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后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后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0-08-03 17:4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课后作业
一、单选题
1.“共享单车”进入衡阳,方便了衡阳市民的绿色出行;随着夏季气温的升高,“共享单车”的充气轮胎容易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停止运动
B.分子本身的体积变大,分子运动速率减慢
C.分子质量变大
D.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隔变大,
2.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酒精分子不断运动
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
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
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
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3.2020年2月3日葫芦岛上空出现“冰晕”奇观,“冰晕”
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产生的光学现象,“冰晶”
是水蒸气冷却变成的固体小颗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气变为冰晶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B.冰晶中分子停止运动
C.水蒸气的间隔大于冰晶
D.水蒸气与冰晶分子构成不同
4.科学家发现,在一定的条件下,物质会以特殊的形态存在:如水在超低温、正常压力或真空条件下变为高密度液态水。下列关于这种“高密度液态水”与常温液态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间的间隔不同
B.构成物质的粒子不同
C.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不同
D.化学性质不同
5.小球“”和“”分别是碳原子和氧原子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表示纯净物的是(

A.
B.
C.
D.
6.下图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A.分子很小
B.分子不停地运动
C.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性质不同
D.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结合成新分子
7.某同学观察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后,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氯化氢和氨气能发生化学反应
C.氯化氢和氨气反应后有固体生成
D.两瓶无色气体混合后,瓶内的压强不变(假如不漏气)
8.利用如图所示方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手握试管一段时间,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对试管内气体的判断正确的是(

A.分子质量变大
B.分子体积变大
C.分子个数变多
D.分子间隔变大
9.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所有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C.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氧化汞受热时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10.下列方框中的图示能表示氢分子的是(  )
A.
B.
C.
D.
11.从下列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硅是由硅原子构成
C.NaCl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D.水分子受热运动速率加快
二、选择填充题
1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湿衣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
B.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
C.干冰升华——分子本身变大
D.轮胎充气——__________
三、填空题
13.水是我们最常接触的物质之一。用微粒的观点回答:
(1)构成水的微粒是_________。
(2)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_______。
(3)常温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说明___________。
(4)100
mL水和10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
mL,说明__________。
14.如图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和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微观变化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角度解释图①、图②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
(2)由图②可得到关于微粒构成的结论是_________;(任写一点)
15.如图所示是氢气和氯气(Cl2)反应的示意图,试回答:
(1)该反应的类型属于___反应;
(2)在反应中,氢分子变成____,氯分子变成___,它们相互结合成新的分子是_____;
(3)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氯气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因此在这个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
四、实验题
16.小明学习了分子的性质后做了如下实验:
(1)教材实验(如图甲所示):该实验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进实验: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半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人),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乙所示。小明做的实验还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混合均匀后,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继续”或“停止”)运动。
(3)如果继续完成图丙实验操作,对比实验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比于教材中的实验设计,小明的实验改进最主要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某兴趣小组做如下实验探究粒子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已知:浓氨水极易挥发,产生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氨气密度小于空气)
(1)
如图1所示,注射器内封闭一段空气,右手堵住注射器口,左手向内推,发现注射器内气体被压缩了,说明_________。
(2)
如图2所示,烧杯C装入浓氨水,A、B盛放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一段时间后烧杯A液体变红,说明分子_________,烧杯B的作用是________。
(3)
图3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观察到_________(填“ba”或“bc”)段纱布条先变成红色。
(4)图3实验与图2实验对比,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试卷第4页,总5页
试卷第1页,总5页
答案
1.D
2.B
3.C
4.A
5.C
6.D
7.D
8.D
9.B
10.C
11.C
12.A
分子间有间隙
13.水分子

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水分子在不断运动

分子之间有间隔
14.①是分子间隔改变,②是分子种类改变

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15.化合

氢原子

氯原子

氯化氢分子

氢分子;
氯原子

氢分子和氯分子
16.烧杯B中的溶液变红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分子间有间隔

继续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或还能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
17.分子之间有间隔

做无规则的运动

对照

ba

环保,无污染
答案第1页,总2页