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9.《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课件(共12张+23张PPT)+教案+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公开课)9.《古诗三首》之《暮江吟》课件(共12张+23张PPT)+教案+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0-08-03 16:42:23

文档简介

《暮江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暮江吟》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全诗摄取了两幅优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色图;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月色图。
学情分析:
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古诗,古诗积累已经进入高一层次;初步掌握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自学领悟能力。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入情入境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展开想象,把诗句所描绘的景色与画面结合进行理解。2.吟咏古诗,积累古诗,感受古典文化,弘扬古典文化。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并展开想象,能把诗句所描绘的景色想象成画面。
教学过程:
课前互动:
咱们以前学过了许多描写景色的诗,下面我们就来像刘三姐赛歌那样赛诗如何?
一、谈话导入
大自然真是一个神奇的的魔法师,他赐予人类花鸟虫鱼、山川河流、日月星辰……在我们的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的一个景一件物,不同的人观察的角度不一样,就会发现不同的美,不信你瞧。
1.复习旧知
(出示《秋晚的江上》这是哪里的美景,是谁描写的?现代诗人刘大白先生用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用一支神奇的笔给我们细腻地描绘出了秋天傍晚江面的美景,让我们沉醉不己。
2.导入新课
白居易也描写了一首秋晚江上的诗,这首诗被人们称呼为“描写秋天最绚丽的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暮江吟》(板书课题)。白居易又从什么角度描写他眼中的秋晚江上的美景呢?
二、齐读课题、分析课题
从诗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从“江“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江边看到景色,“暮”让你明白了写的是傍晚时看到的景色。
(板书:傍晚
江边)“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我们学过于谦的《石灰吟》、孟郊的《游子吟》。“暮江吟”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一首描写傍晚江面景色的一首诗。
诗人在江边看到了怎样的景色,让他诗兴大发呢?我们一起走进古诗,走进那个暮色沉沉的傍晚。
三、初读诗文,想象画面
1、读准节奏
谁来读一读这首诗?你读的很有节奏感。我们唱歌要有节奏,朗读诗歌也会有一定的节奏,我们将一定单位意义的词划分在一起,空拍,再读,这样读起来不但朗朗上口,而且对我们后面的理解诗意才会有一些更大的帮助。如:一道/残阳/铺水中……
2、读出画面
再读一读这首诗,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思考。
(板书:
残阳
江水
露珠
月牙)
听老师读诗,你的眼前出现了几个画面?怎样的画面?
第一幅图画的是夕阳西下,把余晖撒到江面上,江水一半是红色的,一半是绿色的。(板书:红
绿)诗中的哪个词告诉我们江水是绿色的?
瑟瑟”在这里指的是绿色。
另一幅画是怎样的呢?
另一幅画是夜晚的景色,天空上挂着一弯月牙,草地上滚动着珍珠一样的露珠。你怎么知道是月牙而不是圆月?
这句话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格,把月亮比作弓箭,只有弯月才像弓箭。这就是诗中有画。《唐宋诗醇》中这样评价《暮江吟》:“写景奇丽,是一幅暮色秋江图。”
(四)品读诗文,感悟情感
这里的景色“奇丽”在哪儿呢?我们到诗中去细细品味吧!
(学生自由品读后汇报)
1、(出示暮江残阳图)“一道残阳”让我们看到了西边的太阳红红的,它的光芒把周围的云彩染成了一幅五彩的锦缎。“铺”不仅形象地表现了太阳接近地平线时斜射到水面的状态,而且写出了秋日夕阳的柔和。江水在阳光的照耀下,为什么一半是红色,一半是绿色呢?
“瑟瑟”原意指碧玉,在诗中指的是绿色。想想,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江水是平静的,平静的江水倒映着绿色的草木,远远地望去,仿佛一块无瑕的翡翠。
让我们跟着诗人一起欣赏这“绮丽”的暮江图吧。此时的江面红绿相衬,真是绚丽之极。这美丽的瞬间被伟大的诗人白居易敏锐捕捉到了,并把它定格成美丽的文字,成为美的永恒,这也正是文字的魅力,请为白居易的才华鼓掌,简直太了不起了!(学生齐读前两句诗,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这绚烂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诗人,他陶醉其中久久不忍离去。时间过得可真快啊,不知不觉中,夜幕降临,诗人又发出怎样的感叹呢?
(齐读)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出示新月露珠图)怜不是可怜,而是怜爱之意,可怜就是可爱的意思。(板书:可爱)九月初三的夜晚可爱在哪里呢?
深蓝色的天幕上挂着一弯月牙,草地上的露珠在皎洁的月光下如珍珠一般圆润可爱。看到这一切,作者不由得感叹——
(齐读)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3、这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夜晚啊!从诗人的感叹中,你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仅仅只是对大自然的赞美与热爱之情吗?
课前你们搜集了白居易的资料,了解了写这首诗时白居易的处境,你会对诗人的情感理解得更深刻。
(出示写作背景)
公元822年,当时朝廷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滋味,自求外任,于是赴杭州任刺史,离开了尔虞我诈的朝廷,沿途纵情山水,沉醉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
读了这段资料,再读诗,你又感受了什么?诗人离开了朝廷,离开了尔虞我诈的官场,在大自然的奇山秀水中,诗人的心情是那么愉悦。让我们跟着诗人一起纵情山水,享在音乐声中美美地吟诵这首古诗吧!
(学生在音乐声中诵读、背诵。)
夕阳西下,新月东升,露珠晶莹,好一幅“岁月静好”、“江山如画”。白居易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让我们
把这首诗背给家长听,把这首歌唱给更多的人听,让经典永远流传,好吗?
板书设计:



傍晚
江边
残阳
江水
露珠
月牙

绿
可爱(共12张PPT)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暮江吟

秋晚的江上
初识作者
白居易是唐朝伟大的诗人,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暮江吟》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写景佳作。
理解诗题
暮江吟
暮:傍晚。(点名时间)
江:江边。(点名地点)
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读准节奏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
再读一读这首诗,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读出画面
夕阳
江水
露珠
月牙
品读诗文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铺”字用得妙在何处?
 
斜阳照水,波光闪动,半江碧绿,半江红色,“铺”字形象地表现了太阳的斜射。
哪里可爱?
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九月初三夜
了解背景
公元822年,当时朝廷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滋味,自求外任,于是赴杭州任刺史,离开了尔虞我诈的朝廷,沿途纵情山水,沉醉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
“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诗妙在何处?
用比喻的修辞。把“露”比作“珍珠”,把“月”比作”弓“,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一轮弯月的映照下,露珠闪烁的光泽。
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唐】白居易(共23张PPT)
状是
大课堂

9古诗三首
预习卡
走进课题自主预习第一步
●●●命●命最母最命●命鲁@命●
1.看到诗的题目“暮江吟”,我猜想
;看到诗的题目“题西
林壁”,我知道了
;看到诗的题目“雪梅”,我知道了
2这三首古诗的作者分别是白居易
苏轼、卢铖
初读课文自主预习第二步
●●●命●命最母最命●命鲁@命●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投降(Xang

降落(jng
2给下列生字组词。
暮(日暮
吟(吟唱)
题(题目
侧(侧面)
峰(山峰
庐(庐山)
缘(缘分
阁(阁楼)
费(费用
须(必须)
逊(逊色
输(输出)
3给下列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可怜九月初三夜(E
(2)题西林壁(C)
(3)只缘身在此山中(D
(4)梅雪争春未肯降(A
(5)骚人阁笔费评章(B
A.服输。
B.评议。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C书写,题写。
D因为。
E可爱。
再读课文(自主预习第三步
●●●●●●●●●●●●●●0●●●●●●●●●
1.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对的打
错的打×”。
(1)《雪梅》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卢铖。
(2)《暮江吟》这首诗描写的是深秋时节
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美丽景色。
(3)《题西林壁》这首诗描写了庐山雄奇
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
(4)“梅雪争春未肯降”中“降”应读
×iang
(5)《暮江吟》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白居易。
2摘抄文中你喜欢的古诗句,并读一读。
3拓展:搜集描写山、水等景物的古诗词。
38次
⑨我将课文认真地朗读了两遍,把课文
读通读顺
家长签字(
课堂咋业
必○)回9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连一连。
mu
se
sao
yuan
xU
n
骚暮



巧写同音字。
ce
feng
shu
侧)面山(峰)(输)赢
测)量蜜(蜂)(舒)服
厕)所(锋)利(书)本
三、给下列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暮江吟(B
A吟诵。
B.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C呻吟。
2骚人阁笔费评章(A
A.评议。
B评论文章的人。
C.一种小说形式。
3梅须逊雪三分白(A
A.不及;比不上。
B退避,退让。
C谦让,恭顺。
4露似真珠月似弓(C
A.真实的珠宝。
B.晶莹的露珠。
C珍珠。
第二课时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先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再写出诗句的
意思。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
山中。
诗意:我之所以看不清庐山真正的样
子,只是因为我自己就在庐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