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物质的变化-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 (共15张PPT建议WPS打开)

文档属性

名称 1.3 物质的变化-科粤版九年级上册化学课件 (共15张PPT建议WPS打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8-04 11:4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1.3
物质的变化
糖溶解
粮食酿酒
木雕
水结冰
火柴燃烧
化学世界有着成千上万的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吗?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来了解这些变化的实质吧!
新课导入
物理变化
1.实验观察
2.实验记录
变化前
变化时
变化后
有无新物质生成
变化1
火柴梗
火柴梗被折断
火柴梗(形状变化)

变化2

冰熔化成水
水(状态变化)

变化3
石蜡
石蜡熔化成液体
石蜡(形状、状态变化)

变化4
玻璃
玻璃破碎
玻璃(形状变化)

物理变化
3.物质的三态变化
(1)物态变化是指同一种物质可在固态、气态、液态三种状态间发生转化的过程,如下图,物态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物理变化---归纳总结
概念: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液、固)的变化。
现象:物质的三态变化、形状的变化。
举出生活中物理变化的例子:1、水蒸发;2、酒精挥发;3、矿石粉碎;4、研碎胆矾;5、衣服晾干;6、碗摔碎;7、粉笔折断;8、冰糖敲碎;9、苹果榨汁;10、蔗糖溶解;11、冰雪消融;12、电灯发光;13、轮胎爆炸
化学变化
1.实验观察
反应前
反应时
反应后
结论
火柴梗
火柴梗
明亮的火焰,发光,发热
黑色固体
有新物质生成
镁条
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
白色粉末
有新物质生成
2.实验记录
镁条燃烧后的生成白色固体最能说明镁条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证据。
化学变化--归纳总结
概念: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特征: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现象:常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举出生活中化学变化的例子:1、火柴燃烧
2、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3、久置的澄清石灰水便浑浊
4、牛奶变酸
5、燃放烟花
6、铁矿石炼成铁
7、米酿成酒
8、纸燃烧
9、泥土烧成瓷器
10、炸药爆炸
11、银饰品变暗
12、镁条燃烧
对比总结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
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
现象
物质的状态、形状等发生变化(凝固、挥发、升华等)
变化中,常常伴有发光、发热、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
实例
汽油挥发、木材制成桌椅、铁水铸成铁锅、蜡烛受热熔化
木柴燃烧、铁生锈、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
水变浑浊、食物腐烂
判断标准
变化中是否生成新物质
联系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物理变化过程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易错判断
1.所有燃烧都是化学变化。如纸的燃烧、镁条燃烧、天然气燃烧。
2.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自行车轮胎爆炸为物理变化;火药爆炸为化学变化。关键看其否生成了新物质。(易错)
3.石蜡融化为物理变化,石蜡燃烧为化学变化。
4.观察现象时,要从变化前、变化时和变化后描述,描述要真实客观,不能片面主观。
5.燃烧现象的描述一般为:一发光或火焰,二放热、三生成。如镁条燃烧时,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生成了白色的粉末状物质。
教材实验
1.实验观察
【教材实验1-7】气体生成:在装有少量小块的石灰石固体(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的试管中,滴加几滴稀盐酸。
观察:固体不断减少至消失,有气泡冒出,得到澄清溶液。
判断:发生了化学变化
【教材实验1-8】颜色变化:在装有少量黑色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2mL稀盐酸,加热。
观察: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变蓝
判断:发生了化学变化。
【教材实验1-9】沉淀生成:将原装可乐瓶的瓶盖打开后,改用带导气管的瓶塞把瓶口塞紧,把导气通入盛有少量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轻轻摇动可乐瓶。
观察:有气泡产生,将生成的气体导入试管,石灰水变浑浊。
判断:发生了化学变化
2.实验总结:化学变化常伴随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气体的生成、热量的变化,但是我们不能只依据产生的现象来判断一个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还是要根据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来判断。
3.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
眼看到的,如:有气泡(气体)产生,颜色变化,溶液由澄清变浑浊,发光
鼻闻到的,如: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耳听到的,如:有轻微爆鸣声
舌尝到的,此法一般不用,因为有些药品是有毒的,一定要慎用。
身感觉到的,如: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注:观察化学反应现象的三个阶段:反应前的现象→反应进行时的现象→反应后的现象。
基础练习
【典型例题1】下列现象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可能产生的是()
A.溶液变色
B.发光发热
C.物种减少
D.体积膨胀
【典型例题2】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烟花燃放
B光合作用
C.冰雪融化
D.食物变质
【典型例题3】下列各组生活现象中,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为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蜡烛燃烧、葡萄酿酒
B.汽车爆胎、米饭煮糊
C.水果腐烂、蔗糖溶解
D玻璃破碎、鲜肉冷冻
【典型例题4】化学变化的结果是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把反应物看成是旧物质,下面对新物质和旧物质的理解,正确的是()
A.新物质是指世界上没有的物质
B新物质不会再变成其他物质
C.新物质就是和旧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基础练习
【典型例题3】“化学”可理解为“变化的科学”。而就“变化”而言,又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你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的可靠论据是()
A.发光、放热
B.有沉淀生成
C.有气体生成
D.有新物质生成
【典型例题4】下列对火柴梗燃烧所伴随的一些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看到火柴梗变黑
B.看到了明亮的火焰
C能感觉到放出了热量
D.看到了有无色气体生成
【典型例题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的蒸发
B.高粱酿酒
C.霓虹灯闪烁
D灯泡通电发热发光
【典型例题6】列实验现象,能说明镁燃烧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镁条体积越来越小
B.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C.发出耀眼的白光
D.有白色粉末生成
中考题型专练
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烟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成语、俗语、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词句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百炼成钢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的原意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星火燎原
B.水滴石穿
C.积水成渊
D.披荆斩棘
4.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实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中考题型专练
6.下列语句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①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③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④伐薪烧炭南山中⑤胡粉投火中,色坏还为铅⑥白玉为堂金作马
A.①②④⑤
B.①②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④
7.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蜡熔化
B.铁生锈
C.米酿酒
D纸燃烧
8.某同学进行实验,其过程如下:
实验探究
a.研磨:将硫的块状固体通过研钵磨成硫的粉末;
b.混合:将1g铁粉与1g硫粉混合均匀
c.加热:将上述混合物加热一会儿,产生强光放热现象,冷却后得到一种黑色的固体。
请回答
(1)小明认为b是物理变化过程,你认为a是
变化过程,c是
变化过程
(2)证明b是物理变化过程的方法是
.
(3)证明c是化学变化过程的方法是
.
9.
取一根银白色的镁条做如下实验,并做好记录:
①用剪子剪一片;②另取一片镁条放入醋酸中产生大量气泡;③在空气中点燃镁条产生大量白烟;④把镁条剪成细丝状并连接电池与灯泡,灯泡发光。
上述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理由是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填序号)。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