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1.4
物质性质的探究
物质的性质
前面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变化,知道了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那么物质能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由物质的什么因素决定的呢?你能推断上图中相关物质各有哪些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吗?
下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共同进入本节内容的学习。
物质的性质
物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氧气(O2)
无色
无味
气态
水(H2O)
无色
无味
液态
白醋
无色
醋味
液态
酒精
无色
特殊香味
液态
铁(Fe)
银白色
无味
固态
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变现出来,可以通过感觉器官感知或简单的仪器测定来确定
白醋
白酒
水H2O
物质的性质
可燃性
碱性
石灰水(
Ca(OH)2溶液
)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变现出来,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或仪器测定来确定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物质的重要属性。我们要正确有效地利用物质,就必须了解和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常,物质的物理性质可直接观察或用物理方法去测定,而化学性质则要通过化学实验去观察和确定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区别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定义
区别
性质判断
性质内容
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由感觉器官感知(眼看、鼻闻、耳听、手掂量等)或由仪器测知
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可获知。在叙述物质的化学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酸碱性等
物质的性质
几个有关物理性质的概念
(1)熔点: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质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沸点随大气压强的变化而变化,大气压强越大,沸点越高,大气压强越小,沸点越低。
(3)压强:物体在单位面积上所受的压力叫压强,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
(4)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该物质的密度,单位是kg/m3或g/cm3。
科学探究的步骤
1.观察与问题:通过观察现象,发现提出问题。
2.假设与预测:根据事实,做出合理假设,并预测实验结果。
3.实验与事实:设计并进行实验,获取实验结果。(中心环节)
4.解释与结论:解释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5.反思与评价:反思实验过程,评价实验方案。
6.表达与交流: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实验结果,结论。
观察与问题
解释与结论
反思与评价
表达与交流
假设与预测
实验与事实
金属铜(Cu)化学性质的探究
1.观察与问题
【教材实验1-10】将一小段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铜片的颜色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加热铜片或用试管加热物质时要使用坩场钳或试管夹,注意防止烫伤。)
现象:铜片由紫红色变为黑色。
2.假设与预测
1.根据生活经验,可以假设:铜片变黑,是因为火焰中的烟灰附着在铜片上。据此,可以作出两种预测
(1)如果片上附着的黑色物质是烟灰,则很容易抹去
(2)如果把铜片加热,而火焰没有与铜片接触,则金属将不会变黑。
2.联想到镁条燃烧实验,可以假设:铜片变黑是因为它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如果这个假设是正确的,
可以作出预测:若把铜片放在没有空气(真空)或没有氧气的试管里加热,的颜色将不变。
3.实验与事实
【教材实验1-1】验证假设与预测1中(1)的实验:用洁净干布或洁净湿布轻轻擦一擦已冷却的铜片黑色部分
现象:黑色部分没有消失
结论:铜片变黑的原因并不是火焰中的烟灰附着在铜片上,故预测1中的(1)错误。
验证假设与预测1中(2)的实验:将一块光亮铜片装在敞口的试管中,用酒精灯火焰加热试管。
现象:铜片变黑
结论:铜片放在敞口试管中加热,没与火焰接触,结果铜片依然变黑,这说明铜片可能发生了化学变化,故
预测1中的(2)错误
【教材实验1-12】验证假设与预测2的实验:用真空泵抽出装有铜片并用胶塞塞紧的试管内的空气,然后加热试管,观察试管内的铜片有何变化。若无真空泵,可用银白色的金属铝箔将铜片严密包裹压紧,不留空隙,以保证隔绝空气,然后加热再冷却,打开包裹的铝箔,观察铜片有无变色。
现象:在没有空气或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铜片的颜色不变
结论:铜片不变黑是因为试管内无氧气,故不能与铜片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趁热打开试管,观察到铜片逐渐变黑,这是因为红热的铜片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了黑
色的氧化铜(CuO)故预测2正确
4.解释与结论
上述的结论是否正确,可以通过对生成物的鉴别实验去证明
【教材实验1-13】将铜片用酒精灯火焰多加热几分钟,放冷,折动钢片使生成的黑色物质脱落在干净纸上,反复数次,使得到的黑色物质多些,再移入试管,滴加少量稀盐酸,加热。对照在【教材实验1-8】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铜在空气中加热生成了什么?
解释
【教材实验1-11】说明:铜片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后变黑,黑色物质不是烟灰。
【教材实验1-12】说明:铜片在隔绝空气加热后不变色。据此可知:铜片在敞开的试管中加热后变黑,那是铜片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变化,生成黑色的新物质。
结论
铜片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5.反思与评价
现象
黑色物质溶解,液体由无色变蓝色。
反思评价
铜在空气或氧气中受热生成的黑色物质是氧化铜,所以上述“解释与结论”正确。
6.表达与交流
以上化学反应可用文字表达:
铜在空气中加热后,生成了黑色氧化铜。
铜
+
氧气
加热
氧化铜
Cu
O2
CuO
文字表达式
反应物
反应条件
生成物
读作:铜和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
实验---蜡烛的燃烧
【资料】蜡烛燃烧前,首先由固体熔化成液体,熄灭时蜡烛由液体凝固成固体。蜡烛燃烧时越来越短,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会发现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在烧杯中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是化学变化。
实验探究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烛芯棉线、外壳石蜡
由石蜡制成
点燃前
(1)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
乳白色、固态、圆柱状
颜色:乳白色状态:固态形状:圆柱状
(2)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
浮在水上
密度比水小,硬度小,难溶于水
燃着时
(1)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火焰
火焰分三层
石蜡具有可燃性,其火焰分三层
(2)取一根火柴,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
火柴梗接触外焰部分变黑
外焰层温度最高
(3)用一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片刻后,取下火焰上方的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烧杯内壁有水雾,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熄灭后
(1)将蜡烛熄灭观察
有白烟
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为液态,在汽化,而后燃烧
(2)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白烟燃烧
【典型例题1】下列物质表现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镁能燃烧
B.铁能生成铁锈
C.水能变成冰
D.炭能用于炼铁
【典型例题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水制冰
B.用粮食酿酒
C.用干冰降雨
D.用木材制桌椅
【典型例题3】下列关于水的物理性质描述错误的是()
A.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C.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
B.水的密度在4℃时为1g/cm3
D.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典型例题4】阅读下段短文,用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四个概念填空
硫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属
),把块状的硫研碎(属
)取少量放入燃烧匙内,将燃烧匙加热,硫熔化成淡黄色液体(属
)继续加热,硫在空气中燃烧(属
),这说明硫具有可燃性(属
)
基础练习
基础练习
【典型例题5】实验探究是学习化学的基本途径。准备几小块铜片,探究金属铜的化学性质。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观察与问题】将一小块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铜片表面变黑。铜是否和性质比较活泼的氧气发生了反应?
【假设与预测】假设一:铜和空气中的氧气会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的固体物质。
假设二:铜和空气中的氧气不会发生反应,铜片表面变黑
是因为火焰的黑烟附着在铜片上
【实验与事实】实验(1)用洁净的干布擦一擦铜片上的黑色
物质,黑色物质不易被擦去;将铜片放入试管中,用酒精灯对试
管加热片刻,铜片也变黑。
实验(2)将铜片放入小试管中并塞上橡皮塞,再用酒精灯对试管内铜片一端加热直至铜片变黑,再将酒精灯火焰移至铜的另一端加热片刻,铜片不再变黑。
【解释与结论】上述实验证明假设
是成立的。
【反思与评价】将铜片多加热几次,收集黑色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并加热,看到的现象是
。
【表达与交流】铜片在空气中加热,反应的表达式是
。如果用真空泵抽去装有铜片的试管内的空气,或用氮气充满装有铜片的试管,然后加热,铜片
(填“会”或“不会”)变黑
基础练习
【典型例题6】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探究,如图所示,请填写下列空白
(1)点燃前:取一支蜡烛,观察,石蜡是
色
体(填状态);用小刀切下一块,把它投入水中,观察到石蜡浮于水面上,可见石蜡的硬度
(填“大”或“小”),密度比水
(填“大”或“小”),
(填“能”或“不能”)溶于水。
(2)点燃蜡烛:用火柴点燃蜡烛,从图甲能观察到,火焰分
层,火柴梗的
(填“外焰”“内焰”或“焰心”)处最先变黑,可见蜡烛火焰的
温度最高。用一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如图乙所示),观察到烧杯内壁有
迅速倒转烧杯,向其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
。以上现象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和
。
(3)熄灭蜡烛:蜡烛刚熄灭时,有白烟产生,用火柴去点刚熄灭时的白烟(如图丙所示),蜡烛
(填“能”或“不能”)被点燃,这说明蜡烛燃烧实际上是
在燃烧。
(4)探究:某同学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他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中考专项练习
1.用电设备发生火灾时,可用装有液态四氯化碳的“灭火弹”扑灭。灭火时,液态四氯化碳迅速转化为气态并覆盖在火焰上。据此推测四氯化碳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能导电
B.不易燃烧
C.不易汽化
D.密度比空气小
2.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自制酸碱指示剂后,将其分别滴入酸、碱性溶液中测试效果,这一做法属于科学探究过程的()
A.猜想
B查阅资料
C.实验
D.交流
3.2018年5月下旬,某高速公路上发生了起因汽车追尾而造成乙烯泄漏的事故。事故发生后交警部门把双向所有车道封闭,事故发生地点附近的车辆禁止发动,全部停在原地,直到有关部门检测确定安全后才放行,以防发生燃烧爆炸。这主要是因为乙烯具有()
A.稳定性
B.氧化性
C.可燃性
D.难溶性
4.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是(
)
A.挥发性
B.不稳定性
C.可燃性
D腐蚀性
中考专项练习
5.(浙江温州中考)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展开了多次报告。下表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蜡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有炭颗粒有关,炭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
6.物质的下列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