尖锐、僻静、魔鬼、苦刑、冷笑、残暴、匪徒、法庭、安定、占据、会意、执行、过度"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领会李大钊先生忠于革命、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高尚品质,激发起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
3.体会前后照应的写法,学习运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准备
(一)学生
完成预习单(作业超市)。
(二)教师
课文资料介绍及相关图片、歌曲,课件。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谈话,导入新课
1.播放音乐《五月的鲜花》。
当这优美的旋律在耳畔响起,你是否想过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创造的?让我们走进《十六年前的回忆》,去感受那令人难忘的历史画面。
2.质疑课题:课文题目为什么是“十六年前的回忆”?作者回忆的又是什么呢?
3.认识李大钊: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谈一谈对李大钊的了解,教师适当补充。
课件出示:
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字守常,河北省乐亭人。
(二)交流预习,促进发展
1.检查预习,出示生字词。
课件出示:
埋头
幼稚
含糊
避免
局势
严峻
轻易
尖锐
僻静
魔鬼
苦刑
冷笑
残暴
匪徒
法庭
安定
占据
会意
执行
过度
2.开火车读,齐读。
3.听写词语,反馈矫正。
4.生字解码,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
稚
魔
(1)指导书写“稚”:左右结构,右边四条横。
(2)指导书写“魔”:半包围结构,形声字,从麻从鬼。麻是声旁表声,鬼是形旁表意。
(3)学生练写,点评,修改。
(三)引读课文,重点探究
1.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李大钊的哪几件事?分别是哪些自然段写到的?小组讨论。
课件出示:
本文是按照__________顺序写的,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件事。
和学生一起理清写作顺序和课文结构:
第2-7自然段,被捕前;
第8-17自然段,被捕时;
第18-29自然段,法庭上;
第30-33自然段,被害后。
2.学习第一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品词析句,感悟“革命者”形象。
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默读课文,画描写父亲外貌、神态、言行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4.小组交流自学成果,互相补充,如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做上记号,待合作探究时解决。
综合学习,实践运用
完成“作业超市”中课堂练习的第一课时作业。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作者是在父亲逝世十六周年写的,通过回忆父亲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以及父亲被害后的沉痛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我们把这样的表达方式叫做“倒叙”。你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也用了这样的表达方法呢?课后收集一下。
2.布置作业:抄写课后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板书设计
11
十六年前的回忆
被捕前
被捕时
法庭上
被害后
第二课时
(一)复习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采用倒叙的方式描写了哪些内容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课文,深入了解李大钊同志。
(二)复习检查,巩固提升
1.指名朗读生字、词语。
课件出示:
埋头
幼稚
含糊
避免
局势
严峻
轻易
尖锐
僻静
魔鬼
苦刑
冷笑
残暴
匪徒
法庭
安定
占据
会意
执行
过度
2.默写部分词语,纠正错误。
(三)引读课文,重点探究
1.合作探究:
课件出示:
合作探究:快速浏览课文2-29自然段,说说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你是从哪些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中感受到?谈谈你的感受。圈画批注。
小组交流:
依据学生回答,依次板书:
忠于革命
沉着冷静
坚贞不屈
预设一:被捕前
课件出示: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引导学生感悟:从李大钊的言行中体会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板书:言行
⑴
把“坚决的”去掉可以吗?
这个提示语能够让我们仿佛看到父亲说这句话时的坚定的神情。
⑵
试着把问句改成陈述句,两个句子的表达效果一样吗?
两个反问句的连续使用表现出了父亲不离开北京的坚决。
补充资料:
课件出示:
1926年3月,李大钊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北洋军阀段祺瑞政府制造了“三一八”惨案,北京一片白色恐怖。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继续领导党的北方组织坚持革命斗争。
试着把这种坚决、这种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读出来。
预设二:被捕时
课件出示:
短短的一段新闻还没看完,就听见啪,啪……几声尖锐的枪声,接着是一阵纷乱的喊叫。
“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
“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⑴
这一段文字是对父亲的言行描写。
“没有什么,不要怕。”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沉着冷静)和后面的哪个词语相对应?(不慌不忙)
“就”一个字写出了父亲行动果断,沉着冷静。
你能读出这样一个父亲吗?
⑵
体会对比手法的反衬作用
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是将谁和谁做了对比?
敌人的虚张声势与父亲的临危不惧做了鲜明的对比。
②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用了对比的写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前后态度的对比。
提示:父亲烧文件“我”提出问题时的态度,与父亲平时对“我”耐心的态度作比较,体会到父亲前后态度的不同,有力地突出了父亲忠于革命的精神。
预设三:法庭上
课件出示: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这里是对父亲的外貌描写。板书:外貌
“没戴眼镜”以及“乱蓬蓬的长头发”这两处外貌描写,可以让我们想象得到父亲受到的酷刑。
补充资料:
课件出示:
李大钊被捕以后,受尽了敌人的残酷拷打和折磨,敌人惨无人道的用竹签敲进他的指缝里,最后竟剥去了他双手的指甲。但他始终无所畏惧,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
(2)“平静而慈祥的脸”,这是对李大钊的神态描写,板书:神态
让我们感受到了父亲内心革命信仰的坚定,对革命必胜的信心,以及对于亲人的爱。
你能将这样的李大钊读出来吗?
2.写法指导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有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小结:这种写法为首尾呼应,也叫前后照应。板书:前后照应
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作者对父亲被害的事情记忆深刻,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深深的怀念。
(3)像这样前后照应的句子,文中还有几处,在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四)综合学习,实践运用
完成“作业超市”中课堂练习的第二课时作业。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全文,提升主题。
(1)这篇课文通过对李大钊从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坚贞不屈的英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怀念;
作者运用了细致、准确的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凸显了人物的高贵品质。
(2)其实在为革命胜利的斗争中,还有很多像李大钊一样的革命先辈。学生齐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叶挺的《囚歌》。
2.作业布置,巩固新知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李大钊、叶挺、刘胡兰、董存瑞、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军……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烈的篇章。
课后查找资料,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
3.完成拓展阅读《我的爸爸》
板书设计
忠于革命
言行
沉着冷静
外貌
坚贞不屈
神态
前后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