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 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课 件(共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0-08-03 16:1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校
印刷书
图书馆
博物馆
第六单元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描述文化传承各种载体的发展历程,以此了解各文明的成
长历程。
学会概括各种文化载体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特征。
通过史料分析,合理解释各种载体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1
2
3
认识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明确文化自信是文化传承的保证。
4
学习目标
学校教育与印刷书
—— 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历程
特征
影响
学校教育的发展
近代中西教育
古代中国教育
先秦时期
春秋之后
官学
私学
中央
地方
产生于
发展于
形式:
影响
起源:欧洲中世纪大学
西方
中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北京大学
影响
学校教育的发展
古代中国教育
近代中西教育
先秦时期
学在官府
春秋之后
官私并行
官学
私学
中央
地方
太学 国子监
产生于
发展于
春秋
形式:
学塾
村学
蒙学
书院
唐宋
传承儒学,支撑科举考试
起源:欧洲中世纪大学
西方
中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北京大学
拿破仑 “大学区”制度
柏林大学“研究教学合一”
世俗化与商业化
传承文化,发扬科学,培养人才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中国古代与近代教育比较
材料一: 为培养变法新人而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其目的就在于“以其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京师大学堂“参访外国教育,以建设新教育”,要求从时务出发,深入学习西方,会通中西。它不单纯学习西方的语言文字与船坚炮利技术,还要学习西方的文化与学术以变法维新,来挽救中国,使中国走向自强。
——钱耕森《京师大学堂:一个世纪前的教改成果》
材料二:在封建社会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校教育制度,是为封建官僚统治集团和地主阶级的子弟设置的……因为封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把统治阶级的子弟培养成为各级官吏,以便统治广大人民。
——熊明安《我国古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成、发展及其历史作用》
从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人教版必修三教材
阅读材料,比较古代中国与近代中国教育有何不同?
{F5AB1C69-6EDB-4FF4-983F-18BD219EF322}
目的
内容
古代
培养封建官吏
儒家经典
近代
培养救国的新型人才
西方先进的文化
学校教育的发展
古代中国教育
近代中西教育
先秦时期
学在官府
春秋之后
官私并行
官学
私学
中央
地方
太学 国子监
产生于
发展于
春秋
形式:
学塾
村学
蒙学
书院
唐宋
传承儒学,支撑科举考试
起源:欧洲中世纪大学
西方
中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北京大学
拿破仑“大学区”制度
柏林大学“研究教学合一”
世俗化与商业化
传承文化,发扬科学,培养人才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法国巴黎14区大学
柏林大学
哈佛大学
大学精神之探索
大公司更倾向于直接买入创新设计或产品,因此美国大学在创新领域和初创企业中发挥着绝对的主导作用,这一点毋庸置疑。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执行主管威廉.塔克
大学商业化
材料一: 大学商业化尽管给大学带来了具体的经济效益,但是它在大学学术标准,学术自由,大学声望以及民众信任等方面的无形影响,却往往容易被人们所疏忽,人们看到并且颂扬大学商业化带来的显性价值,却忽视了商业化可能带来的使大学丧失自己独有文化个性的隐性影响。
——梅伟惠《美国大学商业化现象及其启示》
材料二: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
——蔡元培
我们应该追寻怎样的大学精神?
他们选择了坚守
河北农业大学教授
李保国
俯下身子为群众脱贫觅出路,用科技把荒山秃岭抛进历史,把绿水青山留给未来;用担当让贫穷困苦成为过去,让富裕文明渐成现实。

南京大学教授
胡福明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是一个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发现错误思想不去批判,我就对不起党,不配做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
清华大学教授
吴良镛
“人生百年,我现在已经是‘行百里者半九十’,剩下的十里路可能会更加艰难,但是我不希望轻易失去这最后的‘人生单元’,我要积极去完成尚未完成的事。”
大学不能遗世独立,但却应该有它的独立与自主;大学不能自外于人群,但却不能随外界政治风向或社会风向而盲转、乱转。大学应该是“时代之表征”,它应该反映一个时代之精神,但大学也应该是风向的定针,有所守,有所执着,以烛照社会之方向。
——金耀基《大学之理念》
大学精神之探索
泰国
越南
日本
朝鲜
中华汉字
文化圈
异域留学
古代中国
近代中国
{22838BEF-8BB2-4498-84A7-C5851F593DF1}时间
留学去向
1872-1875年(洋务运动期间)
日本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22838BEF-8BB2-4498-84A7-C5851F593DF1}时间
留学去向
1872-1875年(洋务运动期间)
美国
甲午战后
日本
新文化运动期间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启示
文化总是从先进的一方流向落后的一方;
国富民强,才有文化输出的资本
异域留学
材料:洋务派派遣的留欧学生回国后对中国近代海军发展起过重要影响,例如,北洋舰队12艘主要舰船的管带中,有一半由留学生担任。
——梁燕波、王晨《近代中国的留学教育及其影响》
结合教材79页最后一段及材料思考异域留学产生怎样的影响?
为国家培养了人才,促进了文化交流,扩大先进文化的影响力。
印刷书的诞生
书的演变
纸草书
简策
帛书
纸的卷轴
印刷书
“新一代的书籍”
技术支撑?

胶泥活字印刷术
金属活字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
印刷书的影响
印刷书的诞生,堪称具有革命性的转变
1、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
2、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扩大文化的影响力
翻译书籍与文化交流
图书馆、博物馆的成长
——文化的保存与共享
历程
职能
影响
图书馆
古代
(官藏、私藏并存)
中国
保存场所
私家藏书代表
保存场所
近代中西方图书馆新出现的职能有
西方
博物馆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近代西方: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
18世纪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
近代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
中国人自己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
民国后建立的博物馆
图书馆
古代
(官藏、私藏并存)
中国
保存场所
私家藏书代表
保存场所
近代中西方图书馆新出现的职能有
西方
博物馆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近代西方: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
18世纪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馆
近代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
中国人自己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
民国后建立的博物馆
藏书楼
明朝范钦天一阁
修道院、大教堂、大学图书馆
公元前290年埃及亚历山大博物馆
1683年阿什莫林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
卢浮宫博物馆
1868年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
1905年南通博物苑
历史博物馆筹备处
国立中央博物院
近代以后图书馆新职能
纽约公共图书馆
美国国会图书馆
中国国家图书馆
中国公共图书馆
服务公众
服务国家政权建设
中国近代图书馆是在中国近代社会长期酝酿与发展中发生的,是统治者和社会力量的认识与需求达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吴稌年
材料一: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传教士们,想利用教育文化这个阵地来征服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他们在中国开办教会图书馆,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树立了模式和榜样。
——摘编自卿玉弢《简析中国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和发展》
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后,针对中国古代藏书楼重藏轻用的弊端,中国藏书界出现了一股要求“藏书公开”的新理念。
——摘编自徐凌志《中国古代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转型原因探析》
材料三: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使政府及知识分子更看重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即普及教育,增强国民素质。近代图书馆就是在这种要求全民族普遍教化的文化觉醒中被提到历史日程上来的。
——摘编自苏健《关于中国近代图书馆产生过程与意义的探讨》
材料四:无论学者们把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划分成几个历史时期,其产生过程都离不开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这三次社会变革运动……在这三次变革运动的推动下,中国图书馆在近代化道路上逐步全面展开。
——摘编自苏健《关于中国近代图书馆产生过程与意义的探讨》
结合材料分析近代中国公共图书馆出现原因?
西方教会图书馆的示范
旧式藏书楼“重藏轻用”的弊端
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
社会变革的推动
近代图书馆取代藏书楼,图书由封闭走向开放,实际上是私有垄断文化向服务大众文化的转变,也是“话语权”的转变。
——窦英杰
公共图书馆代表一种制度,一种保证社会具有起码的信息公平的制度
——范文思
说明文化走向大众化的趋势,是近代传入中国的民主平等思潮在社会文化层面的影响
走进图书馆和博物馆
学校
印刷书
图书馆
博物馆
文化的传承与交流
文化的保护与共享
之于民族,文化自信与传承
之于世界,文化多元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